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赫工体(北京)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闯:“体育+”搅动商业新格

预见2024

随着体育赛事的接连举办,新工体的商业功能呼之欲出。2024北京商业品牌大会举办前夕,中赫工体(北京)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闯透露,随着新工体商业部分进入开放倒计时,如何做好体育与商业功能的融合以及大型活动期间客群与日常消费者体验的平衡,成为当务之急。

人们对新工体的期待并不局限于它的体育功能,还包含着对其商业内容、三里屯商圈新格局的展望。回顾过往,老工体的发展带动了酒吧街的形成,更使得酒吧街成为北京酒吧文化的代表。而新工体改造开放之后,所规划的地下商业空间将以“体育+”的模式培养商业形态,如引入高知名度的俱乐部、体育运动相关的品牌。这无疑将为三里屯商圈带来更多元的消费内容。

在张闯看来,三里屯片区商业竞争相对激烈,新工体想要突围,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标签,打破原来的体系,将体育赛事与商业两条业务线重新融合在一起,作出独特的价值。

诚然,作为北京商业的发展高地,三里屯商业的成熟度、丰富度相比其他区域要更显著。在这样“卷”的环境下,三里屯商圈的各个项目也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如三里屯太古里作为潮流地标,不断引进重奢、时尚品牌;通盈中心变身三里屯1号T+MALL,打造社交“搭子”空间。日新月异的变化发生在三里屯,也推动着区域项目不断创新。

不过,对于新工体来说,基于项目作为体育场馆的功能,商业的打造遇到了一定挑战。“我们要先保证好大型赛事、文娱活动的举办,再考虑商业内容的打造,”张闯认为,同时实现体育、商业功能并推动二者互为补充,要求新工体在全流程上进行革新。

“一体化经营”便是新工体针对上述问题的解法。据介绍,新工体采用一体化经营模式,在组织架构、审批决策、协作流程等方面重新进行了划分,将体育与商业内容归纳为整体。接下来,无论是赛事活动,还是商业运营,都将由一个团队统筹管理。

打破旧秩序,重构新价值,新工体在不断探索业态融合的度与效。同样,市场及消费者也期待着新工体的全面开放。2024年,一个多元的新工体蓄势待发。

以下是部分采访内容:

Q:新工体目前已举办了多场大型体育赛事,同时,地下商业部分也预计在今年实现营业。在这个过程中,新工体在规划、运营上是怎么考虑的?

张闯:从本质上来讲,新工体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场,也不是单纯的商业体,而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新物种。从新工体属性来看,它是一个基础的体育场馆,要做好大型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的承接。其次,新工体需要考虑如何与三里屯片区其他商业项目形成互补,从整个区域的发展中找到属于工体的定位。

要兼顾上述两个板块,按照新的规划,新工体的商业将分布于下沉广场,这个决策对于商业本身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我们要考虑商业如何与体育功能进行融合,探讨举办大型赛事时,如何进行客流的共通、如何做好安检安防。如何在保证大型赛事安全的基础上,又不影响到商业的经营发展,甚至能形成一个互补,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

Q:对于体育属性与商业属性的叠加,新工体将如何弥合不同业态特点?

张闯:新工体一直强调一体化经营,所谓的“一体化经营”包括了品牌一体化、会员一体化、物业一体化、运营一体化。其中最难的一点是,将一体化经营始终贯穿大型活动期间和日常的商业经营。为了实现一体化经营,我们提出时间无界、空间无界、业态无界的理念。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从顶层设计做起,从组织架构到部门权责划分,再到公司的协作、审批流程,最后到落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改革。这与传统商业、老体育场的工作方式相比,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Q:新工体的品牌定位“先锋”应该如何解读?您认为在新工体的发展中要坚持哪些关键词?

张闯:在过去的60年间,老工体一直在做突破自身、突破常规的事情,比如1985年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场演唱会,到引入夜店、酒吧等夜生活业态。同样,我们希望新工体也能继续保持这种“先锋精神”,不要总走着老路,而是要把以往的东西打破重构,这其中会产生很多新事物。比如新工体如今仍然有体育场、商业业务,但我们要尝试将不同业务的组织与协作完全打破、融合。

“先锋”是我们要坚持的第一个关键词,“标签”是第二个关键词。坦白说,三里屯片区的竞争非常激烈,项目各有各的本领与特点。所以对于新工体来说,我们要做到的是树立新工体本身的标签,不去跟其他现有的项目做直面竞争。我们要更多地通过自己的标签与特色,为整个商圈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品牌会因为这个特殊的价值前来,消费者也会因为这个价值而光临。

刘卓澜 胡静蓉/文

图源:北京商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