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背后的“淮扬之争”

淮扬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之夜,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央领导和各界英模人物齐聚北京,开国第一宴设在北京饭店,宾客来自五湖四海,众口难调,宴会选用什么菜难以达成一致,成了个难题,最后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拍板选定了淮扬菜。随后,北京主打淮扬菜的玉华台饭庄的厨师被调入北京饭店筹备“开国第一宴”。宴会大获成功,从此我国的国宴就一直以淮扬风味为主,淮扬菜也就更加名闻天下。

淮扬菜具有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的特点,深得各界人士的喜爱。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一块两厘米的豆腐,能批成30片薄片,切丝如发。将普通的食材做成不普通的造型和味道,“化腐朽为神奇”,是淮扬菜独树一帜的功夫。淮扬菜的著名菜品有:红烧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还有大煮干丝、三套鸭、软兜长鱼、水晶肴肉等,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淮扬菜里的经典红烧狮子头

中国四大菜系的鲁菜、川菜和粤菜分别是由山东、四川和广东代表,唯有淮扬菜系以淮扬命名。既然以淮扬菜命名,单纯以字面来理解的话,顾名思义应该出自淮安、扬州。但是,淮扬菜真的起源就是这两个城市吗?淮安、扬州两地为此争吵不休,都称自己是淮扬菜的正宗正源。有网络段子称,扬州人认定:淮扬菜发源于淮河与扬州地域。淮安人回应:淮扬菜发源于淮安与扬子江地域。

根据扬州方面人士的说法:“淮扬菜”就是“扬州菜”。

隋朝大运河开通以后,扬州成为水上交通枢纽和漕运集散中心,到了唐朝,扬州成为繁华的都市,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隐隐芜城枕碧流,繁华曾是帝王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饮食文化也随之成熟繁荣起来。至清朝时期,扬州菜就已经成为体系了,乾隆皇帝多次到扬州,对扬州菜喜爱有加。扬州方面有人称,“淮扬菜又称维扬菜”,取名来自扬州古名淮扬,别称维扬。扬州名厨遍布全国,北京著名的玉华台饭庄就是扬州大厨马玉华、马玉林兄弟开设。

对于“淮扬菜”就是“扬州菜”的说法,相邻不远的淮安坚决不予认同!

依照淮安方面人士的说法:淮扬菜并非扬州独家所有,而是有淮安的份额,而且份额权重很大。明清以前,淮安叫楚州,淮河入海口有“楚州港”,是海运中心,到了宋朝,楚州年纳税超过十万贯,是全国的三大纳税户之一。淮安可谓是“绕淮邑屋绵千区,画檐绮栋吹笙芋”。淮安是重要的产盐基地,淮盐产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有“淮盐出,天下咸”之说,所以淮安盐商云集,产业工人众多。另外,明清时期,直属中央的京杭大运河地方管理机构——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也在淮安办公,一大批相关的政府机构设在淮安,也催生了淮安菜的繁荣。据说,“平桥豆腐”就是专为乾隆皇帝准备的,“文楼蟹黄汤包”被道光皇帝御口称赞。因此,淮扬菜有很多来自淮安菜的传承。

扬州、淮安都在不遗余力的证明自己是淮扬菜的代表,是淮扬菜的发源地,都在弘扬淮扬菜上竭尽全力。

2001年扬州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淮扬菜之乡”的称号,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菜系之乡”命名的城市。2009年在第19届中国厨师节上,中国烹饪协会发文批准,授予扬州申报的“满汉全席”、“乾隆御宴”、“红楼早宴”、“扬州八怪宴”等为“中国名宴”。2005年,扬州市“淮扬菜历史博物馆”在何园开馆。2009年,中国烹饪协会批准在扬州建立“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并予以授牌。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在卢氏盐商住宅内进行了提档升级,并已开馆。2019年,扬州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美食之都”,成为中国继成都(川菜代表),顺德(粤菜代表)和澳门之后的第四个“世界美食之都”。扬州大学还成立了烹饪学院,专门对淮扬菜进行研究、教育和传承。

淮安的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

2002年,淮安也获得了“淮扬菜之乡”称号。2021年,继扬州之后,淮安成为全国第五个“世界美食之都”。淮安方面称,淮安现存名菜名点1300余种,有298道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辖区县都有自己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及举办相应的节庆活动。如盱眙龙虾节、洪泽湖大闸蟹节、洪泽区蒋坝螺蛳节等。淮安建设了中国最大的以菜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由“河馆”(展示与菜文化相关的古黄淮河,运河等文化)、“菜馆”(陈列展示淮扬菜文化)、“民俗馆”(展示与菜文化相关的民俗文化)、“学艺馆”(互动学习淮扬菜的制作及品尝美食)。淮安技师学院还创办了“淮扬菜学院”,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教育新模式培养淮扬菜烹饪人才。淮安还组建起了淮扬菜集团,推动淮扬菜向产业化发展。

在淮扬菜发展上,扬州淮安两地政府之间千方百计,明里暗里较劲。民间网友则干脆吵成一团。

扬州网友称,当今的淮扬菜很多都是明清扬州地区各路富商的私家菜。狮子头就必须叫“扬州狮子头”,显然就是扬州菜,谁也争不去。大煮干丝就是来源于扬州地方官员献于乾隆皇帝的“九丝汤”。“开国第一宴”的厨师就来自扬州人开的玉华台饭庄。扬州出淮扬菜大师,国家认证的淮扬菜大师,扬州有47人,淮安只有一个人。对于淮安的“淮扬菜之乡”的称号,扬州网友质疑其权威性,声称,不知真假,有“李鬼”之嫌!对于淮安的“世界美食之都”,称号,则称,不过是在我们扬州后面亦步亦趋。当然,扬州人对于淮扬菜“淮”字在前,“扬”字在后也是一直耿耿于怀,是扬州网友的“痛点”。

扬州网友的“痛点”,洽洽是淮安网友的“兴奋点”。淮安网友反唇相讥,你说你是正宗,为何不叫“扬淮菜”,而叫“淮扬菜”。“淮”字在前面就是突出淮菜在淮扬菜形成发展中的地位。“软兜长鱼”你能比淮安做的好吗?“全鳝宴”是你的强项吗?“扬州炒饭遍全球,扬州包子打天下”。扬州也就是炒饭和包子出名,炒饭和包子可都是面点!淮安人还搬出了大文豪朱自清先生。朱先生在他的散文《话说扬州的吃》中写道:“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诚哉是好,但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的名产,扬州不该掠美。”朱先生说了,你面点汤包也不行。开国第一宴的厨师虽然出自扬州人开的玉华台饭庄,但是九位厨师都来自淮安的石塘。“开国宴”之前还有“开国前宴”。十月一日前,政协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会议闭幕后,毛主席、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招待晚宴,就是由专程进京的淮阴胜利饭店大师张文显、孙宝仁主厨。

本应扬州淮安一家亲,但是淮扬菜之争让两市心存芥蒂,互不服气。那淮扬菜到底是哪里来的?

淮扬菜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著名美食家杨度的《都门饮食琐记》,“淮扬菜种类甚多,因所代表地域亦广,北自清江浦,南至杨镇......”。但是,过去的淮扬菜都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同的时期,淮扬菜所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因为真正有了“菜系之说”是改革开放以后。餐饮界提出了四大菜系,八大菜系的说法后,淮扬菜的概念才开始比较明确,也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淮扬菜。

现代所说的属于淮安和扬州的淮扬菜应该都是狭义的淮扬菜。因为,开国第一宴里的的很多菜并不在现在的淮扬菜菜单里。开国第一宴的八道热菜:红烧鱼翅、烧四宝、干焖大虾、烧鸡块、鲜蘑菜心、红扒鸭、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只有烧四宝和红烧狮子头是淮扬菜里的经典名菜。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讲,淮扬菜之“淮”和“扬”不能狭义的认定就是淮安、扬州两个城市,而是广义的淮河与扬子江,即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包括整个江苏省,以及上海,安徽。上海的本帮菜也应该属于广义淮扬菜的组成部分。可以这么说,淮扬菜不是淮安和扬州两个城市的私产,是整个淮河、长江地区大家庭的共同财富。

如今,淮扬菜的特色比较受欢迎。清淡,不刺激,符合科学饮食原则,适合现代人的胃口。但是,在门店数量和火爆程度上,淮扬菜却落后于川菜、粤菜,甚至是湘菜。因此,淮扬菜需要发扬光大。要对传统烹饪食材、烹饪技法、风味特色进行富有成效的挖掘与推广,在保持好传统的前提下,努力使传统饮食文化不断创新,结合现代饮食理念,烹制出更多适应当代消费者的美食,让淮扬菜不断地出“爆款”。

在推动淮扬菜发展的动作中,淮安、扬州当仁不让的是主力队员,双先锋,应该冲在前面,而且是盟友,是伙伴!当然,淮扬之争也是好事,两个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同为运河之都,历史文化名城,不能只在菜系渊源问题上相持不下,还要把这种互不服输的精神贯穿到城市发展的全面竞争中去。

秋日扬州亦很美

扬州虽然地处江北,但是在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上更像江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知名度和美誉度上来说,扬州胜淮安一筹。这是扬州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扬州的经济发展相比江南的苏锡常地区显然还有明显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落后,企业不够强、不够大,知名品牌不够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要落后于苏南地区。

淮安作为苏中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在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商贸经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起色。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落后。有数据显示,第二产业在淮安的经济总量中占比仅有百分之40.05%,甚至低于连云港的41.88%和宿迁的41.9%,可见淮安的第二产业,传统工业占比过大,工业层次较低,高科技企业数量较少等症结突出,需要提高改变。另外,淮安的县域经济也显得势单力薄,总量不大,底盘不牢,活力不足。

2022年,扬州GDP总量7105亿,人均14.66万元,淮安的GDP总量为4742亿,人均10.41万元,可见两地的差距还是不小的。扬州要向苏南看齐,淮安要紧追扬州,实现赶超。两地既要友好竞争,又要加强合作,抱团发展,共同进步,实现苏中地区的崛起,并向苏北地区传导经济能量,实现江苏全省的均衡发展。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