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唱”有多强?长江之畔大咖谈

江南秋意晚,曲苑飘香甚。今天(10月21日),2023年长江文化节“开放长江”板块的一场重要活动——“明清以来曲艺音乐在长江流域的传播衍化”研讨会在张家港举办。全国各地曲唱类说唱艺术家,各高校、研究院曲艺类专家学者,中国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专家因长江而聚,以曲艺为引,论长江文化弘扬传承之策。

苏州评弹、扬州清曲、徐州琴书,四川清音……曲艺艺术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也是长江孕育的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人民性和生活性的一种。它发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承载着酸甜苦辣的人世况味,凝练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近年来,全国各地相关研究颇多,形成了若干学术成果。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主办,希冀群策群力,串珠成链。借助2023年长江文化节平台,与会专家以明清以来的曲艺音乐切入,纵论长江流域曲艺艺术的古与今,守正与创新,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长江曲艺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色,阐释长江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秦序认为,多元融合是包括音乐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则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助理、教授谈欣表示,明清俗曲具有京津和苏鲁双文化中心的分布特点,“通过跨学科理念的研究,建立长江流域曲艺音乐数据库,并运用地理信息工程中的GIS手段进行分析,从空间转向的视角进行探究,可以得出‘江苏是长江流域市井文化发展中心’的论断。”

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申婷则从立足广西本土,针对广西独有曲种广西文场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若干建议,为长江流域其他省市提供了借鉴。

“长江文化节是一场集中展示长江流域文化艺术的盛会,既有长江流域历史悠久又富有地域特色的曲唱艺术展演,又有像今天这样的学术研讨,很丰富,很多元,很具有时代性。”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梁江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今年是长江文化节在张家港举办的第20个年头,以“融合·弘扬·共享”为主题,立足长江全域,联动长江流域13省(区、市)和江苏沿江8市,除“开放长江”板块外,还有“文物长江”“非遗长江”“艺韵长江”“行走长江”4个板块,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将在长江下游江苏段率先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苏报融媒记者 王敏悦 文/摄)

编辑:钱芳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