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法师:毕业广州军医大学,34岁出家修行,徒手建寺弘扬佛法

顺治皇帝在《顺治归山诗》言:“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最难披。”顺治皇帝用这句话向世人阐释了佛法难闻与出家修行的重要性。

佛教认为,有缘出家是一大福报,亦是人生第一大事。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引导下,部分虔诚的信众则对人生有了另一番看法,于正法面前,他们甚至可以放弃功名成就去追求人生真谛,例如法源法师就是其中一位。

法源法师曾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今南方医科大学)。原本拥有铁饭碗般的工作,后因在生活上有缘接触到佛法,受佛学智慧启发,故而于滚滚红尘中脱俗。

法源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碧山寺方丈、五台山大圣竹林寺住持妙江大和尚的得法弟子。

在数年的修行生涯中,法源法师不畏创业之艰难,一心专注于佛教事业发展,着手建立“广宁禅寺”的同时又实践着“人间佛教”思想,真正地诠释了佛家“同体大悲”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源法师的精彩人生。

1982年,法源法师出生于广东雷州半岛的一个乡村,俗名叫陈发坤。

法师自幼有一个从医梦,想在长大后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所以上学期间埋头苦读,成绩优异。

2001年,法源法师于雷州重点中学毕业后,以优异地成绩如愿报考了“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这一刻,他成为村里和家人的骄傲。

学医又不从医,那些年的医学经验或成摆设

马云说:“一个人应该有很多的梦想,什么都需要会一点才好。”这番话正好应在了法源法师的身上。

大学苦学几年,法源法师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毕业后原本可以安排到三甲医院从事医生工作的,可是正逢就业之际,他却改变了职业思路。

一踏出大学校园,法源法师就没有从医的意愿,而是到了一家知名企业去做管理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导致那些年所习的医学经验成了摆设。

偶遇佛法,探讨人生真谛

十余载的枯燥无味生活,法源法师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人生的辛酸苦辣。例如家庭的琐事,工作上的压力都一一为他设置着障碍。

人到一定的年龄,心烦事也会增多,有点信仰依赖也很正常。有一次,法源法师在生活中有缘偶遇到佛法,通过佛典的真义领悟到世间无常观,遂心痴迷上佛学。

就那么一句简简单单的“南无阿弥佗佛”圣号,就可以让法源法师感受到禅音的美好,就可以缓解他心中的疲惫。

不知在多少个日夜里,他把佛学当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常常以佛教的角度去思考人生,专心地享受着那孤独的甜味。

闲暇之余,法源法师也会经常游览名山道场,拜访佛门大德交流佛法心得,在种种因缘与佛学智慧的指引下皈依佛门,成为虔诚的三宝弟子。

远离世俗,走不平凡的修行路

2016年,法源法师因深感世事无常而萌生脱俗之念。同年4月,出家因缘成熟,不顾家人劝说,于河南观音寺出家为僧,得法名为“法源”。

在河南观音寺期间,法源法师和师兄们一样凌晨三四点准时起床做早课,白天则在寺中操劳着各种各样的粗活,出家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但内心却是充满法喜,安乐自在。

几个月后,法源法师认为整天窝居在这深山小寺难以成就。因此在2017年,他离开河南观音寺来到五台山,为表明求法的坚定意志,三步一跪从山脚至山顶。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亦是文殊菩萨道场,山中高僧大德云集,佛学气息浓厚,法源法师于五台名山求法,犹如饥渴遇天降甘露。

在这样的机缘下,法源法师很幸运的遇到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碧山寺方丈、五台山大圣竹林寺住持妙江大和尚。

妙江大和尚戒行高洁,佛学造诣高深,是我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高僧。有名师的精心点拨,法源法师如鱼得水,进步飞快,对往后的修行显得更加精进,更有信心。

妙江大和尚说,修行就是修心,要不断地磨练内心的意志才能有所成就。恩师的这番话如雷贯耳,深深地敲动了法源法师的心,为了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他在五台山闭关修炼数月,靠行动去证明求法的决心。

圆满出关后,法源法师得恩师妙江大和尚亲传法脉,成临济宗四十八代、碧山寺第六代法嗣传人。

家乡弘法,徒手建寺

作为临济宗法脉传承人,法源法师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懈怠,牢牢谨记恩师教诲,再艰难也要将佛学文化发扬光大。

本来,法源法师得法后是可以留在碧山寺继续弘法的,可是他的志向高远,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佛学衰落。因此,他选择回到雷州传播他的佛法。

回到家乡雷州后,各个佛寺没有了他的弘法位置。他深知,若要让佛法继续传承,没有道场是很难完成的,想到这里,他开始了艰难的建寺春耕。

建立一座弘法道场,对于没有积蓄的出家人来说是极为艰难的。一方面,法源法师要精心给道场选址,另一方面也要征得宗教局和相关部门的批文,光筹备建寺资金这一块就让法源法师愁大了头。好在法源法师建寺的决心打动了广大信众,大家你一点,我一点的支持才奠基了道场基础。

修建道场期间,法源法师没有睡过一天好觉,他时时都在关注着工程进度,挖沟填土自己做,挑砖运木自己做,采购材料也是自己,鞋子都不知磨破了多少穿。道场建成后,法源法师给他的道场取名为“广宁寺”。

广宁寺规模很少,大多以木材为主搭建,不像别的寺院那样宏伟壮观,即使是这样,法源法师也感到十分满足,因为这是属于他和十方信众的心灵道场。

也正因为法源法师高洁的修行风格和佛法传承,使小小的广宁寺蓬荜生辉,慢慢地被当地人们熟知。每逢初一十五,广宁寺总是挤满了香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都喜欢留在寺内听经闻法。

由于法源法师在平时讲法殊胜,通俗易懂,吸引了大量信徒的青睐,后来有人把他的故事发布到网上,人们这才知道了他的经历。对于法师丰富的人生经历,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敢,还有那种淡泊豁达的心态。

从医学专业高材生到僧人,法源法师至今已出家已经七年了,他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他会坚定心中的信仰继续前进。用他的话来说,出家即是出烦恼家,他只是以其它的方式去服务社会而已。

大家好,我是一个热衷于佛学文化的90后靓仔,欢迎你的分享和阅读,如你也对我的文章感兴趣,记得点赞加关注哦,下期会更精彩,功德无量!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