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很少见部队里的战前遗书,“建议纳入学生的教科书”

(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讲一个18岁的小战士写下的遗书,这个小战士叫牛智强


我们很少见到部队里的战前遗书,这封遗书写的非常朴素、简单,但是看了之后却让人感到难过。


牛智强是1967年8月出生,河南郑州人,他在1984年1月入伍,成为南京军区1军1师1团1连的一名普通战士。


他在1985年跟随部队开赴对越战争前线,战前按照部队规定,他留下遗书。



1985年1月16日,他在坚守116号高地前无名3号阵地的战斗中牺牲,时年仅18岁


我看到很多网友说:读这个遗书,难过到泪目,建议写入小学生的教科书,要求全篇背诵。


牛智强遗书——


妈妈、哥嫂、姐姐:


你们好!


部队马上要开赴前线了。我写下这封信,放进了大哥给我买的那个提包里。一件棉衣给妈穿,棉裤给二哥留着,一双新的解放鞋(里面有25块钱)给大哥大嫂留着,我穿一双旧的就中了。一件的确良军上衣给三哥留着,姐呀,你别伤心,弟没有东西给你了,我当兵的时间太短,发的衣服少。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牺牲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哥嫂、姐,我走了。咱爸死得早,妈吃的苦太多,千万别让她伤心,咱妈就交给你们了。听老兵说,战士如果牺牲,国家会补给500元。这500元妈留100,大哥100,二哥100,三哥100,姐100,就写这些了。


妈,昨天晚上我睡不着,自个儿到山上,朝着北方咱家的方向跪下,给您磕了18个头。我今年18岁,一年磕一个头,报娘的养育之恩。别的,儿子实在写不下去了。


儿跪,再叩头。


我在红色文化网上看到有人转载这封遗书,于是我也转发到我的账号上,很多人留言说“他们都看哭了”。



小战士不是什么写作天才,他的句子写得非常简短质朴,但是却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很多网友都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珍惜,当你无忧无虑快乐游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长眠地下的英烈。


如果你已经识字,请认认真真读一遍牛智强烈士的遗书;如果你识字不多,就请你的父母为你再读一遍。你长大了之后,不必轰轰烈烈地流血牺牲,但你至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感恩的好人,千万不要忘恩负义。


有个叫大柳树的网友说:“遗书没读几行就已经泪流满面,哭得一塌糊涂。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修饰,都是简简单单的家常碎语,但是他呈现了一位顶天立地、无私无畏的七尺男儿的伟大英雄形象。谁也别吹牛,真正到了生死关头你还能有多淡定?当兵就意味着流血牺牲。”



有一个当过兵的人说:“我当年接到上级的命令,准备向北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当时我们每个人都像英雄牛智强一样,在领章背面写上了姓名、血型、家庭、住址,将自己的衣物及其遗书全部打包并写上家庭住址、家长姓名,交给连队统一管理。枪支弹药、压缩饼干发到手上,真是枕戈待旦,部队开始杀猪,改善伙食,演练上火车上汽车,甚至每个人都固定了乘车的位置,动员大会天天开,请战书、决心书、入党申请书纷纷交到连部,气氛相当紧张。说真的,当时我们觉得战争在即,却没有一个人表现出害怕的样子,没有人当孬种,我们没有赶上战争是幸运的,我们活在这个国家的伟大时代是幸运的。


写下这段话讲述自己经历的人叫徐吉昕,他这段文字也把我感动到了。


两会期间我做了一期节目,讲到参战军人特别优待机制落实有点难,讨论了一下其中的问题。



我的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朋友——王先生说,“司马兄,感谢你为我们这些参战的老兵发声,你的节目在我们战友群里都传开了。”


后来我给他回了一封信说:王同志,我在做这期节目的时候,脑子里边就浮现出你的形象,你是参战的战友里边后来发展的比较好的,但是现在很多战友很苦,日子很难。现在我们和平了,对那些流血牺牲、死里逃生,但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活得还很艰难的战友,应该有一种交代,这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更应当是国家机制



做不好这项工作,将来发生战争怎么办?临时抱佛脚?如何将这项工作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全过程?


我这位老朋友也为退伍老兵做了很多工作,我说:“我也是被你感动了,学习你的精神,我就是跟着喊两嗓子罢了。”


如果您像我一样心有所动,请在评论区说说您的感想。人心都是肉长的,会讲大道理的人,每天吧啦吧啦可以说很多话,但是在生死关头,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当你需要捐献自己生命的时候,你能做出像这位小战士一样的选择吗


责任编辑|胡言 李月谈

部分图片|网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