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面!梅州这里千余人祭祖盛典

2024年4月6日上午,一场春雨刚刚洗刷过大地,为大埔萧氏族人的清明祭祖大典营造了洁净而神圣的氛围。随着曙光初现,春风轻拂柳枝,鸟鸣声声入耳,宛如一曲和谐悦耳的春日交响,为这庄重的节日拉开序幕。怀着无比虔诚与庄重的心情,大埔萧氏族人迎来了又一年承载着深沉敬祖情感与家族传承重任的清明祭祖盛典。


当日清晨,云雾缭绕于山间田野,空气中弥漫着雨后泥土的芬芳,微风和煦,恰似大自然以最宜人的风貌为此次祭祖大典铺设了一片祥和之气。来自百侯车头诒燕堂、大东古村茂源堂、大东白土德懋堂、陆丰市八万镇尚德堂、饶平·凤凰、高陂蒲田、枫朗、茶阳、碗瑶、进光、岩下福馨堂、大水里、眼塘雁怡堂、既勤堂旧寨、石岩塘、坳门背上坑、侯北上村、侯北继述堂、侯北崇德堂、侯北惇裕堂、侯北山下、侯北墩项、侯北沙岗尾、武塘上隆永思堂、大沙窝等地的萧氏宗亲代表及外出乡贤邻友,总计千余人,跨越地域界限,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共同参加这场盛大的祭祖活动。

点击查看大图


从百侯镇牌坊至兰陵广场的沿途,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热闹非凡。高灯、龙伞、兰陵龙队、醒狮队等传统民俗元素与来自各地的萧氏宗亲组成的十八班锣鼓队伍相互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壮丽的民俗画卷。沿途的村民们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赏这场盛大的祭祖活动,为之喝彩助威,共同感受这份浓厚的家族情感和文化氛围。



九时许,祭祖巡游队伍抵达虎形山下。主祭、礼生和执事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香烛,依次在始祖婆和淳公墓地前举行了庄严的祭祖仪式。他们虔诚地诵读祭文,向先祖表达敬仰与缅怀之情。众宗亲们也跟随其后,虔诚跪拜,共同回顾家族历史,缅怀先祖,传承美德。



随后,礼生与执事引领主祭及全体宗亲,在萧何公、萧望之公、萧淳公三位在家族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先贤石雕像前进行祭拜。众人手持香枝,神情庄重,向石雕像深深鞠躬、上香、叩拜,以此寄托对先祖功业的尊崇与追思。萧何公作为汉初名相,以其杰出的政治智慧与治国才能在萧氏族谱中留下辉煌篇章;萧望之公作为西汉名臣,以其学问精深、品行高洁成为后世典范;萧淳公作为本族重要先祖,其德行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对家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番祭拜,不仅是对三位先祖个人成就的缅怀,更是对萧氏家族精神遗产的集体致敬。



在祭拜完先祖之后,队伍一行来到了经过修缮焕然一新的鸳鸯祠。此刻,这座经过精心修缮的大、小宗祠锣鼓喧天,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各分支祠堂的锣鼓队各显其能,竞相奏响激昂乐章,那音浪滚滚如潮,宛如万马齐奔,声势震撼,磅礴激荡。



鸳鸯祠的修缮,堪称全族人集体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回首去年,我们举全族之力,积极动员各方资源,筹措近三百万元资金。在短短不足五个月的时间里,族人们同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高效有序地完成了这一宏伟工程的建设。这座祠堂不仅是对先祖崇高地位的敬畏与怀念,更是我们对家族团结精神、对血脉传承信念的庄重宣誓。它不仅是供奉先祖、缅怀历史的神圣殿堂,更是凝聚族人情感、强化族群认同、弘扬家族文化的坚实载体,昭示着萧氏子孙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坚守对家族根源的尊崇与对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一壮举,无疑是对萧氏家族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也是对未来世代继续发扬光大家族荣耀的热切期盼与有力激励。



这一系列祭拜仪式,不仅强化了萧氏宗亲对共同祖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是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深化了对家族历史文化底蕴的认识,强化了对家族核心价值观的坚守。通过这样的集体纪念活动,萧氏家族不仅完成了对先祖的祭奠,更是在代际之间传递了家族精神,凝聚了家族力量,为续写家族辉煌新篇章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乐耕公房代表致词


今年的大典由乐耕公房担纲主祭,这一轮流不仅体现了萧氏家族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更彰显了轮流承担家族责任的传统美德。乐耕公房作为主祭的角色,不仅是家族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象征,更是家族历史积淀与未来愿景交织互融的生动体现。他们肩负的这份重任,既是对家族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这一安排,萧氏家族再度彰显了其深邃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家族文化底蕴。


主祭交接仪式

车头乐园公房代表致词


同时,值得提及的是,明年的主祭之责将由车头乐园公房接棒。这一安排进一步反映了萧氏家族内部的和谐与公正,保证了家族中每一股力量都有机会走上前台,为家族的繁荣与和谐贡献力量。这种轮流担责的传统,既增强了家族凝聚力,也为家族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持续活力。



在庄重的祭祖大典进行期间,特邀请杨氏多位嘉宾共赴午宴,他们的出席不仅提升了典礼的庄重程度与华彩,更生动展现了大百侯人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精神风貌,有力彰显了大百侯丰富的人文底蕴与广泛的凝聚力。



此次2024大埔萧氏清明祭祖大典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家族盛事,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它让萧氏宗亲们在缅怀先祖的同时,也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家族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来源:百侯人文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