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习俗皆淳朴 欢乐过大年 ——耄耋老人谈浏阳农村过年习俗
文/刘谷君(82岁 浏阳永安镇退休教师)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在浏阳农村,就有一些风俗习惯至今还在流传着。
出天行
守岁守到子时一过,即出天行。我记得小时候我在姨父家过年,姨爷爷是当地有名的“地理先生”。他出天行要专门搭个台,摆上香案,点好香烛,好像要24根诸天烛。然后,毕恭毕敬地焚纸钱、跪拜、祷告,最后叫我们小孩子上去磕头,他在旁边念念有词地求诸天大神保佑这孩子清季平安,会读书等等。农家出天行还要把猪、牛都赶起来,以示兴旺发达。
一般人家的出天行,就没他们这么隆重,无非是户主打开大门,到台阶上放挂鞭炮,作三个揖,就算出了天行。
不过有的人家出天行就别出新裁,事先在门上压张纸条,一打开门,那写着“开门大吉”的红纸条就落在身上。我的一个邻居,他家的出天行就更为独特,他家年前就将柴(财)把子靠在门上,门一开柴(财)把子一下就倒在了主人的怀里!有的人家还会在家里的果树上贴一张红纸条,猪栏墙上也贴红纸条,上面写上“姜太公在此”。
读书人出天行仪式结束后,一定会展开纸,拿起笔,在大红纸上写下“新年发笔,万事大吉”,讨个吉利。同时还会写一张“童叟言语,百无禁忌”贴到墙上,以避讳小孩子说出不言利的话语。
出天行以后,新的一年开始了,新年从初一到初五,扫地的垃圾不能倒出去,只能扫到一个角落里,或者藏起来,要过了“五中”(初五)才能往外倒,如果倒出去了,那是犯忌了,意味着“出财”。
拜大年
出天行后,就开始拜年。浏阳农村历来有“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地方”之说,大年初一就像辞岁那样,先给爷爷、奶奶依次行大礼拜年。
后来,没有那么多礼数了,但是,新年来了,按辈分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越早越好,这个规矩还是没有变,过了初七、初八还没到七大姑、八大姨家拜年,那就会有人说闲话了。
20世纪我所在生产队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初一早晨起来,立即邀上一帮人挨家挨户“拜年”,常常是一大帮人挨家挨户拜过去,主家连忙逐一敬烟留坐,一般都不坐,一圈“拜”过来,就算“完成任务”了,过后再到要好的家里坐一坐、聊会儿天。
大人们拜完年,紧接着是一帮孩子们结队拜年,孩子们拜年的目的,就是去赚“贺茶”。孩子们拜年,进门一起吆喝:“恭喜啊,拜年啊!”然后就站在堂屋里不走了,他们在等大妈、大婶的“贺茶”,那时的“贺茶”大都是红薯片,条件好一点的在盘子底层会放一把炒黄豆,最好的就可能会有几粒“细料贺茶”——花生,或者小花片、糖粒子等。接过“贺茶”,孩子们一声“多谢!”便风风火火往第二家赶。拜年是孩子们一年中唯一的一次可以赚“贺茶”的机会,所以,孩子们还会带一个锁口袋子,专门装贺茶,回家以后再分门别类放好,慢慢享用。
接新客(即新贵人)
浏阳人拜年的“初一崽,初二郎”,说的是一般女婿女儿必须于初二这一天,带着子女去岳母娘家拜年,最迟也不能超过初四,特别忌讳的是初五这一天去岳母家拜年:“郎拜五中,跨世务穷”啊。
男子结婚后的第一个新年,在浏阳可就不一般了,男子到了岳母家,就是“新贵人”。
年前,新女婿过了小年就要给岳父母、伯叔岳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调年”,送上一份年礼。
“新贵人”新年初二日给岳父母拜年以后,就要依次去给伯叔岳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拜年。岳父母、伯叔岳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都要“接新客(即新贵人)”——招待“新贵人”。
“接新客”的仪式比较隆重,主家首先拿出最好的点心,最好的酒来“摆酒”,“新贵人”吃酒以后,还得去邻居家拜年,也算是认认门,因为今后就会经常往来。邻居也照例客气地款待“新贵人”。然后,主家宴请“新贵人”,请“新贵人”上坐,还有一班人专门陪酒。
其间,主家和邻居家的一些青年、大嫂、大妈、大婶可以想方设法来捉弄“新贵人”:比如给新贵人涂红,用鞭炮吓唬、把点心串起来、在茶水中放上一把盐、在饭碗里扣一个小酒杯等等,不一而足,只要想得出,不怕害得厉害,目的是取笑逗乐,同时考验新客的应变能力。这时,新贵人应该高度警惕,并伺机反击,比如抓住前来涂抹的姑娘,将被涂抹的脸,反擦到她的脸上;或者把加了盐的茶不动声色地换给别人等等,但绝不能生气,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闹得不愉快。
如果新媳妇家的亲戚多,这个“新贵人”就得陪上很多天。天天“五酒三饭”,不亦乐乎。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