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无底线!《经济日报》这是在点名批谁?
继此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痛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乱象后,1月26日,《经济日报》同样发文怒斥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无底线。
《经济日报》文章指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怪象,一是增量不盈利;二是营销无底线;三是盲目上项目。
文章指出,明明几十万元的车,偏要说“500万元以内最好”“1000万元以内最好”;本来是产品技术讲解,结果满场皆是“遥遥领先”“没有对手”。
有网友指出,华为的余承东这算是被点名了吗?遥遥领先,没有对手,1000万以内最好,都是他说的啊。
就在《经济日报》发此文之前的1月16日,长安汽车举办2024全球伙伴大会,董事长朱华荣在会上也发表了一些关于行业竞争的看法。
" 我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做广告都没有底线了,这个行业太糟糕了。"朱华荣直言。
实际上,朱华荣和《经济日报》将棍子打在余承东身上,他肯定要喊冤。毕竟, “多少万以内最好的SUV”,并不是余承东首创,他也是“抄袭”李想的。
大家或许还记得,理想L9上市前,李想本人多次造势说“理想L9是500万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
随后,“多少万以内最好的SUV”被多人借鉴或抄袭,成为业内最经典最有争议的广告语。就连雷军也吹“50万以内,有对手吗?”
余承东吹捧自家产品的风格,在业内是广受吐槽的。
无论是十几年前华为手机寂寂无名时吹牛要拿全球第一,还是如今吹嘘智能座舱遥遥领先,因此人送外号“余大嘴”,几十年来吹牛的本色丝毫未减。
对《经济日报》的这篇评论,“车轱辘话”原则上赞同,尤其是对文中说的“盲目上项目”深表赞同,“增量不盈利”也批评得相当到位,只是对“营销无底线”这个观点有待商榷。
“车轱辘话”觉得有些上纲上线了,发布会上说的话而已,如果登广告了违反了广告法,自然会有相关主管部门来管他们的。
所谓夸大其词,只不过想吸引眼球而已,这也是一种营销策略,也能活跃气氛,更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有助力作用的。如果开个发布会也弄得跟传统企业一样死气沉沉的,年轻人早就避而远之了。
这又让“车轱辘话”想到了此前出台的游戏新政,直接导致国内众多游戏企业的股价集体狂跌,这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逆向操作跟当前的大环境显然是相悖的。
在1月25日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中国车企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并将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
“坦率地说,如果不建立贸易壁垒,他们几乎会干掉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马斯克这样评价。
连马斯克这么高傲的人都在夸中国车企,咱们自己吹嘘一下有何不可呢。
求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只要不违法就没必要深究,否则士气没了谁也承担不起这责任。中国有句老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热热闹闹大家一起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有啥不好。不想看咱们好的,只有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发展强国。
比如日本。
据媒体报道,1月26日,本田电动汽车设计部门创意总监兼总经理Daisuke Tsutamori表示:“中国电动车的设计精致但肤浅。”
Tsutamori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的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设计也大大提高。虽然这些车的造型变得越来越精致,但它非常肤浅,精致但肤浅。
Tsutamori同时指出,本田未来将要推出一些更简单、更本质的东西、看上去更高级的车型。
如果是意大利、法国的车企,哪怕是德国车企说中国电动车的设计精致但肤浅,国人也能忍,最不能忍的是日本车企这么说,这里并不夹带任何民族情绪。
懂汽车设计的朋友都知道,日系车的设计最缺的就是灵魂,毕竟他们早期都是靠抄袭德系车企家的。我们承认,日系车卖得很好,但并不妨碍他们的汽车设计毫无文化气息,根本没有灵魂,有的只是浓浓的工业味道。
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也没闲着,他近期再次强调,纯电动汽车最多只能达到3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将由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油车占据。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连续9年产销规模居全球第一。
“车轱辘话”认为,相对亮眼的成绩背后,隐患同样不容忽视。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派出的调查人员已于日前抵达我国,并将在1-2月份对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这三家汽车企业进行反补贴调查。
再说几句
话又说回来。国内汽车行业过度营销的趋势确实是非常明显的,这种营销灌输,对友商并不公平,对消费者确实也有误导之嫌。
吹牛营销也导致整个行业的怨气非常大,因为处处强调吊打友商,友商自然不服输,于是各种互怼的氛围就形成。
汽车本来就是个人命关天的严谨行业,国内汽车大佬吹牛皮可以,但是要适度,更不能因为忙着吹牛皮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把控。
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呗!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