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秘密笔记”,今天公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20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崔晋文

将爷爷崔洪祥烈士的故事

带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

三年来,

她向2000余名学生

讲起崔洪祥的故事,

也是在这一课堂上,

从未见过面的祖孙两人跨越时空,

有了一次次“会面”。

视频加载中...

爷爷留下的“秘密笔记”
有黑山阻击战地形图


“这是我的爷爷崔洪祥,

他是一名烈士。”

3月30日,

在武汉工程大学一间教室里,

崔晋文为80余名学生

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

第二章《理想信念》。

崔洪祥烈士(右一)与战友的合影。

1938年,

15岁的崔洪祥

加入太岳游击队

并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1948年,

崔洪祥所在

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

在黑山、大虎山一线建立防线,

阻击并延迟

国民党军队第9兵团

向营口撤退。


崔洪祥留下了

一本绛红色封面的笔记本,

上面印有“秘密笔记”字样

及部队番号,

他曾在内页写下作战计划,

将简易地形图夹在其中。

崔晋文在奶奶家中找到后,

将它带到课堂展示。


当崔晋文拿出笔记本时,

80余名学生纷纷发出惊叹声,

目光聚焦在笔记本上。

崔晋文向学生们展示爷爷崔洪祥烈士留下的作战训练笔记。

“黑山阻击战中解放军战士

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

最终取得胜利。

无论条件如何艰苦,

我们都能依靠信念

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崔晋文看向在场学生,

“‘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制胜法宝’,

希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能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


父女两人自驾去湖南
寻访爷爷的故事

崔晋文一直从事思政课教育,

这门课是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怎样讲得入脑入心?

2021年,

来到武汉工程大学

工作一年的崔晋文决定,

“向实践学、向历史求”,

将爷爷的故事带上思政课。

崔晋文老师向学生们展示爷爷崔洪祥烈士的生平。

为了还原战场上的情景,

丰富授课内容,

崔晋文与父亲崔勇

驾车前往湘潭寻访

爷爷的一名老战友

遗憾的是他已离世。

得知其遗孀唐启芝

当时也在同一部队,

他们又辗转找到了唐启芝老人。


忆及一幕幕枪林弹雨下的

战斗场景,

唐启芝告诉崔晋文:

“我们抱着同样的信念,

为了新中国的未来,

即便全部牺牲了也值得。”

崔晋文老师和父亲崔勇去档案馆查阅资料。

在奔走收集

和反复打磨授课内容的过程中,

崔晋文与从未见面的爷爷

“越走越近”,

她感悟着爷爷的家国情怀,

“沉浸其中更理解了他的选择,

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


左肺残留6枚弹片碎片
临终前依然惦记着战场

经历过生死考验,

从战场上胜利归来,

崔洪祥带回的不只有荣誉,

也有受伤的躯体。


崔晋文动情地介绍,

爷爷的双肩曾被敌人的刺刀挑开,

伤口长出的皮肤皱成一团,

“每一道伤疤

都是刻进身体的军功章”。

崔晋文向学生们展示爷爷崔洪祥烈士获得的独立自由奖章。

而受当时医疗条件所限,

崔洪祥左肺上

残留着的6枚弹片碎片

无法被取出,

由于伤病迟迟未愈,

他被安排退伍转业,

在刚刚成立的

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

武汉实验工厂任厂长。


转业的8年里,

崔洪祥一心扑在工作上,

身体每况愈下。

在他病重之际,

曾将9岁的儿子崔勇喊到病床边:

“小勇,外面有很多坦克,

你去看看我们的部队胜利了吗?”

那时,崔洪祥已被病痛

折磨得神志不清,

却依然惦记着战场。


1966年,崔洪祥去世,

1967年3月,

崔洪祥同志被追认为烈士,

2014年10月,

民政部颁发《烈士证明书》,

写明“崔洪祥同志在革命工作中牺牲,

被评定为烈士”。

崔洪祥的烈士证明书。

让英雄榜样
走进更多青年学子心底


“同学们,

幸福生活是他们用性命换回来的,

他们才是顶天立地的人。”

崔洪祥留下的照片不多,

几张和战友的珍贵合影

都被崔晋文放进课件中,

当一张张鲜活而青涩的面庞

出现在屏幕上时,

教室里回荡着的

只有崔晋文略显颤抖的声音。

学生们认真听课。

上过课程的学生们

主动找到崔晋文表达心情:

“和平年代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

但我们应把自我追求

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

“烈士离开了,

但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

也由我们继承”

“要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

将为人民谋福利

作为个人理想信念”……


在崔晋文看来,

大学阶段是“拔节孕穗期”,

讲好思政课

能为学生指明人生方向。

她希望,

自己家族的红色故事

能让思政课更生动,

能让英雄榜样走到学生身边,

将理想信念讲到更多学子心底。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王璐

摄影:记者胡冬冬

视频:记者胡冬冬 刘晨玮

编辑:曹欣怡

校对:胡蝶

【来源:长江日报】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