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须善用短视频
本报记者 张靖超 北京报道
吕宸的本职工作是在高校从事图像研究工作,他不曾想到,在研究之余把日常的论文、研究材料在抖音平台进行分享的举动,竟然让他收获大量的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如今他的抖音账号已有超过300万名粉丝关注,其中一条讲中秋月亮的作品点赞量近23万个。
“科普娱乐,并不是说要让我们的教学科普娱乐化,而是说我们要进入娱乐领域,在娱乐中给青少年群体科普。当我给他们科普知识时,他们没有感觉到这是在上课。”10月29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举办的“新时代的青少年网民”研讨会上,抖音科普达人吕宸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这样说道。
吕宸的经验给当下研究未成年人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提供了参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近日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2023)》”)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仍存在着城乡差距,并且这种信息的差异还很明显;未成年人用网的风险意识普遍不足,网络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家长和教师对未成年人上网的态度还是趋向开放的,但是保护和引导工作还需要更多的配合;未成年人用网相关政策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滞后,已有的规制手段、效果还有不理想的地方。
对于上述问题,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创作者均认为,“一刀切”式地隔绝未成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既不现实,也不合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要理解、尊重并接受当前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需求。作为《报告(2023)》的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提出,要努力建设有益于未成年健康成长的友好互联网世界。
“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与空气和水一样的日常世界的必需品,与家庭、学校、书籍、媒体等传统教育途径一道,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辅助力量。我们需要正视互联网在Z时代群体中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以‘前互联网思维’评价他们的网络生活。”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俊说。
记者注意到,各方一致认为,除了建立起相应的网络保护机制外,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科学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建立机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报告(2023)》指出,在关于未成年人上网目的的调查中,选择“看视频”的未成年人占比达到47.5%,其中,短视频类App和其他视频网站最受未成年人欢迎。具体应用程序中,36.11%的未成年人经常浏览短视频类图文视频App。
以上数据也凸显出短视频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空间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目前,短视频平台在降低未成年人触网风险、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大多以“青少年模式”为主。
其中,抖音在2018年3月,抖音推出时间锁功能,当用户单日累计时间达到设定时长,系统将自动锁定,需要输入密码才能继续操作。这也让抖音成为行业首家推出严苛防沉迷模式的平台。2021年,抖音在推出“发现”频道、适龄推荐、“亲子平台”后,还上线语音搜索、“自然”科普、“识万物”等功能,为青少年探索世界提供便利。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昕看来,短视频平台在使用时长、使用时段、使用功能、个人隐私保护、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目前已取得了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模式”也将不断地补充与完善。
针对“青少年模式”的发展,曾昕及其团队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平台开发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需要进一步统一;第二,在内容方面,尽管不同视频平台主打的内容重点、用户群不同,但根据不同的内容,青少年模式在时长等规定上应该更加地细化;第三,青少年和网络的发展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发力、配合协作;第四,从平台运营企业角度,可以通过与学校、社区等方面的合作——如在“双减”背景下开设一系列课程及讲座,提供优质的软件,或者与社区一起融通线上线下,开展创意性活动。
与此同时,抖音也在扩充“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池。2021年10月,中国科协与抖音共同创办《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邀请国内知名院士讲授各种顶尖科技知识;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抖音与故宫博物院推出“抖来云逛馆”计划,将故宫的藏品文物视频化,打造视频版百科全书,为青少年呈现真实、准确、直观、生动的故宫历史文化。此外,抖音还推出了“少年科学说”“开学科普季”等多项活动,通过不断引入学术机构、行业专家、出版社、公益组织、学者教师等多种类型创作者,构建优质的青少年内容生态,服务青少年安全用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遭受网络欺凌、非理性消费等问题,作了针对性规定。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立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标志着未成年人保护在网络领域的制度补全。
多方参与,提升网络科学素养之道
除了建立起“防火墙”之外,《报告(2023)》还提出,要尊重未成年网民作为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助力未成年人在触网用网中自我保护。
“《条例》第二章网络思想促进这部分,就讲教育部门应当指导、支持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这个网络素养教育就是要围绕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法治观念的培养,还有网络使用的能力建设,以及人身财产安全保护,从而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防护技能。从这句话里面就可以看到,网络素养是一个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不仅是知识,还包括了实操能力、社会沟通交往,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所以,社会各方面应该对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只有这样才便于我们在培养教育未成年人的时候,能够在网络素养的提高方面拥有共同的目标,让社会上的那些负面行为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少。”季为民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沈杰认为,未成年人有个特点,越年轻的一代,越反感形式主义和自上而下强加式的管理、管制。“我觉得应该从启发和尊重他们选择的角度做这个事情。”
“防范风险对未成年人很重要,因为他们思维的批判性还不够健全、对世界的复杂性还不了解。但是,我们说的风险在于社会的复杂,是社会的风险在互联网上再生了。”沈杰说,“我觉得更关键的是提升他们的互联网素养,彰显他们的主体性,这个才是普适的。一个很自主的人、很有辩证思维的人,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现实的社会里,更有对抗风险的能力。”
叶俊也表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青少年必须要有网络素养,网络素养对青少年来说就像文字素养、音乐素养、美术素养一样重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家长起基础奠基作用,影响青少年接触互联网时的态度及使用方法、使用程度。中小学网络素养教育是核心环节,对正处于成长阶段和价值观养成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意义重大。此外,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监管、平台的社会责任等,是必要的保障。随着懂互联网的一代逐渐成为家长,将来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形势应该会有所变化,我们需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
据了解,抖音已邀请社会各界共同设立了“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专线”,旨在探索建立一套多方有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以共同营造有利未成年人发展的网络生态,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用网、服务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在内容建设层面,抖音先后推出服务知识普惠的“DOU知计划”、促进艺术交流的“DOU艺计划”、服务全民阅读的“都来读书”等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中信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深度的知识内容,鼓励具备知识生产能力的个人和机构,创作更多适合青少年人群学习的知识内容。
与会专家认为,在鼓励青少年合理使用短视频的同时,也需要多方共同参与,让青少年用户感受到真实美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与氛围。第一,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可以生产更多更专业的内容,引导青少年用户学习人文艺术、体育健康、科学知识等学科领域的精粹,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审美与素养。第二,学校应当给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相关课程,帮助他们认识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使用短视频等工具。第三,在家庭中,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老师,需要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持续进行良好习惯的引导,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亲密友好互动的氛围,减少甚至消弭代际的隔阂。第四,社区需要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玩耍及社交环境。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