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崩豆

乡村记忆——崩豆
乔有国
冬天来到,地里的庄稼都收回家了。人们都在家里剥玉米,晒干扬净,装入粮囤,准备过冬。
“ 砰!”随着一声猛烈的巨响,一股玉米花香味在空气中飘荡。孩子们兴奋地呼喊着:“崩豆的来啦!崩豆的来啦!”随即,一群孩子争先恐后地朝大巷口跑去,这是六十年前难忘的一幕。
那年月,农村孩子没什么好吃的,自产的花生、柿饼、枣、吃腻了,想换个口味,又没钱买。家长就给铁锅里放些砂子,在锅灶里加上柴火,把砂加热了倒入一碗玉米或白豆,崩豆给孩子吃。虽然有不少哑巴豆,不好咬,但总算有了差样好吃的。
后来村里来了爆米花的(多为河南、山东外乡人),用高压锅崩出的米花又白、又酥、更香,特别受人喜爱。人们习惯称之为:“崩豆。”
崩豆人一般是年龄稍大的老头,也不需要多高技术。关键是手要有劲,烧到一定压力要把转锅从铁架上取下来,用铁管把锅盖扳开,没力气可干不了。同时打开锅盖一刹那,会发出剧响,震耳欲聋,胆子小的也不行。
在强大气流冲击下,尽管有铁丝网大桶,仍有不少米花飞溅出来,地上落下不少。这时围观的孩子可高兴了,纷纷抢拾来吃。碰到左邻右舍的大娘、大婶也会抓一把给孩子们吃。
吃的不解馋,孩子们就跑回家叫妈妈、奶奶给自己也崩一锅。有的家长说:“我给你在家崩。”孩子说:“不要!就要吃大爆米花!”家长说:“没钱。”孩子说:“就一毛钱吗。”家长说:“你以为一毛钱是刮风刮来的吗?干一天活才能挣7分钱!”经不住孩子磨缠,家长只好狠心掏出一毛钱,给孩子崩一锅。
崩豆人跟前有一个茶缸,一锅只倒一茶缸,收一毛钱。如果你给他拿一铁铣炭也行。
第一锅因温度不够,效果不太好,会有哑巴豆没爆开,所以第一锅是实验,不要钱,但人们还是不愿打开头炮。
碰到条件好的家,给锅里再添加一些糖精,那爆出的米花就更加酥香脆甜,会吸引更多孩子抢食了。
一毛钱,一茶缸玉米就能崩出半布袋玉米花。放到家里吃十几天。
临近年根,崩上两锅,可以分发给前来拜年的孩子,招待客人也是一样吃的。
几十年过去了,爆米花设备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专门爆米花的糯玉米,有用燃气的压力锅,还加了奶油,味道更香甜。
过去农家上不了席面的好吃的,如今堂而皇之地进了大型超市,包装精美,价格超值。过去一毛钱崩一锅能装半布袋,现在四十元钱买的连其十分之一都不到。
最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激情和味道了。
(图源网络 谨致谢忱)

作者:乔有国
责编:张国平
备案编号:运城网信A00236号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