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被蒋囚禁33年,死后棺不入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你能想象吗?他少年成名,以优异成绩一路保送清华,直至公费留洋。
他投笔从戎,自创训练操典,并在抗战中一战成名。
他远征缅甸,令日军闻风丧胆,被称之为“东方隆美尔”。
他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但他也深受蒋介石忌惮,曾被幽禁33年,与世隔绝。
晚年他重获自由,却始终没能恢复名誉,逝世前留下“不葬大陆棺不入土”的遗嘱。
他就是孙立人,他是抗战名将,亦是笼中囚徒。
孙立人在抗战中有何表现?他又为何被蒋介石囚禁33年?
投笔从戎
1945年5月,二战欧洲战场以德国代表签署投降书宣告结束,与此同时,东亚战场也临近尾声,盟军的协力围剿令日军全面溃败。
此时,赢得第二次缅甸战役胜利的孙立人将军,也得以率部凯旋归国,这是他三年来第一次回归祖国的怀抱。
当时他不过是初露峥嵘的青年将领,如今已是荣誉傍身,他麾下的新一军,更是获得“天下第一军”的霸气称号。
刚一归国,孙立人又接到蒋介石的命令,由他率考察团前往欧洲,据说是艾森豪威尔点名要让孙立人前往欧洲战场考察。
赴欧洲考察期间,孙立人在缅甸的辉煌战绩再度得到传播,甚至有人将其比喻为“东方隆美尔”,效仿隆美尔“沙漠之狐”的绰号,将孙立人称作“丛林之狐”。
一时间,孙立人在欧洲声名远扬,这无疑是孙立人的人生巅峰,但这份荣誉也悄悄为他埋下隐患。
时间回到1913年,由于父亲工作原因,13岁的孙立人不得不随父亲迁居北京,而学业也被迫暂停。
命运并没有让少年孙立人等待太久,同年冬天,孙立人回到安庆参加了清华学校举办的招生考试,并在考试中一举夺魁,以榜首的优异成绩入读清华学校。
往后十年里,孙立人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一路直升至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又考取公费留洋名额,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进修。
倘若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孙立人或许会深耕建筑行业,多年后以大工程师的身份荣归故里,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但对于天赋异禀的孙立人来说,这样的人生实在太过平淡。
1925年,彼时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并进入美国一所桥梁公司工作的孙立人,受国内大革命的影响,萌生投笔从戎的念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比起修桥铺路,年轻的孙立人更向往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于是他毅然决定转学军事,随后凭借自学考入享誉世界的弗吉尼亚军校,正式从学者向军人转变。
多年后,这段经历将为孙立人带来无限机遇,令他风光无限,同时也将他推入无尽的深渊。
1928年6月,孙立人学成归国,随后加入国民革命军任下士,不久后又被调到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军训队长。
同一时间,为了得到江浙财阀的支持,蒋介石迎娶宋美龄,宋氏家族由此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力中心,宋美龄的弟弟宋子文更是一手把持政府的财政大权。
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宋子文以缉私征税为由成立了一支私人武装,将其命名为税警总团。
尽管税警总团是非正式的武装力量,但在雄厚的财政支持下,税警总团清一色采用美械装备,战斗力比起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都不遑多让。
作为不折不扣的亲美派,宋子文在税警总团内大量任用有留美经历的青年军官,而弗吉尼亚军校出身的孙立人,自然颇受宋子文青睐。
1932年1月20日,孙立人被任命为税警总团特科兵团上校团长,率部驻扎在江苏海州。
在宋子文的大力支持下,孙立人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练兵,他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将美军训练模式和中式教育相结合,创立“孙氏操典”。
经过长达六年的训练,孙立人的部队从文化水平到实战能力,都远远高于国军其他部队的平均水平。
此时孙立人和他的部队,就如同一柄尚未饮血的宝剑,亟需一场血战令他们完成最后的蜕变。
沙场虎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打响。
为了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采用两面开花战术,在全面进攻华北的同时,又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帷幕,孙立人所在的税警总团第四团被编入陆军第8军投入到蕴藻洪一带作战。
这场阵地争夺战打得十分胶灼,双方伤亡极大,就连一向傲慢的日军都将这片战场称为“血肉磨坊”。
而孙立人则率兵在此间浴血奋战,在指挥部署的同时,孙立人还带着部分预备队四处救火,曾两度亲率预备队前往被敌军突破的阵地增援,并成功将敌军击退。
身先士卒的孙立人如同一根定海神针,使得全团士气旺盛死战不退。
蕴藻洪失守后,孙立人又率部退至苏州河南岸负责防御任务,以多种方式炸毁敌军过河桥梁。
11月4日,在最前线指挥的孙立人被一颗榴弹炸成重伤,全身13处创伤,尽管倒在血泊之中,孙立人依旧坚持指挥,直到将入侵敌军全数消灭。
蕴藻洪与苏州河一战成名后,孙立人被火线提拔为少将司令,伤愈后又投身武汉会战,再度立下战功,成为国军中炙手可热的实力派将领。
1941年底,税警总团被蒋介石改编为新38师,而孙立人则被任命为该师首任师长,并在3个月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1942年4月17日,孙立人奉美军司令史迪威之令星夜赶赴仁安羌,解救被日军团团包围的英军。
在长途奔袭后,孙立人以不到1000人的兵力向总兵力4000多人的日军阵地发起进攻。
经过两天血战,第38师成功击退日军,歼敌一个大队,成功救出被围困的7000英军,以及英国战俘500多人。
仁安羌大捷是远征军入缅后第一场胜仗,极大鼓舞了盟军士气,史迪威收到战报后对孙立人赞不绝口,并通过媒体大加宣扬此战经过,使得孙立人在欧美名声大噪。
为表彰孙立人的战功,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也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勋章的外国将领。
此后三年里,孙立人在野人山、密支那等战役中多次立下战功,根据数据统计,孙立人还是抗战中消灭日军最多的军级单位将领,这也使他在军界的声望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孙立人与史迪威将军也结下深厚的友谊,通过史迪威的关系,孙立人与美国军政界要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在旁人看来,这自然是一项殊荣,也确实为孙立人带来不少便利与机遇,可实际上,这份关系为孙立人日后的悲惨遭遇埋下祸根。
将军末路
1946年8月,孙立人与麾下的新一军被派往东北,但昔日在缅甸叱咤风云的“天下第一军”在东北的地界仿佛失灵了一般,屡屡败给解放军东野。
而在缅甸时便与孙立人存在矛盾的杜聿明,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向蒋介石指责孙立人骄横跋扈导致作战不力。
相比于宋子文和美国人联手提拔起来的孙立人,蒋介石自然更偏袒黄埔出身的杜聿明,因此老蒋直接把孙立人调离东北,还把第一军交给黄埔系指挥。
孙立人虽然打仗练兵在行,但政治头脑却是一点没有,被撤职后居然跑去找美国人帮忙,通过美国人与蒋介石周旋说情。
为了避免影响国际形象,蒋介石不得不改派孙立人到台湾督练新军,但孙立人的僭越行为也令蒋介石心生忌惮。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令美国的投资血本无归,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蒋介石将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孙立人任命为陆军总司令。
随之而来的则是美国人有意“以孙代蒋”流言在岛内疯传,本就心虚的蒋介石担心流言成真,连忙将孙立人的职位改成“总统府参军长”的虚职。
当然这并不能让蒋介石彻底放心,为了让孙立人永无翻身之日,蒋介石又将孙立人卷入一场“兵变”阴谋,并成立了以陈诚为首的调查委员会。
所谓调查,不过是让陈诚等人捏造出一个虚假的真相,最终,孙立人被免去一切职务,软禁在台中市一处平房内,派遣6名便衣日夜盯防,一切个人活动都需要向上级打报告。
在这段幽禁岁月中,孙立人曾许下两个愿望:第一,回安徽老家拜祭父母坟冢,第二,死后葬在广州马头岗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
1988年,在蒋氏父子相继去世后,孙立人终于重获自由,但台湾当局并没有恢复他的名誉,而他也早已从当年那位风姿绰约的沙场猛将变为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在台中逝世,令人惋惜的是,直到去世他都没能完成那两个心愿,而他的棺椁至今仍未入土,依旧在台中东山墓园等待回归大陆的那一天。
本文由“青史浩然”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