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德害全家”:缺乏以下三种德行,后代就惨了,别不信
古语有云:“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关于德行的小故事,寓意深刻。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荀巨伯的老人,他为人随和,最喜爱穿一身紫衣,闲时拿一壶酒,与友人们慢饮对聊。
有一天,他听说远方的一个朋友生了重病,他立即骑着马奔袭三天两夜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朋友家里。
他一到朋友家,跳下马就大声喊道:“老友,多日不见,你怎么样了?”
朋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赶忙勉强从床上坐起来,笑脸迎接他。
朋友看到他后,说:“荀公,如今胡人正在攻打烧杀抢掠这座城市,人们能跑的就都跑光了,你怎么还来呀,趁着胡人还未抢到家里来,你赶紧回去吧。”
荀巨伯听了,坚定地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看你如今的身体状况,正是需要人身边照顾的时候,我要是走了岂不是贪生怕死见死不救的小人?这不是我应有的德行啊。”
于是,在他的坚持下留了下来,日日帮朋友煎药,照顾他,陪他聊天宽心。
终于有一天,胡人抢到了家里来,胡人头目感到非常不解,就扯着大嗓子哈哈大笑说:“我大军压境,大家都跑了活命去了,你怎么还在这里守着一个将死之人?你是不是脑子坏掉了!”
荀巨伯却镇定淡然地说:“我朋友如今正是需要人好生照顾的时候,我要是走了他就必死无疑,我愿意为朋友付出性命在所不惜。”
胡人头目听了,不禁慨叹道:“我们这群人一生刀口舔血,只为活命,从来没讲什么道义情分,如今确实感受到了德行道义的分量!”
胡人头目,走后就撤了兵,整座城市都得以保全。
老人言:“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福德具足,宣扬家风,担当一家之过,安家颐养天年。”
家中堂上老人是全家的福德星,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无德,家中漏财、消福,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一、缺乏妥协、包容之心,家中难安,福泽难住。
古代有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一间茅草屋里,晚年生活非常凄惨。
其实,他并非一位真正的孤寡老人,他有儿子、有儿媳妇,也有孙子,但是,就是不见家人孝顺他。
老人整日唉声叹气,百思不得其解,他自认为自己为了儿子操劳一生付出全部心血,为何会换来如此境地。
再看看他儿子一家人的生活也非常不尽如人意,儿子和儿媳妇背上了不孝的臭名声,家中的火烧铺也经营惨淡,客人稀薄。
有一天,老人坐在家门口拄着拐杖苦苦期盼儿子和儿媳一家三口来探望他,碰到了一位化缘讨水喝的僧人。
老人请僧人去茅草屋中一坐,并为他端来了一碗清茶,为他煮了一碗面。
僧人感激老人的盛情款待,问道:“老人家,您看起来心中非常悲苦,何为啊?”
老人于是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自己的心事和苦楚,僧人听后说:“老人家,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希望能为你开解一二。”
于是,僧人讲道:“以前我有一位弟子,他总是与师兄弟们闹矛盾计较,生气不和,还总是抱怨别人对他不好。
于是,有一天,我让他将一勺盐放在了一杯水中喝了一口,问他“味道如何?”,他说:“很苦很咸,太难喝了。”
于是,我又让他将一袋盐撒到了一条河里,同样让他喝了一口,问他“味道如何?”,他说:“很新鲜很甘甜,太好喝了。”
我问他”你愿意做那一杯水还是一条河?”,他说“师傅,弟子懂了。”
自那以后,他就和师兄弟们和睦相处了,后来成了得道高僧。”
故事讲完了,僧人起身双手合十,说道:“老人家,多谢款待,告辞,望你能有所悟,阿弥陀佛。”
老人站在门口望着僧人远去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他之所以有今天的下场,完全是自己在家中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说一不二,不懂得妥协宽容的后果。
他当即走到了街上,逢人就说:“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非常孝顺自己,每到深夜都会悄悄给自己送火烧。”
人们听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被儿子儿媳的孝心感动,争先恐后地去他家买火烧。
后来,儿子儿媳妇来到茅草屋跪在老人面前,希望老人回到家中居住。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以后这个家都由你们自己做主,想扩大门店业务我也赞成,我不想再做那个令人讨厌的老斗士了,起来我们回家吧。”
从此以后,儿子和儿媳妇不仅打火烧,而且还卖蒸包子、馅饼、捞面,生意兴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和睦睦。
现实生活中,老人脾气暴躁,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懂得妥协和宽容,致使夫妻关系紧张,子女关系糟糕,家人之间怨气冲天,家中鸡飞狗跳,难有安宁,财运不佳,福泽难住,老人、子女都没有安生日子过。
更有甚者,有很多老人,从来不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不妥,不认为自己有错,认为错都是别人的,自己总有理。
殊不知,正如有段话说:“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乌鸦站在煤堆上,只看到人黑不知道自己黑。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从来都没有自知之明,不管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从来都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甚至还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自己没有道理却非要和别人争出结果。”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有吉祥就有不如意,有甜蜜就有悲苦,没有一种生活能让所有人事事时时都满意。
犹如那位僧人开悟弟子时所讲的道理:“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条宽广的河流。”
老人在家中,就如同那一汪清泉,清澈通透,如同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会智慧的宽容与妥协,接纳与包容,引领好子女,护佑好来之不易的家庭,福泽这份难得的一世夫妻情缘,半世儿女亲缘,即得福报。
二、缺乏放手的智慧,老人揪心,儿女痛苦,让一家人都不幸福。
曾经看过一位妈妈讲了这样一件真实的经历:她在逛超市的时候,看见一位年轻妈妈正带着孩子精心挑选成品豆沙包。
这时旁边一位男性老人毫不客气地说,“你作为妈妈,豆沙包这么简单的食物还需要买吗?”
年轻妈妈被说的有些羞愧,她默默带着女儿离开了,还没来得及挑选好想买的豆沙包。
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个老人看似愤愤不平居高临下,自认为洞悉一切,其实,他才是一枚到老都没有断奶的巨婴。
或许,现实生活中,他从小的家庭,妈妈永远不停歇地默默操劳着一切,爸爸永远是那个连地都不会扫一扫的甩手掌柜。
因此,他的前半生总能轻松地吃上可口的豆沙包,他的后半生或许同他的父亲当年一个德性。
为此,网上有无数人为那位年轻的妈妈发声打抱不平,有一位网友说了一句非常赞的话:“豆沙包做起来并不简单!只有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巨婴才会觉得简单!”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到老都缺乏放手的智慧,日日为子女过着揪心的日子,殊不知,儿女却为此日日处在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之中,如此一来,一家人都不会幸福。
父亲的缺失,母亲的错位,一个总是甩手的爸爸,一个总是不放手的妈妈,生活中母亲过于强势,在外工作能力强雷厉风行,在内把老公管制的服服帖帖。
这些就像是一种变相的阉割,不知不觉中就把孩子养成了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同理心,没有德行的废柴,男孩子失去应有的男性魅力,女孩子失去应有的独立勇气。
记得曾经有个非常阳光帅气有前途的男演员,突然有一天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看见了他,简直与之前判若两人,形象邋遢油腻肥胖,完全没了形象可言。
在节目中,他非常痛苦自己有一个不放手的妈妈,妈妈都快70岁了还亲自为他备好一日三餐,一切生活起居琐事。
他曾无奈地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妈就是希望我忘了怎么做饭,他就是不希望我做饭。我做一次饭吧,他就觉得愧对于我。”
人到中年依然单身,姐姐也对婚姻有了阴影,也没有结婚。
现实的生活中,一个快30岁的人除了会推卸责任什么都不会,一个快40岁的人一点做人的底气都没有,情绪一点就爆,有问题一来就退缩,一点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消极颓废。
有的父母对孩子无底线的溺爱,有的父母则对孩子无原则的打骂掌控,这都是对一个家庭的毁灭。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和毁灭,就是从养废一个孩子开始的。
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趋向于自由掌控,而不想受到别人的控制与束缚。一旦被干预、控制,人们就会本能的生出“反抗”的心理。
心理学家李玫瑾,曾经说过,“她见过的那些罪犯,大多数都是内心非常缺爱的人。小时候有着不太美好的童年,长大了也不会好好对待别人。”
那些喜欢控制干涉儿女的老人,不是到老了才这样的,而是自年轻的时候就一直是这样的认知和习惯。
所以,为人父母懂得放手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福德。
正如有段话说:“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从来没有要求,父母一定要多么的优秀,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
三、缺乏不作妖的原则,唯恐天下不乱,自私自利,终害人害己。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自古就有“没有老人的不是,只有子女的不是”这一说法,所以在大多数人眼中,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就一定是不孝顺不好的人。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非然。
在电视剧《都极好》中,老人苏大强的花式作妖无极限的剧情,令人记忆犹新。
电视剧中,苏大强一辈子被老婆管的服服帖帖,有错没错就下跪认错,老婆去世后,儿女都成家立业,大儿子在美国,二儿子也安居乐业,女儿则更是自强能干。
儿女们给他买房子,给他好的晚年生活,孝顺他,善待他,他本应有一个不错的幸福晚年,但是,他却永不满足,永不安分,唯恐天下不乱。
非得作妖搞得儿子们和媳妇的婚姻差点破裂,女儿也被他搞得焦头烂额无法安心工作,最后,他陷在黄昏恋中执迷不悟,不听儿女劝告,差点落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有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人,为老不尊,为老不安分,不懂得知足,痴迷不良嗜好不知悔改,自私自利不替子女考虑,总在不断地搞事情,搞得子女焦头烂额,最后谁都没有好日子过。
殊不知,天下没有只有子女的不是,相反,家中出了问题,老人首当其冲,首先是老人的行为失德失当,一是不守本分,二是太过分。
家中老人,恪守本分,摆正福根,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不怕是非,才会福荫后代,福报自身,一代比一代强。
沃克森夏安纳说:“五十岁时,你开始厌倦世界;六十岁时,却是世界厌倦了你。”
每个老人都在抱怨世界在堕落,世风在日下,抱怨下一代多无礼与傲慢,你可曾反思自身,反求诸己?
刘禹锡说:“莫道桑榆晚,微霞落满天。”
李清说:“人老无能,神老无灵。”
人老了,不要过于自怜沮丧,但也不要过于强撑盛气,唯有自洽。
老年五不为: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扰,不为钱所迷,不为情所惑,不为执所误。
老年四个不:不掌控子女,不和老伴较劲,不与往事纠结,不在当下作妖。
记住老年五不为,老年四个不,福报自持,近在自身,远在儿孙。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