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奇煤矿:连挖118年后停止开采,留下巨大矿坑要怎么处理?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煤炭是我们当下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且由于其不可再生显得更为珍贵,不管是发电、取暖还是冶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它还有个别称叫“乌金”。[太阳][微风]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对煤田进行了大规模开采,可以说采矿历史悠久,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煤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大储量煤矿也走入我们的视野。

不过现在一提起煤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山西,但其实我国的东北部也有,甚至有着一座超级露天煤矿,有着118年的开采历史,曾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

那么现在这座矿怎么样了?

01

“乌金”的形成

数百万年前,地球的表面被广阔的森林植被所覆盖,这些绿意葱茏的植物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被深埋地下,在地质运动的推动下,化为了珍贵的煤炭资源。

煤矿作为重要的煤炭资源采集地,蕴藏着丰富的地下财富。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同煤层的深浅决定了不同的开采方式,包括露天、地下和海底三种模式。

露天采煤是一种相对简便的方式,适用于煤层较浅的情况。通过埋设炸药,将煤层上方的土石炸裂,然后利用挖掘机和卡车协同作业,将废弃的土石运离,从而使煤层暴露。

之后工人们通过气锤或者炸药等,将其碎成小块方便运输。

在煤炭的提取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多种采矿方式的选择。露天开采,是一种应用于煤层距离地表较浅的方法,具备技术简便、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

但是当煤层深埋地底的时候,所带来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会大幅增加,至于海底开采,虽然是一种存在的方式,但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掌握这项技术,整体来看露天的性价比最好。

全球煤炭生产中,露天开采仅占40%的份额。剩余60%的煤炭主要来自地下开采,而海底开采在整体生产中几乎可以被忽略。

煤炭的采矿方法选择并非单一,而是需要根据煤层深度和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煤炭资源领域,我国以其丰富的资源储备,占有全球总量的11%左右,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而在我国的东北部地区,就有一座很大的露天煤矿,距今已经100多年的历史,曾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

这座巨大的煤矿区域承载着中国经济演变的历程,不仅是旧中国时期财富的重要来源,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做出了卓越贡献。

02

中国118岁第一高龄煤矿

抚顺在清朝被认为是重要的领土,被赋予了“龙兴之地”的美誉。这里被满族人视为老祖宗的疆土,故在洋务运动时期,尽管清政府明白抚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却出于对祖宗的尊重,未迅速进行开采。

直到庚子事变发生后,清廷为了弥补庞大的赔款,于1901年开始了对抚顺的开采。

只是不过两年因为沙俄的贪婪,清廷便失去了对煤矿的控制,不久之后又沦落于于日本人的手里。

这段时期,矿区饱受战火摧残,光阴长达40余年。8000万吨煤炭和近8000万吨油母页岩被掠夺一空。

直到1949年,我们的新政府成立后,抚顺这个超级煤矿才再次绽放出应有的活力。

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前失去了大量资源,但1949年后,在党的领导下,抚顺经历了巨大的复兴,特别是抚顺西露天矿成为新中国的战略支柱。

在新中国兴起的历程中,西露天矿为抚顺特钢注入了生机,不仅产出巨额煤炭,还勘探了超过8亿吨的油母页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抚顺因其在煤矿业上的卓越贡献成为工业的中流砥柱,为中国取得首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首枚导弹以及运载火箭等科技巅峰成就提供了关键支持。

但是伴随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抚顺的煤矿业辉煌时代走到了尽头,这座城市的发展命运与煤炭紧密相连,煤矿过度开采的恶果逐渐显现。

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抚顺西露天矿的遭遇生动地证实了这一事实,巅峰时期年产能达1800万吨,辉煌过后年产跌到曾经的八九分之一,原本依附于其的一批工厂和产业均受到很大的影响。

03

矿产辉煌不再,中国昔日第一大露天矿如今怎样了?

这数字犹如一面警示,引发了对煤矿可持续开采的深刻关切,预示着到2030年,“五大矿坑”将因资源枯竭而相继关闭,这不仅仅是采矿量下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环境和地质方面的影响。

这座矿矿坑面积达到了10.87平方公里,深度更是超过了400多米,坡度很陡。

而且由于长期的采矿作业,周围的植被和土地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水土流失严重,一旦发生暴雨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这座工业城市有42.5%的面积可能会出现塌方。

这一危机在地表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每当大雨袭击时,矿坑周围的房屋会被淹没,而因地下下沉而被迫关闭的废弃工厂也时有发生。

每一次大雨之后,矿工们不仅必须停止采矿,还要花费精力清理泥石流堵塞的道路,以防止地下的煤炭与表面的空气接触,引发自燃事故。

时至2015年,这片宝贵的土地上的3.3万亩耕地,要么因污染而失去了肥沃,要么由于地质下陷无法再种植庄稼。

而随着煤矿的枯竭和煤矿工业的消亡,抚顺市的许多人被迫失业,生育率和人口数量也随之下降,使得抚顺市在上世纪末期以及本世纪初期陷入了经济下滑的泥沼。

如今西露天矿的面貌渐行渐远,不再是昔日的繁荣景象,而是一个“黑洞”一样的存在。

这个地区的资源开采已经超过了可持续的范围,变得无法为当地社会和环境提供更多的福祉。

2019年,承受巨大负担的西露天矿终于闭矿,从此开采的方向转向了治理。2020年,治理西露天矿的方案正式出炉。

04

如何治理

随着煤矿工业的式微,抚顺市这座曾经依赖矿业支撑的城市陷入了经济的深深泥沼。

我们需要认识到,关停并非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这一观念在2019年6月30日得到了具体体现,西露天矿正式宣告闭坑,结束了长达118年的悠久开采历史。

这并非是对过去的告别,而是对未来的展望,综合治理、复垦绿化、生态恢复等工程在闭坑之后有序进行,抚顺市计划将这块面积庞大的煤炭“坑”转化为一座“生态欢乐谷”,以实现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为了让这段煤炭之都的历史得以传承,抚顺市还在原址修建了抚顺煤矿博物馆,吸引了大批爱国主义者前来观瞻。作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抚顺煤矿的兴衰,成为历史的名片。

在治理过程中,回填工作成为一个庞大的挑战。但抚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堵为下、疏为上”的原则,制定了长期而有序的计划。

这座城市的煤矿命运或许象征着全球煤炭资源的未来,煤炭曾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但也留下了环境和地质隐患。

如今将废弃矿区变身为生态景区,不仅是对过去的转变,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全球的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人们需要积极探索各种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以更好地呵护这个共同的地球家园。

在面对资源有限和环境破坏的困境中,唯有不断创新,开发新的能源,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经久不衰。



参考来源:

谢通门县人民检察院 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中国第一大露天煤矿,现在怎么样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