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贡献在马来西亚国家税收的90%以上。却被视为“二等公民”
在东南亚的美丽国度马来西亚,生活着约六百万华人,他们是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者,高达九十 percent 的税金来自于他们。然而,这样一支勤劳智慧的民族,却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境,他们的社会地位似乎并不与他们的经济贡献相匹配,某种程度上,他们被视为“二等公民”。

这个国度,曾经是众多中国工人和游客的热门选择。在这里,高收入和低物价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华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中文标识在街头比比皆是,语言沟通基本无碍,这也使得马来西亚成为了一个亲切的邻邦。
但近年来,马来西亚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马来人至上”的口号此起彼伏,对华人社区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友好态度。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地位仿佛一直在滑落,他们的权益和尊严受到了挑战。

特别是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前总理马哈迪发布了《马来人宣言》,这份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对马来西亚华人构成了政治挑衅。这位长者的声音,像一颗重磅炸弹,投在了马来西亚华人前途未卜的命运之路上。
马来西亚华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是国家的贡献者,却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境。他们的社会地位,与他们的高税收贡献不成正比。他们的声音,需要被听到,他们的权益,需要得到保障。这是他们应得的,也是社会公正的体现。

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人社区一直是经济的重要支柱。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如马来人,但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资料显示,华人在马来西亚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了国家税收的90%以上。

然而,种族间的权力斗争在历史上屡见不鲜。1969年,一场选举风波引发了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政治对峙。尽管华人反对党在选举中取得了突破性胜利,但马来人主导的执政党依然掌控着议会的多数席位。然而,这一结果在5月13日引发了一系列暴力事件,被称为“5·13事件”。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力冲突,造成了数千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华人。这一悲剧性的事件,不仅震惊了马来西亚,也成为了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事件之后,马来人主导的政府开始强化“马来人至上”的口号,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提升马来人的社会地位,同时边缘化包括华人在内的其他族群。政府推出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巩固马来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而华人等其他族群则被排除在外。

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华人面临重重限制。政府规定,马来人优先享受公务员职位,马来语成为官方语言,华人企业在雇佣和股权方面受到歧视性规定。这些政策不仅剥夺了华人的权益,也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和经济发展的停滞。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地位被进一步边缘化。他们在马来西亚社会中的声音和诉求似乎被彻底忽视,仿佛已经放弃了追求平等和公正的斗争。华人的贡献和牺牲,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在马来西亚的政坛上,近年来“马来至上”的口号如同乌云密布,华人社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甚至马来西亚的前国家领袖马哈蒂尔,也通过笔尖传达了对华人习惯的偏见,他在一本著作中指出,华人社会之所以与马来西亚社会难融,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坚持使用筷子进餐,而这与马来西亚人传统的用手进食的习惯迥异。

今年,马哈蒂尔更是放声疾呼,发布了《马来宣言》,对马来西亚长久以来的“马来人至上”的政策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他宣称,在塑造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时,马来西亚人的利益和权益应当被放在首位。

马哈蒂尔的观点是,长久以来,马来西亚的经济建设并未充分考虑到马来西亚人的主导地位,现在,他们甚至在政治领域也开始失去影响力。
他号召所有的马来西亚人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其他政治力量,包括华人社群。
但事实上,这样的言论无疑是对是非的混淆。在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被边缘化,而那些口口声声主张马来人至上的政策,才是真正威胁到马来人政治地位的因素。

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将原本对马来西亚国家税收贡献超过90%的华人群体逼走,导致国家的资本和人才不断流失,经济持续衰退,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进而引发更多政治上的不稳定。
如果马来西亚政府持续保持对华的敌意和排斥态度,华人的数量将继续减少。
数据显示,到了2030年,马来西亚华人的比例可能会降至19.6%以下。随着华人数量的减少,背后的财富也随之流失,这将进一步推动马来西亚经济的衰落。

也许有一天,所有的马来西亚华人都会被迫离开,那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是否还能像那些政客们承诺的那样,实现振兴和飞跃呢?
而马来人,又是否能够像华人那样,肩负起马来西亚未来发展的重任呢?

曾几何时,许多中国人因为马来西亚的高收入而远赴重洋寻找机遇,但现在,您还会选择去马来西亚谋生吗?欢迎留下您的观点。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