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警覃卫松:遗失行李的“追踪者”

春节假期结束,回家过年的人们又纷纷踏上返回工作岗位的旅途,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不少旅客因疏忽大意而遗失行李物品。有这么一群人,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线索,用不歇的脚步勘探痕迹、用心用情成为遗失行李的“追踪者”,而覃卫松就是其中一位。

覃卫松是南宁铁路公安局柳州公安处乘警支队刑警大队的民警,今年53岁的他已经在乘警这个岗位上干了30多年,时光虽在老覃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也让他成为找回遗失财物的行家里手。

“5+2”“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

找寻遗失的行李财物,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白加黑”“5+2”处理各类求助报警案(事)件,打电话、核信息、调监控、查视频、走实地,做交接,是覃卫松的固定工作流程。接到旅客财物遗失求助后,反复对接七八个单位和部门,每天平均接打电话和信息沟通100多个,一年通话时长超过6万分钟。

上个月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旅客赵先生在下车后报警称自己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遗失了,希望民警帮忙找回。接到报警后,老覃耗费了一个星期的查找后却始终没有找到,当再次联系赵先生时,对方的回答却让老覃颇为无语,原来赵先生根本没把电脑带上车,而是放在了家中,后面因为工作忙碌忘记将情况告知老覃。

“虽然做了一个星期的无用功,但是旅客的东西没丢,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了”挂断电话后的老覃也长舒了一口气。

这些年来,有工作的疲累,也有旅客乌龙的无奈,还有被误解、被投诉的委屈,但是更多的是帮助旅客找回遗失财物的喜悦……

深夜,电脑里的监控视频依旧播放着,“叮铃铃!”一阵急促的响铃将正趴着桌子小憩的老覃惊醒,“覃警官,果然和你说的一样,这个包在我们入库的动车里”。听到这个消息,老覃睡意全无,“好好好,我明天去一趟桂林把电脑取回来,及时返还给失主”。

这是1月10日的一件事,旅客黄先生下车后发现随身携带的电脑不见了,由于电脑中的资料十分重要,黄先生多次联系老覃询问寻包进程,感觉到黄先生的焦急心态,为了尽快帮其找回,老覃也是夜以继日,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进行追查。

“今天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咯,其实旅客的心情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就算再辛苦,我也会全力以赴,为民服务,也正是我们人民警察的意义所在!”多日的辛劳让老覃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浮出的笑容,依旧那么灿烂。

翌日,得到消息的失主黄先生从玉林赶到柳州,看着失而复得的电脑,“还以为找不回来了,我都做好被开除的准备了,真是太感谢你了,广西铁警,给力!”,黄先生紧紧握住老覃的双手连连感谢,并给老覃送上了一面锦旗。


一年800多次的追踪,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

2023年以来,覃卫松共处理旅客遗失财物求助800多起,找回手机、电脑、首饰、现金、证件等物品1000多件,挽回旅客损失120多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于老覃的工作信条:把旅客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

今年1月17日,老覃就帮助广东的一名旅客找回了小孩的书包。“书包里只有一台儿童平板和一副象棋,价值可能只有几百块钱,但我也会全力以赴去寻找。”老覃说。

原来在1月14日,旅客张先生带着小孩到四川旅游,下车时将小孩的背包遗忘在动车上,后被一姓刘的旅客错拿,在联系列车长、客运部门、车站等多个部门后,老覃与刘先生取得联系,为张先生找回了书包。当老覃将消息告知张先生时,他还有点不可置信,“因为价值不高,我还想着丢了就丢了,没想到还能找回,太感谢了!”

说到价值,在老覃的印象中,有这样一件“行李”及其特殊,因为它价值高达35万元,那是2022年的一个故事。

2022年10月3日,旅客韩女士乘坐火车达到目的地后,才发现价值35万元的手镯已不翼而飞,于是向值乘该趟列车的柳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报警。接到警情后,老覃为了争取时间,3天的时间里休息不超过15小时,辗转5个省份,赶路将近4000公里,调取、排查内存超30G、时长超20小时的视频。在观看韩女士从南京南站下车后的轨迹视频时,由于监控老旧、拍摄不清晰,难以判断出其手上是否还佩戴有手镯,导致线索一度中断,调查工作陷入停滞。

在所有人都觉得希望渺茫的时候,老覃结合实地走访,再次对监控视频进行分析,发现韩女士曾进入过候车厅的卫生间,而再出来手镯就失踪了。

原来,韩女士到达南京南站,从换乘电梯出来走到候车厅后去了一趟洗手间,不慎将手镯掉落在了洗手间内,并由路过的王某捡到。经核实,该手镯正是韩女士丢失的手镯。最终,在民警的工作下,王某将手镯返还。

“这个手镯对我的意义很大,不仅在于价值,这是我的一个友人赠送给我的,我真没想到这么多天了还能失而复得,真心感谢铁路警察同志。”看着失而复得的手镯,韩女士连连感谢。


定格1秒24帧的画面,只为捕捉一厘米的细节

“箱子、背包之类的行李因为目标大,寻找起来就比较容易,而诸如戒指、耳环之类的个头小,价值大的物品就非常考验我工作的细致程度了”。细心,也是覃卫松的成功“法门”。

去年,老覃就接到这样一起警情,旅客王女士称自己价值4万元的金戒指在列车上遗失了,戒指目标小,找寻这样的“小物件”,对50多岁的老覃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老覃工作时有个习惯,喜欢将所有的东西都分门别类,并给予对应的编号,“分类编号都是为了用最快的速度找到线索”老覃指着电脑介绍。

经过几天的等待,视频终于回来,老覃立马着手进行分析,两个多小时的视频资料被他分成10份,粗略快进看了一遍之后,老覃立马指挥徒弟易小创进行针对性观察。

“3号视频再播放一遍”

“好,停,重点播放4分26秒至6分18秒”

“停!放大,再放大,找到了,你看她放行李上去的时候戒指还在,下来就不见,戒指肯定滑落在行李夹层里!”

短短一个小时,老覃就轻松破解了这道难题,这不禁让旁边的徒弟感到惊讶“师傅,您是怎么做到的啊?”,老覃指了指胸口,“用心去做,你也可以的”,的确,老覃的成功靠的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他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细心。

事后,王女士还专门给老覃打了个电话道谢:“这个戒指是我和爱人的婚戒,真没想到还能失而复得,真心感谢覃警官!”。

当前正值春运,铁道线上尽是外出乘车的身影,在春运这个特殊的日子,覃卫松的工作也比平时更加忙碌,这或许也是全国成千上万铁警的一个缩影,也正因有他们守护着旅客群众的出行路,春运才能绽放出独特的中国平安色彩。


记者 文昌

通讯员:黄勇盛、孙赟飞、张德楠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