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核心知识点
九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核心知识点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第一目:坚持改革开放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是什么?
答: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怎样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答:(站起来)(1)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富起来)(2)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苹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起来)(3)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苹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箸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放的决择的?
答:(1)开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成效: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答:(1)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5.中国腾飞的表现是什么?
答:(1)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包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3)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
6.中国腾飞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答:(1)改草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2)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7.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8.党的十九大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9.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 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二目:走向共同富裕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前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城发展不乎衡、城镇化水乎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3 。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 ? 答:貫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 化经济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4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 答:区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 。为什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答: (1) 改单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 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6 。改革创新精神的内容是什么 ? 答: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7 。如何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答: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 障 8 。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 答: (1)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 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有,让人民群众共 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9 。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 答: (1)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4)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5)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6)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0.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增进民生福祉 11 。增进民生福社的原因是什么 ? 答: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说,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目:创新改变生活 1 。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 答: (1) 生活处处有创新 (2)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 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4)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5)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6)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 。为什么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 ? 答: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 。创新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 答: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 。为什么说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 答: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断者 强,唯创新者胜 5 。为什么要进行创新 ?( 我国需要创新的原因 ) 答: (1)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2)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4) 我国改萃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5)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6) 让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7)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目:创新无止境 1 。我国的科技现状是什么 ? 答: (1) 成就: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城走在世界前 列。 (2) 差距: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 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 答: (1)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 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 。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 答: (1)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 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 必須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 造有利于创新的與论氛国和法治环境。 4 。为什么必须重视发展教育 ? 答: (1) 一个民族创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 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 答: (1) 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2) 教有改革全面推进; (3) 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4) 教 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 (5)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6 。万众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 ? 答: (1) 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2)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 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 7 。如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答: (1) 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3) 时代需要弘扬创断精神,营造氛围和法治环境; (4) 创新的时代,尊重知识产权,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 新 (5) 公民个人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创造机遇,在创新中实现自我 8 。为什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答: (1)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2) 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9 。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 答: (1) 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 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 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 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0 。创新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 答: (1) 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 意义: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第一目:生活在民主国家 1 。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 ? 答: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2 。民主价值如何才能实现 ? 答: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3 。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 答: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 追求 4 。如何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 答: (1)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 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 (2)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国 家繁荣富强 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 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6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答: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7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 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谐稳定、 国家繁荣富强。 9 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 答:既要发展选举民主,又要发展协商民主 10 。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 答: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二目参与民主生活 1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及其要求是什么 ? 答: (1) 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 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有哪些 ? 答: (1) 民主选举。这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民主决策。这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 民主监督。这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3 。民主选举地位、形式、原则、公民参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 答: (1) 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 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3) 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4) 公民参与态度:积极、主动、理性 4 。民主决策地位、要求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 答: (1) 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2) 要求:保证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 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5 。民主监督的地位是什么 ? 答: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 实行民主监督有何重大意义? (1) 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 防腐败 (2) 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8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 要求具有会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 2 )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3) 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4) 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 5 )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9. 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 (1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 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目:夯实法治基石 1 .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 答 (1)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2 为什么要选择走法治道路 ? 答 (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2)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降,是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 。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有哪些 ? 答: (1)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暑,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 (1)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得到严格 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和坚定捍卫者 ( 2 )坚定不移 ) 地走中国特色往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 5.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必须怎样做?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二目:凝聚法治共识 1. 为什么说生活与政府息息相关 ? 答: (1)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2) 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 。政府的权力、宗旨和工作要求分别是什么 ? 答: (1) 权力来源:人民。 (2) 宗旨:为人民服务。 (3) 工作要求:对入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 。法治政府的含义是什么 ? 答: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4 。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及核心分别是什么 ? 答: (1) 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 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 。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 答: (1) 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 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 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 答: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 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 。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 方针 ) 是什么? 答: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抗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 。厉行法治的内涵是什么? 答: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9 。厉行法治要求公民、政府及工作人员、社会应怎样做 ? 答: (1) 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 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2) 政府及工作人员: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3) 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 “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4) 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 10 。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 答: (1)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 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目:延续文化血脉 1 。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分别是什么 ? 答: (1) 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 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 术 (3)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什么 ? 答: (1)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提供精神动力 3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 答: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 。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 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来源分别是什么 ? (1) 内涵: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 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2 ) ) 来源: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②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 生机;③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6 。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 答: (1)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 。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 答: (1) 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8 。中华传统美德的产生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 答: (1) 产生: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2) 作用:①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合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②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③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 ④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9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什么 ? 答: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 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 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10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要性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 (1) 必要性 ( 原因 )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 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 固,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①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来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2) 对青少年的要求 ( 践行 ) :①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没,青少年责无 旁货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第二目:凝聚价值追求 1 。民族精神的地位是什么 ? 答: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2 。为什么要凝聚民族的“魂魄” ? 器;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 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为什么高扬民族精神 ? 答: (1)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 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 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牢圈精神组带;是激勋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 ,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有哪些 ? 答: (1) 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 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 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5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及具有的品格 ? 答: (1) 核心;爱国主义 (2) 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 品格: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移 6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内容分别是什么 ? (1) 地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 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休现。 (2) 内容: (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 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 重要性 ) 是什么 ? 阅读已结束,获取文档需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