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詹王府大格格悲惨的一生,到底是谁造成的?
《大宅门》中的詹王府大格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
她一出场就因为未婚先孕挑起了詹王府和白家之间的明争暗战。
生下孩子后,大格格名声扫地,也看透了“渣男”贵武的真实面目。
大格格的后半生,为了寻找一对双胞胎儿女颠沛流离。
找到了黄立之后,依然过着家徒四壁的日子,直到病死,没能见到黄春一眼。

大格格这一生,真心实意地爱过别人,也咬牙切齿地恨过别人,但她至死不知,真正造成她人生悲剧的究竟是谁。
01、詹王爷
大格格生产,疼痛至极的时候,曾对弟弟说:“本来应该是我进宫的,我额娘死得早,他(詹王爷)根本不把我当人看!”
大格格这句话,乍听起来的确有道理。
古代大户人家嫁女儿,都是先嫁长女再嫁幼女,哪有长女未婚,幼女先嫁的道理?
而且,大格格一个姑娘家,王爷竟然放心让她自己留在蒙古,到了年龄也不给张罗婚事,这不分明没把这个女儿放在心上吗?
但再仔细想想,事情似乎又没那么简单。
先说“进宫”这事儿。
剧中说,詹王府二格格是同治十年进的宫,那个时候,同治皇帝也才十六岁,算起来,大格格当时的年龄已然不小了,而二格格却是年纪相当。
从个人条件上来说,剧中大格格长得人高马大,女人男相,性格倔强、耿直。
二格格虽然没露面,却是詹王府老福晋最爱的孙女,也是同治帝生前极宠爱的一位嫔妃。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二格格在相貌上大概率是胜过于大格格的。
更为重要的是,二格格性格可能更柔顺,嘴巴更甜。
如果当初让大格格进宫,以她的容貌和性格,不得宠事小,若是说错了什么话,得罪了皇帝和太后,株连家族事大。
所以,从利益得失方面考量,二格格的确比大格格更适合进宫。

那么,詹王爷入京,为什么要把大格格安放在老家呢?
清同治年间,朝政不稳,东、西两位太后之间以及朝廷内部各大臣之间纷争不断,詹王爷虽然进了京,但蒙古老家也是他们全家的退守。
詹王爷的三个孩子里,二格格进了宫,詹瑜重情重义却魄力不足,大格格是性子最像詹王爷的,也是年龄最大的。
把大格格放在蒙古管理家事,詹王爷很放心。
当然,詹王爷不是一点错都没有。
女儿大了,他不给张罗成亲,这是做父亲的失职。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詹王爷多年征战在外,动辄跑一趟边疆,实在没有精力顾及这些“小儿女”的事儿。
二是因为詹王爷性格过于粗犷。
如果他但凡有一点“慈父”的细心、体贴,也不会任由大格格怀孕到足月生产而丝毫不知情。
不过,白家二爷给大格格号出了喜脉,詹王爷一口咬定对方号错了,而没对大格格的私生活有丝毫怀疑,也反映了他对这个大女儿的信任。
大格格刚生产完,詹王爷闯了进去,要动孩子,大格格和他撕打在一起,还把王爷推倒了,王爷很生气,却没对她动手。
审讯室里,詹王爷宁愿鞭打儿子逼问孩子生父是谁,也没殴打大格格。

这样看来,作为父亲,詹王爷的确有很多做得差劲的地方,但却并不像大格格所认为的那样,没把她当人看。
02、贵武
大格格从蒙古老家来到京城后,詹王爷和老福晋倒是不见得没给她张罗婚事。
不过,詹王府门第太高,一般的家庭配不上。
而配得上詹王府的家庭,必然也不缺门第相当、年龄小、性格温顺的女子与之相配,29岁的大格格与之相较,劣势明显。
大格格生性傲气,在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让她去给别人续弦,她是万万不肯的,当妾就更不可能了。
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大格格非但难以嫁出去,连接触异性的机会都很有限。
贵武虽然已有家室,为人又不着调,但是,他长相帅气,能说会道,稍微对大格格好一点,大格格就以为那是爱情。
从相知相处到相爱,再到有夫妻之实,贵武和大格格抱着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从贵武的角度上来说,他不仅不爱大格格,甚至还很轻视她。
贵武明明很害怕舅舅,却敢动他的女儿,就是笃定了大格格这辈子嫁不出去了!
而他的妻妾都不能生养,使他误以为自己得了不育症。
这样一来,即便他进王府偷偷约会,大格格破了身的事儿不会被发现,也不会怀孕,那她就可以一辈子做他地下情人!

而大格格呢?
她对贵武的要求可不是娶她,成为妾或者妻,而是像她生产时说的那样“让他带我走”,远离京城,去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生活。
这对于游手好闲、乐于享受的贵武来说,不是要了他的命吗?
所以,有人问:大格格既然已经怀了贵武的孩子,为什么不干脆嫁给他?
原因是两人对这场感情的定位和最终目标出现了巨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生完孩子后,当大格格坐在马车里,听贵武说只要孩子,不管她的时候,她才彻底看清了贵武的真面目。
但为时已晚。
贵武给她造成的伤害都已然形成,让她的人生完全扭转到了另一个不可控的方向。
03、黄春
大格格的前半生,与生父决裂,与贵武诀别;她的后半生,完全为了黄立、黄春这一双儿女而活着。
而她后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至死没见闺女一面!
为什么大格格不见黄春?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詹家和白家有仇,而大格格是这场“仇恨”的核心人物!
当初,二爷给大格格号出喜脉,詹王府砸了人家的车,杀了人家的马。
之后,白萌堂为了报复詹家,故意说大格格没病,给她开的保胎药。

在詹王爷和白萌堂两个倔老头之间的较量中,大格格成为工具、棋子,最终沦为整个京城的笑话。
大格格怎么能不恨白家人?
身为母亲,她想念黄春,又怨黄春嫁给了仇人的孙子。
而且,彼时白家兴旺,她一个曾经的王府格格沦落到一穷二白的地步,大格格一身傲骨,既不想让白家同情他们、看不起他们,也不想女儿在白家遭受非议,被婆婆和丈夫为难。
所以,她只能为难自己,默默忍受着思念,就算白景琦和黄春找上门,她也避而不见!
大格格临终前,黄立曾到白家找黄春和景琦,这当口,大格格已然躺在那铺小破炕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不知临死之前,她回头看自己这一生,是否像杨九红那样感慨“倒不知怨谁”了。
她的不幸,的确与詹王爷相关,与贵武相关,与黄春嫁给仇人的孙子相关,但同时,又何尝不是与她自己的性格相关?
她太过耿直、倔强,对詹王爷有意见,却不肯坐下来好好沟通,反而任由怨气越积攒越多,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她不善识人,恋爱脑,把终身幸福押在“贵武”这个纨绔子弟的身上,致使身败名裂。
她有傲气,却被傲气束缚,致使母女分离,至死不得见。
——在人生的每个关键点上,大格格似乎都选择了那个对自己不利的选项。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导致大格格一生悲剧的最重要的因素除了时代以外,就是她自己。

但是,大格格其实是《大宅门》这部剧中,我比较欣赏的女性。
只因她死去的样子平静而安详……
或许,别人所认为的“悲惨结局”,在她看来,才是最适合的人生路!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