浙江独居老人手绘“假币”买面9年,离世后,老板却崩溃大哭:“每天都在等他!”
矾山鲜面店,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灵溪镇塘北路77号。真相没有被揭晓前,在当地人眼里,这是一处看似普通,却又透露出几分古怪的店面。每天黎明时分,店主李国色和妻子早早地收拾利索,然后和面、压面……周而复始。与其他的面店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古怪的是,每隔两三天,店门前总会出现一个瘦老头,目光游离头发蓬乱,在人群中格外扎眼。

只见老头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钞票,认真地交给李国色夫妇,随后提着一袋大约两斤重的鲜面条娴熟地离开,全然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神。
两斤鲜面条售价不过几元钱,那老头给的钱,看上去至少也得10元起步,李国色夫妇为什么每次不找零?
附近的商户们好奇地凑到店内,那张钞票赫然入目:一张被裁剪成纸币大小的纸片上画满了各种涂鸦图案,中间位置还煞有其事地写着“100元”。
很显然,这是一张纯手工绘制的钞票,假到连“假币”都称不上。

老头是谁?为什么要花这样的“钱”?而且怪异的是,这么长时间,李国色夫妇居然一直默默地接受。
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隐情?
随着当事人李国色的讲述,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就此浮现。

老头叫郑德龙,他与李国色的第一次相遇,发生在2013年,一个寒风瑟瑟的早晨。
当时,李国色和新婚妻子吴春明正在店里忙碌着,消瘦的郑德龙站在离店门不远的地方,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夫妇俩面前的面条。
见顾客临门,李国色便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招呼,郑德龙没有回话,而是伸出黑乎乎的手朝面条指了指。
李国色见状又问:“我家面条是按斤称的,你要多少?”
郑德龙不语,只是战战兢兢地从衣服里摸出一个小布袋,解开袋口的细绳,从里面摸出污渍斑斑的两元纸币。
李国色微微一愣,随后接过钱,按例称了一斤面条,随手又多放了半斤进去。

郑德龙离开后,妻子吴春明看着那张纸币,皱着眉头道:“这么脏的钱,怎么花得出去?”
李国色叹了口气:“老人一看就没什么钱,估计这两块钱还是他好不容易挣到的,我不收,就没人收了。”
每隔两天,郑德龙就会来到李国色的店里,每次都只买两块钱的面条,拿出的钱仍然是脏兮兮的纸币。李国色没有嫌弃,他照常收钱、称重,然后顺手再多加半斤面。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一个月。
直到有一天,看着盒子里一堆花不出去的纸币,吴春明忍不住抱怨起来:“虽说一次就两块钱,可我们是做小本生意的,哪能经得起他这样折腾?”

李国色摇了摇头,随后跟妻子说了自己的经历。
5岁时,李国色的母亲就因病去世,父亲每天在外面卖棉花糖,艰难地维持着父子俩的生计,大多数时间,就留下李国色一个人在家。
村里人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每天饭点就喊他到自家吃上一碗热乎饭,而为表谢意,李国色吃完饭后都坚持帮人家刷碗。
就这样,在善意中长大的李国色,养成了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性格。
2005年,高考落榜的李国色跟着同学到东北打工。他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还是靠着同学们七拼八凑的钱才将他送回了家。
回到老家的李国色,在父亲的建议下,离开家乡到这里开了家面条店。开业当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村邻纷纷赶过来捧场,这让他心里顿时升起一阵暖流。
因为价格公道不短斤缺两,再加上用料干净,李国色的“矾山鲜面店”生意颇为红火。后来,还是在村里人的介绍下,他才结识了妻子吴春明。
听完丈夫的讲述,吴春明默然无语,丈夫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力所能及地帮一下别人,自己也不好再坚持什么了。
可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却让她的心里再起波澜。

一个月后,郑德龙又来了。
不同的是,这次他手里的钱变成了手绘的“100元”纸币。

李国色看了一眼正在忙碌的妻子,有些不知所措。犹豫片刻后,他还是接了过来,接着称了两块钱的面条,再加上些葱和韭菜放在袋子里,直到郑德龙离开。
果然,看到这张假到离谱的纸币,吴春明生气了:“这么假的钱你都要收,那不等于告诉人家,我们这可以收假钱吗?那以后我们还怎么做生意?”
李国色将那张手绘的纸币随手放进盒子里,然后开始安慰妻子:“我当然知道这是假钱,可你看他那个样子,现在连两块钱都拿不出来了,我要是不给他面条,他就得饿死,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我们赚两块钱,总比他要轻松些。”
吴春明看着一脸真诚的丈夫,无奈地叹了口气:“随你吧!”
两天后,郑德龙又来了,这次他手里拿着的,是一张画有“1000元”的纸币。哭笑不得的李国色照旧接过钱,给他称了两块钱的面,又往里面放了一根火腿肠。
这一幕,被妻子看在眼里。不过,这一次她不再反对。
接下来的一年里,李国色每隔两天就会收到郑德龙支付的手绘版纸币,面额从“100元”到“10000元”不等。逐渐地,妻子也接受了现实,有时夫妻俩还相互调侃,赌老头下次会拿出什么面值的手绘纸币。


闲暇时,李国色还颇有兴致地将收集起来的手绘纸币放在手里把玩。
一番比对后,他甚至惊奇地发现,老头的画工越来越精细了,最开始的“100元”图案和配色都很潦草,可到后来那纸币上的花纹色泽竟然越发逼真了起来。
妻子见状,不由得忍俊不禁:“你该不是真想把它们当成真钱给花出去吧?”
渐渐地,周围人都在传言:“李国色真是魔怔了,假得这么明显的钱都收!”
后来,有好心的街坊劝他:“谁知道那老头有没有钱,估计就是个老骗子,看你好欺负,故意拿这玩意儿换你的面条。”
李国色听罢,只是一笑了之:“就两块钱的事儿,就算是骗子,也对我造不成多大损失。”

“实在对不起,我不知道他经常跑你这里来,给你的生意添这么多麻烦!”
有一天,一个老人心急火燎地找到李国色,上来就是一通道歉。李国色一脸茫然,直到对方说起手绘纸币的老头,他才反应过来。
原来,用手绘纸币买了他一年面条的老头,就是此人的弟弟。
老人告诉李国色,他叫郑祖直,弟弟郑祖龙小时候因为意外摔伤,导致智力低下,一直都没有成家。父母过世后,弟弟就一直由他照顾。
2005年,政府给郑祖龙办理了低保,每月1500元的低保费足够他生活了。
所以,每次弟弟拿回家的面条,他都以为是花钱买的,直到最近听说李国色收了一年假钱的事儿,这才意识到弟弟可能闯祸了。
郑祖直解释说,弟弟小时候就有攒钱的习惯,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孩童时代,以为自己画的钱可以当成真钱一样花。
这也就从侧面印证了,李国色手里的手绘币之所以越来越精细,是因为郑祖龙真将画钱当成了大事。
临走前,郑祖直提出将这一年里弟弟买面的钱一次性结清,李国色拒绝了。
他告诉郑祖直,他的面“卖”给郑祖龙,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能延续一份善意。同时他又关照郑祖直,不要干扰弟弟的行为,比起这些钱,郑祖龙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几天后,郑祖龙又像往常一样,拿着手绘的大钞到李国色的店里买面条。而李国色也是一如既往地收钱、称重,然后将面条递给郑祖龙。
后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李国色决定将郑祖龙的故事用视频记录下来。视频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围观。
起初,网友们以为这是一对爷孙俩在搞怪,企图套取流量。后来在得知内情后,也有不少人评论说李国色有作秀的嫌疑,对此,自知问心无愧的李国色没有理会。
视频被大量转发评论后,引起了当地民政部门的注意。
在了解实际情况后,民政部门领导亲自到郑祖龙的住处探望,并给李国色送去了“最美苍南人”的锦旗和3000元奖金,以表彰他助人为乐的善举。

在我国使用假币是犯罪行为。但司法部门考虑到郑祖龙是因为智力问题才使用“假币”,因此对他的行为不予追究。
李国色收下锦旗后,用所有奖金给郑祖龙添置了一批生活用品。
他默默帮扶智障老人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道。

2022年1月5日,郑祖龙最后一次到李国色的店里买面条,用的依然是他精心绘制的纸币。
1月7日下午3点,李国色突然收到一则消息:“你好,我弟弟今天早上因车祸去世,谢谢你这些年的照顾。”
李国色心里咯噔了一下,随即驱车赶往郑祖龙的家。
看着郑祖龙的遗像,李国色鼻子一酸,苦涩的泪水扑簌簌滴落下来:“我每天算好时间等他,现在再也等不到了!”
他与郑祖龙非亲非故,却相处了9年时间,时光荏苒,两人早已相互将对方视为值得信赖的好友,这是一种怎样的缘分?
郑祖龙生前,李国色为他共拍摄了138个视频。
最后的一个视频,是李国色在郑祖龙墓前的场景。他将这些年郑祖龙手绘制的部分纸币付之一炬,腾空而起的灰烬中,李国色喃喃自语,希望郑祖龙用这些钱还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买到他爱吃的面条……
还有一部分手绘纸币,李国色将其塑封了起来。他要保存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这份爱心永远地传承下去。
如今的李国色,依然在坚持做善事。他将网上爱心人士寄来的东西,转给了山区有需要的老人,以及那些家境贫困的留守儿童。

值得欣慰的是,因为李国色的善举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他家面店的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
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这是推己及人的善良,也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那些对世界报以善意的人,终究都会被命运温柔以待。
参考资料:
1.《温州好人馆——李国色》
2.哔哩哔哩:浙江流浪老人每天手绘纸币买面条,店主李国色9年却没有拆穿他
3.九派新闻:流浪老人手绘“假币”买面条,店主甘愿被骗10年:老人已去世,将永久收藏钱币

作者:沧海明月生。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