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攻坚 陇南九个领域实现新突破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2023年,陇南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四强”行动为牵引,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全力建设“三城五地”,持续推进“十大行动”,聚焦实现“九个新突破”,迈出了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的坚实步伐。

集中精力抓投资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坚定不移大抓项目,务实开展项目百日攻坚行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不断提升。资金争取成效明显。争取中央省级转移支付资金306.3亿元、增长3.5%,其中,国省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15.1亿元、增长10.2%,均衡性转移支付93.5亿元、增长13.8%,总量居全省第一。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3.3亿元、增长66.5%,高于全省市州平均份额。争取水利领域国债资金8.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重大项目落地提速。市、县区财政安排项目前期费9324万元、落实省级项目前期费1956万元,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088个,完成投资432亿元、增长13%。武九高速具备通车条件,兰海高速宕昌官鹅沟出入口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天陇铁路、景礼高速、康略高速加快推进。新建改建普通省道193公里,硬化自然村组道路1499公里。实施“四抓一打通”水利项目98个,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及礼县雷王片区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陇南市嘉陵江流域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完成。330千伏成天线电网补强、110千伏五库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全面完成。

健全完善产业链 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坚定不移大抓产业,推进13条重点产业链建设,链长制工作获评全省“优秀”等次。兑现入规、上限、新晋资质企业奖励资金1740万元,新增入库“四上企业”117户,增加税收收入8.2亿元,近三年净增“四上企业”278户,累计达到741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强工业行动,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43个、“三化”改造项目12个,预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增长40%。独一味制药和佛仁制药完成并购交割。争取能耗指标137万吨标准煤。雄伟万利循环生态新材料首批4台矿热炉、金山金矿等项目建成投产,宝徽集团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西和银子崖铅锌矿等5家矿山企业复工复产,厂坝铅锌矿区完成整合。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矿山3家。支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预计建筑业产值增长45%。落实农业特色产业“一计划两方案”,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17万亩,预计农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6%。培育规上农业企业15户、营收千万元以上农业企业17户,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新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数量、新获证绿色食品数量均居全省第一,陇南油橄榄获评甘肃首个“气候好产品”品牌,徽县荣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陇南南部山区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康养休闲产业带、两当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示范县启动建设。秦汉文化产业带、三国文化产业园和嘉陵江峡谷群、青龙山、万象等大景区建设全面推进。西狭颂、天池大景区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碧口古镇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85%和191%。文县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康县获评命名“中国天然氧吧”。5个风光电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礼县固城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发电。新建5G基站900座、城区智能充电桩1469个。陇南乡村大数据平台入选“2023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消费潜力充分释放。举办房交会、二手车让利补贴等促消费活动300余场,积极参加服贸会、消博会、进博会等各类节会,持续开展陇货“入青、入蓉、入渝、入粤、入陕、入鲁、入疆”等系列活动,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消费增速保持全省前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陇南至韩国、菲律宾国际货运班列首发开行,19家跨境电商企业完成海关备案,跨境电商直接出口、海外仓建设实现“双突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建成域外门店39个,电商销售额突破70亿元。陇南电商“七路助农”新实践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陇南机场旅客吞吐量33.8万人次、增长77.4%,兰渝铁路发送旅客212.8万人、增长116.3%。

综合施策强县域 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坚定不移推进强县域行动,陇南市荣获2023中国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城市称号。城镇功能逐步完善。426个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项目加快推进,长江大道东延伸段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投用。园区能级不断增强。陇南经济开发区承接县级委托赋权45项,新增建设用地3.74平方公里、工业用地3053亩,“标准地”出让取得突破,引进4家企业入驻标准化厂房并投产,园区产值突破50亿元,在省级开发区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陇南东盛国际商贸物流港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文县新材料加工产业园、宕昌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农业科技园认定为省级园区。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创建省市级卫生乡镇、村社、单位417个。建成“口袋公园”“微型广场”18个。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5.9万座,创建清洁村庄445个,评选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000个。

强基固本稳农业 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坚定不移固成果、促振兴,推进“八抓八提升”集中行动,“三农”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新识别监测对象2074户8906人,1.66万户6.45万监测人口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9亿元、富农产业贷6.4亿元,输转脱贫劳动力35.56万人,创建庭院经济示范户1万户,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帮扶项目889个、总投资48亿元。全市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9.2%,村均收入19.3万元。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建设高标准农田33.7万亩,整治撂荒地5.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357.94万亩,总产量92.71万吨。粮食仓储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新增地方储备粮6500吨。建设蔬菜生产基地83.8万亩、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100个、省级和美乡村12个、产业强镇2个、产业振兴示范村545个,康县创建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两当县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厚植绿色增动能 “两山”转化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坚定不移大抓生态,河湖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陇南市荣获第九届绿色发展论坛2023高质量发展优秀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增造林76万亩,义务植树1007万株,完成市区南北两山生态修复3000亩,建设绿色长廊811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32.4平方公里。“三江一水”河道治理有序推进,河湖“四乱”动态清零。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居全省第一,国省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陇南市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康县创建为第一批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县、徽县、康县、官鹅沟大景区、金徽矿业创建为第一批甘肃省“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白龙江流域(武都段)水生态环境治理及生态农文旅康养融合EOD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库。与甘南州签订白龙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生态地灾避险搬迁有序推进,新建、续建集中安置点27个,6432户2.48万人陆续搬入新居。

改革创新激活力 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陇南市在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排名前进5位。康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西和县乱占耕地建房改革试点、礼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全面推进。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市国投集团资产规模达到176亿元。创新金融服务,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2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49亿元、较年初增加106.7亿元,增长12.7%、高于全省7.7个百分点,连续四年获得省长金融奖。市、县区财政科技经费投入3.7亿元,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2.6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户,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户、高新技术企业48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9户,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8.7亿元。组建酒业、茶叶产业创新联合体。徽县认定为省级创新型县。开展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建成法治化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政务服务网可办事项网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9.5%。开通12345热线“陇商通”企业服务专席,荣获第七届全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会“协同高效典范”“品质争先典范”两项大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累计成交231亿元,交易额居全省第二。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设立陇南市“企业家活动日”,企业开办压减至1个工作日,减免税费26亿元,政府采购预留中小企业份额21.7亿元。新设立经营主体2.54万户、净增1.47万户,“个转企”增幅居全省第一。

区域联动促开放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加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资引企成果丰硕。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500强企业2个。全年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324个,签约资金485.4亿元,资金到位率67.4%,居全省第一,新签约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实现省外到位资金425.3亿元,到位资金增长率105.7%,居全省第二。东西协作不断深化。青岛市援助财政资金6亿元,消费帮扶8.9亿元,实施协作项目328个,新增落地投产企业57家、投资额9.2亿元。8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5853万元,消费帮扶6000万元,引进资金1.2亿元,实施项目184个。开放合作活力增强。与兰州市、重庆市璧山区、省教育厅等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2023美丽乡村国际论坛、全国消费帮扶工作现场观摩调研暨重点企业“陇南行”、第三届鲁企走进甘肃·陇南投资洽谈会、甘陕川毗邻地区文旅环线战略联盟首届大会等重大活动,分享了陇南经验,展示了陇南形象。

用心用情解民忧 民生福祉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11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2.7%,省市列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考核居全省第五。城镇新增就业1.6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9亿元,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7.88万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4.29万人,“陇南电商”获评甘肃省劳务品牌。全市3.69万名干部与3.8万名关爱对象结对,帮办实事3.41万件,资助资金102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3元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4%和6%。建成社会救助智慧管理系统,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5.24亿元。提高城乡居民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降低市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标准,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32个,实施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1502户。建立了灵活就业人员交纳公积金制度,实现了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审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学前教育项目50个、中小学改扩建项目200个,新增城镇学位1.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园位3000个,新增托育机构50家、托位3245个。宕昌二中建成投用,徽县一中完成整体搬迁。普通高考上线率稳步提升,本科录取人数首次突破万人,26名学生进入全省文理前100名。陇南师专升本工作顺利推进。9县区综合医院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和9个省级中医药项目全面完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设教师安居住房2020套、医护安居住房930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四角坪遗址入选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发布项目和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晋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成功举办青龙山半程马拉松赛、蜀道·青泥岭山地挑战赛、山地自行车全国邀请赛等品牌赛事。

主动创稳防风险 平安陇南实现新突破

2023年,陇南市成功创建甘肃省双拥模范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食品安全示范市。社会治理全面加强。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入选第五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重复信访下降15%,刑事案件立案下降11%、破案率提升11.3个百分点。新聘用农村“双协”管理员3160名、驻村辅警1771名。坚持依法行政,开展“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建成市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大厅,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73件。安全生产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应对“4·21”武都区安化镇山体滑坡风险隐患,避免了人员伤亡,受到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风险化解扎实推进。争取资金有效化解了一批存量债务和拖欠企业账款,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