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的“最后防线”:1130近防炮开火一小时,中国就耗资超过10亿
1130近防炮有多“烧钱”?开火1小时要花掉10个亿,怎么这么贵?

有人曾粗略计算,若1130近防炮持续开火1小时,其耗费竟高达惊人的10亿之巨!那么,这近防炮究竟“贵”在何处?又是否值得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来运行呢?

或许,许多人对于“近防炮”这一武器尚不熟悉,它在战舰的防御体系中,堪称“最后的堡垒”。我国的航母、两栖攻击舰以及驱逐舰等主力战舰上,都装备了这款武器,甚至连小巧的022型导弹艇也不例外。
当航母面临敌方导弹和战机的威胁时,旁边的护卫舰会率先发射防空导弹进行拦截,并启用电子干扰系统以实施战术欺骗。强的盾舰诸如055大驱,可以利用雷达发射定向波段脉冲,把来袭导弹的主板给烧毁,这样它就打不准了。

若条件允许,航母上的舰载机也会迅速升空,发射空对空导弹进行拦截,这也是美国航母应对敌方导弹威胁的常规做法。
然而,当上述所有手段都无能为力时,便只能依靠近防炮来守护最后的防线了。
近防炮的原理很简单,战舰上的雷达锁定目标后计算出相应的弹道,然后把数据传给近防炮,让其打出一个弹幕,导弹撞上后就会爆炸,这就要求近防炮的火力要非常密集。

1130近防炮使用的是11根30mm炮管,外形看起来很像加特林机枪。不过口径大于20mm就不能称为枪了,准确来说它属于雷达指引的电控加特林机炮。

1130近防炮的火力有多恐怖?射速非常快,每分钟1万多发炮弹,这比美国的密集阵近防系统还要厉害,密集阵只有4500发,射程只有2000米。
1130近防炮还有一个自动化旋转式炮塔基座,能够电动旋转和电动调节俯仰角,最大仰角可达85度,最大俯角则为-25度。也就是说,它不光可以对空拦截,还能打击水面上来袭的无人艇。该机炮的作战半径不容小觑,有效射程是4000米,最远能打到5公里。

1130近防炮的火控系统汇集了雷达、光学、红外和激光等多元化传感器以及跟踪系统,相当于其“眼睛”和“大脑”,能自主搜索、捕获、识别以及追踪空中来袭目标,可以同时锁定多达48个目标,并智能评估威胁程度,按照优先级进行拦截。
同时,它还能与舰艇上的雷达进行对接,响应速度非常快。它的每个弹舱内均可装载1280发30×165毫米的机炮炮弹,总计可携带2560发,也就够它射10秒钟!

尽管这款近防炮在防御性能上表现出色,但其使用成本也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炮弹的造价不菲。1130近防炮的弹药主要包括钨芯穿甲弹和脱壳穿甲弹两种,钨芯穿甲弹通常用来打击高空来袭的导弹,只要射程远就行,导弹大多“皮薄馅大”,撞上就能拦截。而水面来的进攻目标就不一样了,很多无人小艇也安装有防护装甲,普通炮弹很难打穿,这时尾翼脱壳穿甲弹就派上了用场。

另外,1130近防炮还兼顾着打击敌方舰艇的功能。打击敌方舰船的主炮,用脱壳穿甲弹非常有效,将炮管击碎后对方就少了一个攻击武器。现代海战都是超视距的,这种情况很少遇到,不过也不是没有。因为1130近防炮不光055大驱和航空母舰上有,054A型护卫舰上也有。不论哪种子弹,都要用到一种材料——钨。

目前钨的价格是295元一公斤,这种金属加工起来非常麻烦,不能冲压、不能浇筑、只能高温烧结,非常的耗能。一枚1130近防炮的炮弹大约需要2000人民币,一分钟就能打出去2200万,一个小时就要花十多个亿。当然了,要拦截导弹不需要打这么多,炮管也受不了。
为什么偏偏要用钨呢?这是因为钨的密度大,与黄金差不多。密度大、相同体积下重量就大,炮弹的存速就好。用钨合金做的炮弹,打出去弹道更加平直,射程也更远。

能与钨相比的只有贫铀,但是这玩意价格也贵,而且有放射性不安全,所以我国只能用钨合金。好在我国的钨矿储量世界第一,要不然还真用不起。
我国现在也在寻找替代品,比如用激光定向能防空,这个比较便宜;还有用多管小口径电磁炮,能把炮弹加速到5马赫以上。这样就不需要使用钨合金了,用普通的合金钢就可以。
现阶段1130近防炮是必须要安装的,因为和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战舰比,它的使用成本微不足道。
1130近防炮开火只需几秒种。不可能长时间开火。它是军舰最后一道防线。射程4到5公里。说白了就是军舰的近身“警卫员”。
FK3000上舰不合适吗?
一小时持续开火,炮管早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