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18位将领,他们的名字不该被我们遗忘?
众所周知南京大屠杀是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痛,是侵华日军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在南京被攻陷的前夕,有这十八位民族将领,他们用生命保卫着南京城,是他们打响了南京保卫战的第一枪。他们不该被忘记,不该被历史所遗忘。

日军攻破南京城
第一位---雷震,原名雷汝勤,四川省蒲江县成佳镇里仁村人,黄埔军校第二期炮兵科毕业,国民党少将。南京被攻陷前夕,随国民党教导总队留守南京,抵御日军。1937年12月12日,教导总队开始逐次由阵地撤退,到13日雷震带军过江突围未果,决定至下关火车站掩护军民乘火车突围。雷震下车指挥官兵抗击蜂拥而至之日军近卫师团,与敌血战,终阵亡殉国,时年35岁。

雷震
第二位---韩宪元,海南省文昌市迈号镇水北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国民党少将,1937年率领部队参加过淞沪会战,11月9日奉命撤退,撤退期间将部队分成两批,一批由韩宪元亲自率部沿苏州河向南京移动,另一批由谢晋元率部取道四行仓库撤离,因四面受敌包围,退入四行仓库固守,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保卫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壮举。同年12月初,日军大举进犯南京,韩宪元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苦战5日夜,因弹尽粮绝,12月12日,宪元同全团官兵一起在雨花台壮烈殉国,时年32岁。

韩宪元和符梅英
第三位---蔡如柏,广西南宁市长塘镇人,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毕业,国民党少将,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2月初,日军大举进犯南京,蔡如柏又参加南京保卫战,率部在汤山阻击日寇,最后因寡不敌众,汤山失守,被迫退守大水关休整。13日,奉命率部突围至汤山时遭遇日军主力的攻击,在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39岁!

蔡如柏
第四位---万全策,广西省苍梧县夜村人,国民党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37年日军大举侵犯南京城,万全策率领教导总队第一旅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7日,日军司令松井石根向南京守军空投劝降书,万全策率部将劝降书收集后堆到一起焚烧,以示决不投降之意。万全策奉命防守孝陵卫一带,并坚守三天,数次击退日军,后因没有援军的支援,万全策带领教导队和日军展开肉搏战,在手刃了6名日军后,万全策胸腹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万全策
第五位---蓝运东,湖南醴陵人,国民党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1937年12月,在南京保卫战中,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预备第10师参谋长的蓝运东壮烈殉国。

蓝运东
第六位---姚中英,广东平远县大拓墩背村人,黄埔军校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与抗日英雄姚子青为堂兄弟关系,1937年日军大举侵犯南京城,姚中英等率部与敌在汤山激战,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由于力量悬殊,伤亡惨重被迫退守太平门,1937年12月12日,姚中英望着火中的南京城,决心率部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率部身先士卒,带头冲杀,不断与敌遭遇,最后在江边,不幸中弹溺于江中,壮烈殉难,时年39岁。

姚中英
第七位---黄纪福,广东梅县松源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教导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1937年12月,率领四七七旅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拒敌。汤山失守后退守大水关。后又奉命策应增援光华门的一五六师。最后南京失守,率部突围突围,在经太平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5岁。

黄纪福和黄镇球故居
第八位---华品章,四川西昌人,黄埔军校第4期炮兵科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抗击日军,11月底撤至南京整补备战,驻守雨花台阵地。同年12月12日,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连日猛攻雨花台,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华品章率军与日军进行肉搏战,最终全旅3000多爱国官兵全部壮烈殉国,时年35岁。

华品章
第九位---刘国用,广东梅县白渡凤岭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1937 年8 月刘国用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2 月日军大举侵犯南京城,刘国用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牛首山,在与日军激战三日后,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继续与日寇激战。后在水西门外壮烈殉国,时年39 岁。

刘国用
第十位---易安华,江西宜春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毕业,国民党上校团长,1937年易安华参加淞沪会战,随八十七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阵地,毙伤大量日军,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后日军第九师团部分日寇冲入光华门,占据沿街房屋。易安华率部经过8个多小时血战,全歼入城日军。而易安华腰部中弹与30余官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7 岁。

易安华
第十一位---朱赤,江西省修水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1937年10月26日晚,国民党50万大军奉命转移南京,朱赤的二六二旅于11月上旬到达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开始驻在中华门兵工厂,不久奉命固守中华门雨花台右翼阵地,建筑工事,阻击敌人进犯。12月12日清晨,日军集中飞机100余架,大炮10门,分数路进攻雨花台阵地,朱赤的部队损失严重,突围已无望,遂决心拼力死战。不久阵地全部被敌军炮火封锁,整个阵地成为一片焦土,朱赤同全体官兵、共赴国难,壮烈殉国,时年37 岁。

朱赤
第十二位---萧山令,湖南省益阳县四方山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南京保卫战时兼七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记拘罪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渡江总指挥。1937年12月10日,萧山令督率宪兵与日军激战。13日,萧山令带领将士在下关与日军展开肉搏血战,激战5小时,终因众寡悬殊,背水无援,数千将士壮烈牺牲。萧山令举枪殉国,血染金陵,以自己的义举,实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诺言,时年45岁。

萧山令
第十三位---谢承瑞,江西南康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兵分三路向南京进犯。谢承瑞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所部奉命防守工兵学校。10日,光华门两次被突破,但入城日军均被歼灭,有少量残敌隐藏于城门洞内。谢承瑞组织敢死队前后夹击,敌人悉数被歼,且俘获一人,原本抱病参战的谢承瑞为火焰灼伤。此后坚守光华门。13日凌晨谢承瑞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时年33岁。

谢承瑞
第十四位---李兰池,辽宁省锦西市人,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国军112师副师长,1937年8月,他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0月下旬,他率部参加了江阴保卫战,1937年12月初,又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李兰池将军多次亲自督战,率领部队与敌白刃格斗,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由于接到撤退命令较晚,李兰池仍率领东北军部队与日寇作战,奋力抵御日军的前进。直到12日傍晚,部队才接到命令开始撤离。李兰池率部突围,他始终身先士卒,率领队伍冲锋,确保部队顺利突围转移,最后不幸被敌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

李兰池
第十五位---高致嵩,广西岑溪县归义镇谢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高致嵩率浙江省保安处一个保安团开赴上海,参加对日作战。1937年12月,又率二六四旅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雨花台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后友邻阵地被敌突破,所部三面受敌,高致嵩和全旅官兵数千人壮烈殉国,时年39岁。

高致嵩
第十六位---司徒非,广东开平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司徒非随军退守南京,任一六O师少将参谋长。12月6日在汤山阻击日军两天两夜。后因寡不敌众率部撤至大水关,又接到调入城内进行巷战的命令。12月13日随部经太平门突围至句容时,身中数弹殉国。时年44岁。

司徒非将军抗日阵亡烈士抚恤证书。 司徒非
第十七位罗策群,广东兴宁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率领159师在南京汤山一带阻击日军,与日军血战两天两夜,伤亡惨重,最后汤山失守。罗策群率部撤至明故宫一带,策应增援光华门。后南京城被日军攻破。罗策群率部沿宁杭公路突出重围,奉命打前锋。罗策群身先士卒,挥动着手枪,边大喊"弟兄们,跟我来,勿要做衰仔,冲呀!"冒着枪炮弹雨率部冲锋,不幸中弹殉国。时年44岁。

罗策群与家人
第十八位程智,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程智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血战罗店一个多月。上海沦陷后,程智奉命率302团撤至南京,驻守南郊及水西门外一带。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日军集中炮火轰击302团防守的赛虹桥,程智率队坚守赛虹桥已经6天,右手三根手指被打断,血流不止。最后在激励官兵时腹部被日军机枪击中9弹,肠断而出,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程智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