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唯一入场券,为何是美国赏赐的汽车工业?
在2023年尘埃落定之后,日本不出意料地将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宝座让予了德国
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当德国人均GDP彻底超越日本之后,岛国经济的全面退潮,就已成定数
虽然提到如今的日本,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旅游胜地、动漫王国与处处标榜工匠精神的日本料理
但真正支撑起日本经济的,是过去半个世纪中,曾一度统治过全球市场的日本汽车工业,毫不夸张的说
没有独步天下的汽车工业,日本就不会获得发达国家的地位,日本经济的崛起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
萌芽
但凡谈到日本,永远都绕不开一个国家,美国
日本汽车工业的前半生,几乎就是美国人亲手扶持的结果,当亨利·福特在美国本土的汽车产业大获成功之后,以其为首的多加多家美国汽车工业集团,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不过在当时的欧洲,有以戴姆勒与奔驰为首的一系列汽车生产厂商,而落后的非洲与亚洲,并没有能支撑起汽车生产与消费的人群,最终,美国资本将目光落在了国民开化,但缺少外来投资的日本身上
1925年开始,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三大美国本土汽车巨头,先后在日本设厂,并同日本本土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合作
可是好景不长,虽然美国资本帮助日本度过了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但随着世界大战逐渐迫近,日本政府开始在国家层面上对美国资本进行驱逐
1936年,日本通过了旨在实现完全国产化的《汽车工业法》,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美国汽车制造商被悉数驱离日本
对于当时的日本而言,驱逐外资实际上是对发展汽车工业的阻碍,然而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一切产业内部的考量都要往后排一排
但令人意外的是,日本政府在二战前对美国车企的驱逐,反而成就了,日后日本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
巨头诞生
在日本政府于二战前全数驱逐了美国汽车资本之后,日本汽车制造业的重担,就落到了此时依然孱弱的日本本土车企头上
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汽车工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生产民用车,而是生产坦克、装甲车与军用卡车
在日本军方订单的扶持下,丰田汽车与三菱汽车等日后巨头自此走上舞台,但在日本战败之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并没有积极考虑转型民用
而是一直在担心自己会因军方背景被美国人清算,同时害怕强大的美国车企卷土重来
最终,美国人还真回来了,但他们带来的不是清算的通知,而是美国资本的扶持
二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时间,美国并没有想好如何处置日本,但随着苏联威胁的日渐提升,最终,美国决定放弃肢解日本的计划,而选择通过重新扶持日本经济,以在亚洲建设一个应对苏联势力扩张的桥头堡
可是二战已经将日本打成了一片废墟,作为战前就不怎么强大的一个半工业国,日本1945年的工业产值仅相当于1937年的31%,全国半数工业人口处于失业状态
想扶持日本经济,就要为日本带来一个能覆盖当时超千万工业人口的全新产业,最终,美国人认定,只有同大多数工业门类都有关系的汽车制造业,才能让全面瘫痪的日本工业在战后完成重生
于是,美国政府一边强行阻止以福特为首的三大车企重返日本市场,另一方面则给予日本通商产业省最大的自主权与最多的资产支持,令其可以肆无忌惮地扶持日本本土汽车工业发展
在美国人的默许下,日本政府在战后最初的一段时间,通过关税壁垒以及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手段,让汽车工业成为了日本战后的最佳创业项目
日本三大车企中的日产与本田,就是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建立,而美国人或许觉得这样还不足以扶持起日本的汽车工业,于是借着朝鲜战争之机,将包含大量军用汽车在内的海量订单送到了日本人手中
美国人对本土车企的阻拦与朝鲜战争的海量订单,最终令日本车企在不到十年后就完成了原始积累
但此时的日本汽车工业尚显稚嫩,且随着朝鲜战争结束,大量为军事工业而设的流水线又亟待转型
为了保护这来之不易的产业萌芽,美国政府再次“大发善心”,与日本政府联合导演了一出围绕“关贸总协定”的经济阳谋
日本入关
日本汽车工业由萌芽成长成参天大树的第二个关键节点,便是在美国的默许下,以一个极其优越的姿态,加入了包括“关贸总协定”在内的多个全球性经济组织
虽然朝鲜战争令日本工业得到了恢复,然而无论美国还是日本,都知道战争景气并不是常态,尤其是美国人,他们清楚在日本经济的恢复,是美国用军费买单的结果
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就开始考虑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既不打断日本的经济崛起步伐,还能把代价转移到别人身上,最终,协助日本进入国际贸易体系,成为了美国人寻找到的版本答案
1952年4月,在美国的主导下,象征日本彻底走出二战状态的《旧金山和约》开始生效,不过日本虽然迈过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但是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对这个前轴心国成员依然抱有极大敌意
虽然当时的日本已经被完全去武装化,可是国家间敌对的方式不止有一种,以英国、澳大利亚为首的一系列国家,都认为日本在重返国际舞台之后,会在经济领域展开新一轮侵略
因此他们一方面坚决拒绝日本加入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另一方面,则对日本出口产品课以极高的关税,以抑制日本国内的产业发展
可是此时的美国人,是铁了心想让日本回归国际社会,然后去割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韭菜
于是在美国人的压力下,时任GATT总干事怀特爵士,不得不允许日本以临时会员的身份加入GATT
怀特爵士最初希望通过此举,既能堵住美国人的嘴,也能令对日本加入表示不满的会员国,可以参照GATT条例拒绝日本商品,然而后来的故事证明,这一决定反倒帮助了日本完成产业转型
在加入GATT之初,日本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各类纺织品,五十年代中期,日本每年三分之一的出口额都被纺织品占据,而日后支撑起整个日本的汽车工业,此时甚至连国内需求都没有完全满足
在加入GATT之后,日本一方面没有拒绝该组织对日本纺织工业的限制,而另一方面,则利用临时会员的身份,继续对进口汽车课以高关税,以保护本土汽车工业的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渐恢复,日本人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上升,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国内掀起了第一轮购买汽车的热潮
有超过半数的日本家庭,都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购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汽车
而因为日本政府抓住了GATT临时会员的漏洞,来自日本平民的数千万汽车订单,几乎被日本本土车企照单全收
日本对进口车的拒绝一直持续到1965年10月,在加入GATT整整十年之后,日本政府才放开了对进口汽车的壁垒
但是在这十年当中,日本汽车公司借助内部订单与美国的扶持,已经从一个亦步亦趋的跟随者,变成了汽车工业的标准制定者
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越了传统汽车制造强国意大利,首次进入世界前五,之后又在1965与1966年连续超越法英,跃居世界第三
在日本政府放开汽车进口壁垒之后,外国车商惊觉,如今他们已经不是获得了长足发展的日本车企的对手
1968年,日本顺利超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西德,成为全球第二的汽车生产大国,此时,在日本汽车工业面前的,只剩下他们的保护人兼老师——美国
尾声
很久以后,当美国在同日本展开贸易战时,他们并非不清楚,强大的日本经济,其实是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结果
然而美国人更清楚另一件事,那就是只有一个强大的日本,才能在东北亚监视中国与苏联,履行美国桥头堡的职责
上世纪中叶的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在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其每年的汽车生产量,也只有同期美国的40%左右
如果参照如今美国对中国的警惕程度,当时的美国政府应该在日本跻身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时,就开始着手对日本汽车工业进行制裁
并且早在1963年,日本政府就将汽车工业定为日本的战略产业,日本政府的明牌态度就像在告诉美国,掐死汽车工业,就能掐死日本
然而此时的美国不仅没有对日本汽车执行任何制裁,美国国内反而流行美国人偏好大排量汽车的流言,压制车企抵制日本汽车蚕食美国市场的声音
而当时间来到七十年代,命运也再次站到了日本这一边,第四次中东战争所引爆的石油危机,令石油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经历了一轮暴涨,而排量小价格低廉的日系车,又成为了石油危机背景下的最大赢家
自1973年到1979年,以丰田、本田与日产为首的日本车企,在欧美市场的销量快速上涨,在六年时间内总销量就提高了35%以上
而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汽车市场就已趋于饱和,日本车企攻城略地的背后,是欧美车企的全面退让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正式超越美国,也正是在同年,日本以1.13万亿美元的GDP,超越西德与苏联,牢牢地坐稳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宝座
然而世界第一并不是日本车企的终点,在日本车已经全面入侵美国市场的1980年,美国人才慢吞吞地掀起了同日本之间的贸易战
日美汽车贸易战结果如何,最终是谁把日本汽车工业带上了下坡路,我们下期再见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