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侯秦良玉:唯一列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女将军
引子
中国古代历史中,女名人通常都是被记录在《列女传》中,而秦良玉,是唯一一个被单独立传,记录在正史中将相列传中的女将军。
巾帼英雄秦良玉,以其卓越的战功和 崇高的历史地位,成为唯一 正式载入正史将相列传。

秦良玉
一、出自忠州
四川忠州,这个地方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而是一个因诞生过多名忠贞人物而被唐太宗赐名的神奇之地,1574年,和以忠贞为名的战国巴蔓子、三国严颜一样,秦良玉也出生在这个自带着忠贞图腾的土地上,同样,他的身上也牢牢地打着“忠贞”烙印,就如她的字“贞素”一样,忠贞而质朴。
秦良玉生在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个知识渊博的读书人,尤其喜爱和通晓兵法。
父亲并没有因为秦良玉是个女孩而放弃教育他,反而让她和家中兄弟一样接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兵法骑射等全方位教育。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她逐渐表现得更为聪颖和大胆,不仅很快掌握各项技能,而且心中有韬略,深得父亲的喜欢。

少女秦良玉
二、嫁与宣抚使
1595年,秦良玉21岁了,到了该嫁的年龄,父亲为她选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千乘为夫君,马千乘是石砫宣抚使。
结婚后,秦良玉协助丈夫组建训练白杆兵。白杆兵的武器就是一种白杆长矛,一端有钩,一端有环,必要时还能连接成杆索,协助人在悬崖峭壁中攀爬,是特别适合于山区作战的武器。

婚后秦良玉
白杆兵中不仅仅都是男性,他们还组建了一个500名妇女的队伍,由秦良玉亲自训练,其作战能力还优于男性白杆兵,成为白杆兵中的精锐部队。
1958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起兵反叛。播州山高水险,他们依托当地险峻地势作为屏障,非常猖獗,朝廷派多路地方军,合力进行叛剿。其中就包括马千乘、秦良玉夫妇率领的白杆兵。
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使他们在叛剿播州的战斗中得心应手,表现卓越,经常能够给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
特别是1599年正月初二,秦良玉夫妇击破叛军的偷袭,并顺势攻破叛军盘踞的据点,随后,在攻破娄山一战中,秦良玉率白杆兵突入敌军后方,令其猝不及防,大部队乘机掩杀,一举攻克娄山。随后又直捣叛军老巢。
在此围剿战中,秦良玉夫妇和他们率领的白杆兵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战后论功行赏时,总督李化龙大赞秦良玉为人机敏,作战英勇,并赠她“女中丈夫”的银牌一面。

战斗的秦良玉
三、承袭宣抚使
不幸的是,1613年马千乘去世了,根据当时的规定,在孩子还小的情况下,由妻子世袭职务,秦良玉承袭了宣抚使之职。
秦良玉本身就富有智谋和胆略,通晓诗文又擅长骑射,是一个陈静文雅的女子。在她承袭后,依然严格管理训练白杆军,白杆军在她的领导下,军纪严明,作战英勇,每当行军发令时,全军肃静,整齐划一,白杆兵也威名远播。
1621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也宣布叛乱了。他不仅自己叛乱,还派人拿着金银珠宝去联络秦良玉,邀她共同举兵干大事。秦良玉听闻大怒,当即斩了来人,并立即响应朝廷的号召发兵平叛。在整个评判过程中秦良玉率兵奋勇直前。秦良玉带兵,从不蛮干,她率领白杆军突袭重庆南坪关,断了叛军后路,又以先行烧毁船只的方式袭击了驻长江、嘉陵江上的叛军水军,直至攻下重庆。随后,秦良玉赶赴成都,与其他平叛的军队共同击败了叛军势力。

秦良玉及白杆兵盛名远播
四、抗击后金
击败奢崇明的叛军势力后,她又和永顺、保靖、西阳各土司一起接到朝廷命令,带兵奔赴辽阳。从2年前,即1619年起,明朝召集全国之兵力与后金鏖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此次在萨尔浒的战役竟以失败告终,1621年,后金包围沈阳,朝廷在无奈之下,又开始征调军队赴辽援助。
秦良玉的此次勤王,损失惨重,在战斗中,她派遣兄长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带军前去增援。
1622年在浑河之战中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战死。秦良玉听闻后,伤心不已,亲自统兵3000人,直抵山海关驻防。

秦良玉勤王图
由于秦良玉与其他的明军在辽东各地坚守,清军无法突破,只好改道长城入塞。
1630年,后金占领了永平四城。秦良玉又奉召勤王,此时朝廷已经风雨飘摇,连士兵的饷银都无法筹集到位,秦良玉用自己家中财产做士兵饷银,招兵买马前往增援。
当时的崇祯皇帝也被她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向她颁发褒奖诏书,并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她,赏赐他一些财物,还给她写了4首表彰功绩的诗歌。
五、赤城平叛
1634年2月,造反的张献忠攻破夔州,切断了四川、湖北两省的交通。秦良玉从石硅带领白杆兵前往阻截,经过一番激战,迫使张献忠军放弃夔州,退走湖广。
1640年,罗汝才又进犯夔州,听说秦良玉再次出战,竟不战而退,夺路而走,逃往巫山,秦良玉直接追到马家寨,与之短兵相接,活捉了他们的副首领,还杀死了600多名罗军。
罗汝才无奈退守大宁,张献忠带兵前来支援,两军合力再次进攻重庆。

运筹帷幄的秦良玉
此时的四川巡抚是邵捷春,他手下仅有两万不擅长打仗的兵士在重庆驻守,面对强大的罗、张叛军,所能依靠的就只有秦良玉和张令的两支军队。
邵捷春也在广泛征集当地的可用之士,当听闻当时绵州知州陆逊之被罢官在家,邵捷春让他代为巡察各个军营。
当他巡查到秦良玉的军队时,秦良玉设宴招待他,他表示看到秦良玉军队严整,心中赞叹,对胜利充满希望。
可是秦良玉却对他说:“邵公是个读书人,不太懂得如何用兵。我是一直在战场上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对战场上的情形很是熟悉。我一直受到朝廷的恩典,按道理说应该为国死而后已,但是这次很遗憾,怕是要邵公跟我们一起死了。”
陆逊之连忙询问原因,秦良玉说:“邵公下令把我的军队调至他的旁边去,距离他的驻地重庆很近,只有三四十里,却安排张令的部队驻守在黄泥洼,这种安排让我们失去了有利地势,非常不合理。贼军已经占据了山顶,俯视即可以看到张令的军营。如果叛军率骑兵自上而下进攻的话,张令必败无疑,张令要是失败了,必然会波及我的军队,我如果再失败了,重庆还能保得住吗?为兵者,抢占地势尤为重要,只有抢占了关键位置,敌军才不敢轻易靠近我们。邵公在关键的时刻,不去抢占山高险要的地方,却只会被动地设置防务,这种战争的策略和战前的准备都是自取失败的策略啊。”
陆逊之听闻非常赞同。回去后诚恳对邵捷春进行了汇报,好在邵捷春也很虚心听取了秦良玉的建议,将驻地转移到大昌,随后又安排监军万元吉进驻巫山,使两地可以呼应,需要时可以做到互相声援。

战场上的秦良玉
六、终是不敌
1640年10月,张献忠率军频频打败官军。秦良玉会同张令紧急迎击,也狠狠挫败了张献忠军的锐气。但此时张献忠得到更多农民军的加入,势如破竹,邵捷春本身就不懂军事,朝廷派来的督师杨嗣昌也瞧不起他,二人之间深有矛盾,张献忠就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抓住战机,大败明军。张令在战斗中不幸被杀死,秦良玉紧急救援也没有解救成功,并且在与张献忠的缠斗中,因寡不敌众,最终所率领的3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
此时,秦良玉还在想方设法救急,她单枪匹马去见邵捷春,请求说:“现在局势很危急,不战即败,如果现在把我的余下的士兵全部征调起来,还可以有二万人。我已经没有那么多财产,但我还可以出一半的军饷,另一半请官府提供,这样的话还能够继续重振旗鼓,接着对付叛军。”邵捷春看到官仓中已经没有了现粮,杨嗣昌也不与自己一条心,便对战况及前景心生失望,谢绝了秦良玉的建议。
秦良玉无奈,只能叹息而归,退守石砫。

拼尽力气的秦良玉
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并把楚王朱华奎处死了,随后,他又率兵再次进犯四川。秦良玉将此时四川的整个形势分析呈给巡抚陈士奇,建议他派兵驻守住重要的13个关隘。但陈士奇并未采纳,无奈之下,秦良玉又找巡按刘之勃,刘之勃认同秦良玉的想法,也认同她的计策,但是刘之勃并没有兵权,无兵可派,也是枉然。
1644年春天,张献忠长途进军攻打夔州。秦良玉虽极力赶往救援,但终因寡不敌众,不仅救援不力,还导致自己的军队溃败。
张献忠攻下成都后,气势正盛,秦良玉也无法抵挡,但她仍然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我虽是一个弱女子,但也承受国家给予的恩典多年,虽然已经到了逆贼成事的不幸地步我也不能投降,对着逆贼称臣!”她把剩余的部下全都召集起来说:“不管是谁,只要敢投降侍奉逆贼,我定然将他满门抄斩,绝对不会姑息和宽容!”于是分派士兵把守驻地四边。
最后,张献忠军招抚了其与所有的土司,但至死不敢到石砫去。
后记
秦良玉性格刚烈,对明朝忠贞不貳,她的戎马一生,都是在赤心保卫大明江山。随着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帝以死殉国后,她所热爱的大明王朝终于被清朝推翻,据说,老年后的秦良玉至死不下“玉音楼”,不允许自己踏上清朝的疆土一步。

忠贞侯秦良玉
所以说她的一生,被官封为“忠贞侯”也是实至名归!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