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浓的年味,永远在家里
中国人对家的眷念刻在骨子里。就连一向板着面孔、忧心家国的诗人杜甫在归乡时都会喜不自胜地写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那一刻,他的思绪穿越了山岳、峡谷与城池,回到了故乡。
春节,自古就是国人生活的“最大公约数”。而回家,就是春节最大的意义。一台春晚、一桌年夜饭、一次“合家欢”,对国人来说,这些年复一年的固定仪式,构成了这个最为隆重的节日。此时此刻,无数个你或已经平安到家,或正奔跑在归乡的途中。不论你我走得多远,永远都记得家的方向。
春节期间最动人的图像,是人们想尽办法回家的群像。据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有90亿人次,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将突破8000万人次,均有望创历史新高。在各地车站、机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归心似箭,虽去往不同的城市和乡村,但又是前往同一个地方:家。尽管时代不停更迭、过年方式不断革新,但在这个时间节点,返回故乡、与家人团圆,却是那份始终不变的执念。
今年春运期间,我国遭遇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不少返乡人被困高速路无法动弹。冰天雪地中,一个个凡人善举、一位位归乡游子汇聚成阵阵暖流。困境之下,高架桥旁的村庄里,家家户户拿出了自己的储备,烧开水、煮鸡蛋,用小吊篮在15米高的路面和桥面间来回运送。有村民买来100箱方便面免费发放,被堵司机用铁锤撬棍砸冰清理路面,有的房车车主为女性提供卫生间……人与人之间互助精神,让风雪中的人情温暖不断延续。不管经历了什么,不管天气如何变化,不管如何深一脚浅一脚,人们始终朝着家的方向笃定迈进。
因为最浓的年味,永远在家里。每到年关,穿越千上万水,就为踏进家门后,那口熟悉的饭菜。案板上砰砰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锅里咕噜噜煮汤圆、炖肉的声音,嗞啦啦炒菜、炸物的声音,与欢声笑语编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除夕年夜饭最欢乐的前奏。而在食物被送进口中的那一瞬间,味蕾告诉你,此刻才算真正到了家。年夜饭餐桌上,北方包饺子、南方煮汤圆、江浙摊蛋饺、岭南吃盆菜、西北暖锅子、西南炸酥肉,家家不同味的背后,是“年味”蕴含的丰富内涵,是我们对家庭特有的记忆,也是对家人无尽的牵挂。
过年是一条回家的路,有着一群守护的人。当你忙着朝家的方向走去,守护你的人,也在悄悄靠近。那些记录回家瞬间的视频总会感动众人,“看见孙女回来99岁爷爷立马精神”“黑夜中父亲站路口等儿子回家”“妈妈时隔5个月回家儿子掩面大哭”……为什么要回家?月光下焦灼等待的身影是答案,家门口望眼欲穿的目光是答案,饭桌上笑逐颜开的面庞是答案,临行时厚厚的包裹也是答案。那些看似寻常的再见,其实很多都是“蓄谋已久”的重逢。回家寻年味放大了对团圆的渴望,也加深了对亲情的理解、对幸福的珍视。年味构成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因为有春节回家这一天,我们理解了“人各有家”。每个人都有一份彼此相同的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人们都有一份为家更圆满而努力、拼搏的愿望。
回家过年,是最原始也是最安稳的幸福。向家乡回溯,仍是为了向远方出发,家乡给予我们抚慰,也赋予我们力量。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今夜,吃着年夜饭,人们在家的港湾里停泊,也将要开启新的远航。相聚或短,情意绵长,一年一度,辞旧迎新,愿你积蓄满前行的力量,心怀热忱再启新程。愿新的一年,每一个人都与平安顺遂相伴而行,向着幸福美好奔赴而去。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