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检测表中为什么要用字母“E”?因为“Eyes”?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小到大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视力测试。而在眼科的视力检查中,最熟悉的莫过于那张印有字母“E”朝着各个方向的视力表了。那么,为什么视力表中要用字母E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科学依据吗?
视力表的发展
标准视力表诞生自1862年,由荷兰的眼科医生Hermann-Snellen发明。
后来在1888年,瑞士的Edmund-Landolt发明了Landolt视力表,也就是C字视力表,也叫兰氏环形视力表。
而在1904年在第十届国际眼科大会上,人们提议制定国际统一的视力表,并于五年后推出,也就是“E”视力表。
在国际视力表的基础上,我国在1952年也正式推出并使用我国的标准视力表。1958年,我国眼科专家缪天荣教授设计并发明了如今使用的“对数视力表”以及“五分记录法”。
为何使用字母“E”
很多人认为视力表使用字母“E”是因为眼睛的英文单词“Eyes”首字母是E,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视力表的主要作用是检测人的视力状况,包括视力的清晰度等方面,而字母“E”作为视力表上的主要字符,是因为其具有其他字母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字母E的笔画简单明了,易于辨认。并且作为英文,世界上大多数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能够很快地识别出字母E的方向。这对于视力检测来说,无疑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E”在视力表中的形状几乎为一个正方形,并且只有一个方形有开口,这使得在检查视力时对于下面看不到的几排也很难蒙对正确答案,对于想耍小聪明的同学们非常的不友好。
另外,视力表中“E”的笔画以及笔画之间的空隙均为一分视角,高度则为五分视角,宽度在四至六分之间。那么什么是一分视角呢?其实是咱们眼睛视网膜的椎体细胞分辨最小的物体连线形成的夹角。简单地说就是以五米标准距离,视力表上第十行“E”的笔画以及笔画间隙的宽度正好是人眼能分辨的最小角度。
还有,对于“E”字母的开口方形的不同,可以快速的鉴别出是否具有散光。比如某人能清晰的分辨左右方向的E,但难以辨认上下方向的E,那么大概率可以判断此人有一定度数的散光。
不同的视力表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跟我们一样使用“E”视力表。
比如美国使用的是“Snellen chart”视力表,也就是比较原始的视力表,它由各种英文字母组成。
日本使用的是兰氏环形视力表,这种视力表在我国也有应用。它由朝着各个方形的字母“C”组成,辨认起来相对困难,我国在招收飞行员的视力测试上就是使用的此版本视力表。
而我国选择使用“E”视力表,除了上述各种优势外,还由于我国当时的教育程度,让人们认全所有英文字母实在是麻烦,所以放弃了美国所使用的这种视力表。而日本所用的兰氏环形视力表又相对困难,于是便选择了“E”视力表作为我国的标准视力表。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