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济南千佛山大卧佛的赤足被人为永久性遮挡,快恢复原貌吧
大漠单骑/文
济南千佛山古称历山、舜山、舜耕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以“舜耕于历山”而闻名于世。后隋文帝杨坚为纪念其母吕氏(山东历城人),在历山北坡建千佛崖和千佛寺,故历山又称千佛山,也是一处香火旺盛的佛教圣地。千佛山坐落在济南市老城区南部,每天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进千佛山景区正门(北门),沿主路拾阶而上数百米,在路西侧有一尊巨大的石质卧佛,但卧佛的腿部被一些大石块和冬青挡在前面,如此“半身”卧佛,也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奇景”。


这是济南千佛山大卧佛现在的样子,大卧佛的腿部隐于石块和冬青之中,全身被遮挡了约三分之一。作者摄。
可众多游人香客并不知道,这尊卧佛造像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千佛山卧佛建成于1996年,花岗岩石质,身长10米,重50吨,为右侧卧赤足全身佛,法相庄严,安然祥瑞。千佛山这尊卧佛,是济南市也是山东省第一大石雕释迦牟尼卧佛造像。可如今该卧佛被遮挡后,身长缩短了3米余,已难称山东省第一大卧佛了,因为蓬莱三仙山的卧佛、莒南卧佛寺的卧佛等,身长均超过被遮挡的千佛山卧佛。


这是济南千佛山大卧佛的原貌,可见卧佛是全身造像且光着脚。作者分别摄于2006年、2008年。
不知具体从何时起,千佛山卧佛被人为地生生将全身佛变成半身佛,并且不是临时性遮挡,而是一个永久性的遮挡设计,卧佛前的这些大石块,从卧佛脚部与卧佛背后的假山石环绕成一体,极为牢固,已经有若干年了。这对于见过之前全身卧佛造像的人,难免会感到怪异和别扭,因为如此遮挡破坏了卧佛的整体美感。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释迦牟尼佛在拘尸那揭罗国收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即释迦牟尼佛安详庄严地涅槃,这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卧佛造像,著名的如广东佛山市三水卧佛、福建沙县淘金山卧佛、重庆潼南县马龙山卧佛、甘肃张掖市宏仁寺卧佛、山西绛县太阴寺木雕卧佛等等。这些卧佛造像,有古有今,有石有木,都是光着脚的。

中国第一大石刻卧佛——广东佛山市三水大卧佛,身长108米,侧身高16米,赤足。图片来自网络。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佛教里的佛、菩萨、罗汉的造像多是光脚不穿鞋的,这是为何?汉末著名佛教学者安世高所著《佛说处处经》中写到:“佛不着履,有三因缘: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现足下轮;三者,令人见之欢喜。”这用现在的话说:佛不穿鞋的原因,一是劝化世人克制欲望。很多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或地位,不惜花很多钱去买一双鞋,实为显摆或攀比,佛就以不穿鞋的形象体现苦修的决心,也为世人做出示范。二是示现足下法轮宝相。佛脚底的法轮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体现了自性功德成就,更是为了说法教化无量众生,令众生发菩提心,入佛法中修行。三是以庄严足相令人见之生欢喜心。佛的双脚圆润不见骨,是富贵之相,所有见到佛足者,都会生欢喜向佛之心,所以也有“抱佛脚”之说。

世界第一大卧佛——缅甸达隆卧佛,身长达180多米,侧身高40多米,赤足。图片来自网络。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佛像赤足是佛教的规制,千百年来就是如此,各地寺院都是如此,中国外国皆是如此。但凡事也有例外,在重庆市大足区宝顶山上有一尊石刻半身卧佛,始建于宋代,依山体开凿,因施工时发现卧佛腿部的山石并不完整,石质也多有浸蚀,就未再开凿卧佛膝部以下。济南佛慧山上著名的宋代“大佛头”,起初开凿时也是半途停工,同样是山石质的原因,否则应刻成一尊全身佛(坐佛或立佛)。这两尊佛的造像从初始就没有腿部,属于自然原因而未完工,所以前面说半身佛“难得一见”,但这与济南千佛山先建好全身佛,再人为遮挡成半身佛的做法,完全是两码事。
那么为什么要遮挡千佛山卧佛的光脚?决策拍板的人是怎么想的?百思不得其解,似乎没有任何道理。难道是给断臂维纳斯女神雕像穿衣服的心理在作祟?当时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可是奋斗了若干年;或是为图管理守护卧佛省事?防止香客去“抱佛脚”、披佛装……当年出主意者不妨和盘托出,解惑大众,不过估计也是拿不上台面的理由,说出来恐怕贻笑大方。古时有“画蛇添足”的成语,现在是要创一个“建佛遮足”的新成语么?


千佛山卧佛背后的假山石,与卧佛前面的石块连接成一体,从这张照片的中下部仍可见到佛的光脚。作者摄。
眼下从这尊卧佛后面的假山石缝隙中可见,佛的光脚完好无损,所以要恢复千佛山大卧佛的原貌并不难,只要将卧佛前面的石块和冬青拆除搬移,就能让佛的赤足重见天日,这才是明智之举、符合佛教规制之举。只是不知当事者或管理者有这个智慧和勇气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为大漠单骑原创独家首发,各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如转载,请务必取得本人同意,个人自媒体、论坛等如转发,请务必保留作者署名,违者或抄袭者追究其侵权责任,勿谓言之不预也。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