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胜心强的人易患心脏病、忍气吞声的人易患癌…你的性格隐藏着什么健康危机?
很多人以为,只有传染性强的病毒、繁殖速度快的细菌才能让我们生病。其实,性格也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你知道哪些性格的人最具有健康风险吗?

有这5种性格,大脑不易痴呆!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研究显示,性格不仅可能影响命运,还会影响大脑健康。
研究团队花费13年、分析1300多项研究、纳入超200万受访者数据,对性格和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活跃、快乐、勤奋、富有同情心、开放这5种性格与大脑认知能力呈正比。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上述最新研究除了介绍5种性格影响认知功能外,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4点结论:
①活跃的人能更好地掌握多种认知能力,能够广泛涉猎知识,拥有强大的记忆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
②高度抑郁或焦虑的人更难积累知识或进行逻辑推理。③勤奋和富有同情心的人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通常会采取定量学习法;人的性格与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联系。④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开放地接受新知识、新想法呈正比。
当然,拥有上述几种性格并不绝对意味着认知水平更高,还有更多影响认知的因素,比如学历水平、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

除了大脑认知能力外,有3种性格的人可能暗藏健康风险,要引起注意!
这3种性格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急躁好胜,易患心血管病
【性格特征】
①过分努力地工作、争强好胜;
②目标明确且不断更新,自我要求高;
③总对已有成就不满,不由自主地担心未来,遇到挫折就会焦虑得难以入睡;
④对他人的信任度低,常存戒心,爱把身边的人当做竞争对象;
⑤缺乏耐心,性子急,不善克制;

在生活中,这类人做事雷厉风行,往往受老板、领导欢迎,更容易成功,但对健康却有些不利影响。
爱争强好胜、易怒,情绪波动过大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这促使体内的升血压物质分泌旺盛。此类人群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大部分血管处于“紧绷”状态,时间久了也容易引起高血压。
且急躁性格会使大脑调动全身,进入紧张的战备状态,从而引发血液对血管及心脑的冲击,甚至导致血管破裂、心脑血管病发。
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期刊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也发现:频繁发怒可能会导致特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时可致心血管死亡!男性和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警惕心衰!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大家可以学着多重视自己的感受,多享受过程,降低情绪的波动与提高抗压能力,戒急戒躁;接纳他人与自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必凡事都逼得那么紧。
忍气吞声,易患癌
【性格特征】
①性格内向、不擅表达、沉默寡语;
②情绪抑郁,好生闷气,又不会对外宣泄;
③处事以退让、保守为主,往往为了取悦他人而隐藏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④经常会为了一些小事焦虑不安,总是处于紧张状态;
⑤没有主意和目标,容易随波逐流,常常伴有孤独感和无助感,活得很累。

人有情绪是难免的,偶尔发生后马上恢复正常,并不会致癌或致转移,就犹如雨过天会晴。然而,如果不善宣泄与表达情绪,过度压抑与焦虑,表面上是个老好人,实际内心痛苦,就容易患癌症。
当遇到变故或矛盾,各种压力聚集到一起时,就容易气不顺畅,郁郁寡欢,产生肝气郁结的症候。久而久之,气滞而致血行不畅,脉络瘀阻,结而成块,肿瘤由此形成。
而不良的心理因素和负面情绪会导致人体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免疫力下降致内分泌失调,让肿瘤细胞有机会摆脱抑制,使肿瘤发生概率成倍增长。

同时,美国癌症协会对自愈的癌症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人体免疫力增强,是癌症自然消退的根本原因,其中“心理神经免疫”是关键。对疾病不过分忧虑,善于精神调理的人,癌症自愈率较高。
因此,大家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不必事事隐藏自己的性格与需求;少点自我批判,多点自信,不勉强自己;多信任他人、多求助,少让自己受委屈。
多愁善感,易抑郁
【性格特征】
①沉默寡言、待人冷淡、性格孤僻、爱独处、不合群;
②情感消极,忧伤,容易烦躁不安;
③大部分时间都会心情不好,经常自我否定;
④担心的事情很多,对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更关注,对人生看法很悲观。

抑郁症患者的内在体验往往特别伤感,很难高兴起来,已经丧失了快乐的能力。同时,他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下降,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
而抑郁症也与很多身体疾病相关,抑郁情绪可以诱发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等,反过来,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情绪,诱发抑郁症。
相对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抑郁。国内外数据显示,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是男性的2倍左右,在青春期、产后期、更年期这三个特殊的阶段,抑郁症容易高发。
此外,压力大的职业也容易诱发抑郁症,经常否定自己的能力,甚至对人生产生怀疑。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性格的大致分类,也不能说有这些性格就一定会患病。不过可以借此警醒:“病也会由心生”,强烈而持久的负面情绪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可能造成影响。
因此,大家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4招改变心态,
培养“长寿性格”!
活得越来越急似乎是无法逆转的,但我们仍可以试试在快节奏中培养慢心态,让自己不慌张、不焦虑。

1时常给自己解压
如果事情应接不暇,一件接着一件,会给人压迫感、催促感。
安排事情要有的放矢,内心先选择并设定好唯一的头等大事,当其他“该做”的事项想溜进你的大脑时,就会得到提示——“这并非最要紧的事”。
2情绪不要憋在心里
感到悲伤难过时,不要憋在心底,寻找途径合理宣泄,比如可以痛哭一场或跟好友诉说。
哭虽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有助于释放悲伤情绪,泪水会带走体内的压力激素,降低与压力相关的神经递质。

3学会“刹车”,腹式呼吸
当你过于激动的时候,要学会“刹车”,第一步是转身离开现场,第二步就是采用深长的腹部呼吸。
【具体做法】
找个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躺着,将双手轻轻放在腹上;通过鼻子缓慢吸气,感受空气进入气道一直到达肺部;这时腹部会慢慢鼓起,继续深深地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保持这个吸气状态3~5秒,再慢慢地呼出气体。

整个过程中,你可以想象肚子里有个气球:吸气时,气球逐渐膨胀,撑起腹部;呼气时,气球逐渐缩小,腹部慢慢放松。
4“蝴蝶抱”
这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自我放松。
【操作方法】
两脚踏实地放在地板上,闭上眼睛,做几个缓慢而自然的呼吸,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左右两只手交替轻拍自己,做4~12次。

(我是大医生官微)
说到实处的文章!
吃了这个西药肾虚,不吃了。
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