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汉武时代“经济超男”是怎么 死的 (中)

这是桑弘羊系列第二篇,第一篇请点击头像进入主页观看谢谢


如此一个“经济天才”,为何失算?

只可惜良好的感觉和无限扩张的政治野心,让这位精于 算计的古代经济牛人开始有点找不着北,同时利令智昏的结 果是,因为得罪首辅大臣霍光,而被族诛。 这就牵涉到了引起托孤大臣们反目成仇的“燕王之变”。

话说盐铁会议大辩论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汉昭帝元凤元 年(公元前 80 年)九月,出足风头的桑弘羊始终认为自己的 资历和功劳都在霍光之上,政治地位却屈居他之下,对此很 不服气,“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结果,桑弘羊积极参与并卷 入了燕王旦与汉昭帝争夺皇位的政变漩涡中,历史上叫做 “燕王之变”,他也因此次的谋反事件,“全家幸福”,一代 “经济之王”从此香消玉殒,呜呼哀哉。

事实上,在公元前 87 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 夫之后,和霍光、上官桀等四人受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 帝,就积极在政治战场上博杀,连经济心思都全部转移到了 官场争斗上,所有精力都放在和首辅大臣霍光进行的权力博 弈,想有一番大作为,可谓惨烈。

只可惜桑弘羊在政治运作上的道行远没有他在经济运 作上那么深厚,取短补长的结果,也只能是那句著名古诗所 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人头像残花一样落地是可以清晰预见 的。这正如后世儒生所评价的: “这都是他一生追求利润的 结果”。私心膨胀也只能利令智昏,离失败一定不远了。

话说汉武帝下了罪己的轮台诏之后,过了三年,也就是 后元二年(公元前 87 年)就不幸驾崩于巡游途中(秦始皇也 是如此)。汉武帝死后,其时聪明伶俐的八岁得宠少子刘弗 陵被立为汉昭帝(汉武帝为了防外戚乱政,还因此而立子杀 母,也就是杀了钩弋夫人)。

因为皇帝年少,基本还没有理政能力,所以汉武帝曾以 遗诏命霍光、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为“托孤五 大臣”,辅佐少帝处理军国大事,共同掌握朝政。桑弘羊在 受遗诏为辅政大臣的同时,还有幸被提升为副国相级别的御 史大夫。

既然同为皇帝最亲近的大臣,那为什么以后还会反目成 仇呢?无他,一切皆为利益的再分配,正所谓“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

在此,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人的政治老底,然后 基本上也就明了他们的争斗是因何而起了。

大家都知道霍光是汉昭帝的首辅大臣,家世背景深厚, 是霍去病的异母弟,十几岁时就出入宫禁(由大名鼎鼎的霍 去病带到宫中来的),办事牢靠的他,更是汉武帝首屈一指 的宠臣。汉武帝病重之时,便直截了当地点名霍光效周公辅 成王之事来辅佐昭帝,有生杀予夺的最后决定权,说白了也 就是一个“影子皇帝”。

对于此种人事安排,霍光当然已经了然于胸,以他的背 景、处事方法和受宠程度,也算是非其莫属。

当然,霍光从来都是一个行事十分谨慎的人,也正是因 为这个让他在朝中屹立不倒,所以乍一听到皇帝的这种决定, 虽然也是掩饰不住那份狂喜,但霍光还是要假装谦虚一下, 避一下嫌,说霍某不才、难当大任之类的套话。

然后还煞有介事地推荐见美女目不斜视、养马很有一套 也很受汉武帝赏识的驸马都尉金日磾(被战无不胜的霍去病 俘虏的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做当朝周公。

聪明的匈奴大帅哥金日磾当然知道霍光唱的是哪出戏, 也当然不会傻乎乎地上当,不然的话就闹笑话了。于是便油 嘴滑舌地推托说自己是匈奴人,难当大任,只有霍光才是最 佳人选,如果霍光愿意,自己也可以当他的助手,为国分担 云云。这个正中下怀,于是一番假意的谦让之后,霍光就成 为了顾命大臣五人团的首席代表,主要决策者是也。

而当时这五个人当中,作为“外人”的金日磾明显是附 和霍光的,而且托孤之后第二年就去世了。 田千秋虽然贵为丞相,但年老多病又能力平平,乐得当 一个“和事佬”(在盐铁大会上他就当的和事佬),大多的时 候都是做不管事的“甩手掌柜”,还处处对霍光迎合奉承, 甘愿做霍光的一个标准应声虫,所以权争方面实际上就只剩 下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个人。

桑弘羊是大汉财神爷,以他的资历和功劳,不服霍光当 首辅是意料之中的事,何况他们在经济政策等政见上有严重 分歧。 最关键的是养马出身的的未央厩令上官桀,却不好好管 理养马的事,颇有政治野心也有宫廷人脉的他也参与到了首 辅的争夺中来,甚至于要发动宫廷政变废了汉昭帝,于是以 上官桀和桑弘羊联盟对抗霍光一派,便这样埋下了伏笔

上官桀虽然是养马出身,却很有政治智慧。据说汉武帝 有一次病中视马,见马瘦了,就责怪上官桀不尽职,上官桀 却机灵地回答说因为担心皇上的病才无心养马,马由此瘦了。 汉武帝听后龙心大悦,认为上官桀对自己很忠心,所以不仅 不治罪,还升他为侍中、太仆,武帝死时又升为左将军。

从以上的政治背景分析,围绕皇权和行政权的归属和再 分配,政治争斗也绝对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直到决 出胜负这止。这正应了伟人所说,凡有人的地方都分左、中、 右。说白点,就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

既然田千秋和金日磾两个可忽略不计,或者换句话说, 也可算是不折不扣的中间派,那么我们就集中火力单表政坛 左右两派之间,也就是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对垒 大司马、大将军兼领尚书事的首辅霍光的那些事儿。

原本同为托孤大臣,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也未必就是 宿仇,一切都是利益的再分配使然,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利 益格局的重新洗牌就如火山喷发一样来势汹汹不可避免,此 时也只能是遇人杀人、遇佛杀佛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三个政坛猛人爆发“窝里斗”了 呢?一切皆因“分赃不均”也。 说起来上官桀和霍光还是儿女亲家,而两家也和皇室有 千丝万缕的联系,属亲上加亲的那种,居然这样的亲密关系 也可以反目成仇,由此可估出他们面对的利益再分配是怎样 的生死攸关了。

话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同时 上官安有个女儿,还通过汉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的拉线,直 接入宫成为了皇后,可谓是家大势大。以这样骄人的政治资 源,原本绝对是能横行天下的,可惜作为亲家还大权独揽的 霍光居然是阻碍他们家发达的“绊脚石”,始料不及。

这事坏就坏在皇帝姐姐的男宠身上,简直是比电视连续 剧还狗血。原来鄂邑公主有个男宠叫丁外人(果然小三还真 是外人也),既然鄂邑公主可以让自己的孙女成为皇后,感 恩图报的托孤大臣上官桀也不含糊,所谓爱屋及乌,为示感谢,也立马想让自己的亲家首辅霍光按照成例封丁外人为列 侯,以哄得鄂邑公主芳心大悦,大家礼尚往来,反正都是自 家人嘛,肥水不流外人田。

可惜上官桀打错了如意算盘,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软钉 子。他以为作为亲家的霍光会吐饭响应,一夜特批,却原来 不是这么一回事。 因为坚持原则的霍光就是坚决顶住不批,理由就是丁外人确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人”,他并不是公主的真正丈 夫,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奸夫”而已,这样就不 能用“列侯尚公主”的成例来为其授予爵位,好事就这样给 霍光搅和了。

因为作为首辅大臣,霍光始终认为这个“编外丈夫”没 有那个资格接受侯爵的封号,这相当于是“列侯大甩卖”, 其他人也来个向他看齐,帝国的官如此不值钱,这口子一开, 还不乱套了?

这样不给面子,上官桀顿时火冒三丈。你霍光有什么了 不起?老子在前朝就已官至太仆,地位比你还高,现在孙女 又顺利当上了皇后,大家都是将军,你不过是名义上的首辅, 如果大家拼个鱼死网破,到时还不知谁胜谁负呢!这么不识 抬举,官位又不是你家的,牛啥。

想着想着,上官桀还真是越想越气,因为霍光的这一拒 绝政治副作用十分明显。而对于霍光来说,是不是想用此种 方法来测试政敌的反应,也未可知。总之,因为这一小小请 求,上官桀对霍光十分不满,两亲家从此形如陌路,矛盾重 重,直至到了后来动刀动枪,想要对方的命。

当然,这两亲家摆弄车马要火拼,似乎和桑弘羊八竿子 也不沾边,怎么扯也扯不到他那里,为什么到了后来桑弘羊 也深陷宫廷政变之中而丢卿卿性命了呢?这还是一个“利” 字驱动,最后是“贪字得个贫”,输了个精光,包括最宝贵 的生命。

那么桑弘羊是如何加入倒霍的阵营之中的呢?最大的 原因也就是他自己也不服霍光,做了几十年的大汉财爷,甚 至于连汉武大帝也是言听计从,他自认自己的资格和功劳都 在霍光之上,霍光不就是因为自己和皇室沾亲带故的“裙带 关系”和会溜须拍马才爬上高位的吗?论对国家的贡献其拍 马也赶不上自己,最重要的是,居然桑弘羊想以自己的影响 力贩卖点“私货”,想替自己的亲戚朋友谋得一官半职,也 遇到了霍光的严词拒绝(这一点和上官桀的遭遇一模一样), 所以很善于谋算的桑弘羊非常不爽,鉴于桑弘羊和上官桀有 了一个共同的劲敌,那么抱团对抗霍光的政治联盟也很快能 够组团,因为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

就这样,在“后汉武时代”,三个很有政治影响力又雄 心勃勃的托孤大臣之间,为了利益的再分配,终于形成了对 立的两派,并为自己的权位大干一场,桑弘羊与上官桀还不 惜以惨烈的变天式“宫廷政变”血洗对方。 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宫廷政变,历史上叫做“燕王之变”。


(本文为转载天涯论坛鼎湖听泉,并非原作者)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