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风吹到了综艺圈,“AI+”新赛道开卷

文|小Q

综艺总是在敏捷地抓取新鲜的、前沿的事物。

今年Sora模型的问世,又一次掀起人工智能的浪潮。

受其影响,在综艺领域中,“AI”也成为了香饽饽。

芒果TV《我们仨》启用AI作为导演助理,优酷《盒子里面的猫》中数字人厘里的参演,韩综《PD消失了》中由AI担任节目制作人并完成选角、导演等工作……

制作者们不再满足于把“AI”仅作为议题存在,而尝试将其渗透制作的各个环节。

对于这类新的尝试,制作者们需要成长的空间,观众们也需要适应的过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完善,AI+综艺的形式或将更加丰富,现存的一些问题也能够找到答案。

消失的PD?

“爱芒导演,请为我规划一下明天的行程。”

“爱芒导演,你能不能帮我们剪辑一个3分钟的小视频?”

这是旅行真人秀《我们仨》中嘉宾们与爱芒导演的对话。

类似的对话频繁地出现在节目中,但特殊的是,爱芒并非人类,而是人工智能。

爱芒是由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的制作人进行面部、声音、知识储存等信息的采集,共同创作出来的。

芒果TV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卢海波表示,爱芒的核心定位是为节目制作赋能。

爱芒作为导演助理,参与了节目的多个环节,承担了部分VLOG剪辑、制图、制作攻略等工作。譬如,嘉宾们每晚都会将当天拍摄的素材提供给爱芒,并告知TA自己想要的视频风格、音乐类型等。爱芒会依据嘉宾们提出的要求自动生成VLOG。

与之相类似,韩综《PD消失了》也由AI担任制作人。

这档节目是由韩国MBC打造的游戏真人秀。从选手选拔、游戏规则制定、导演、剪辑、分配出演费都依靠AI来决定。

AI选出了搞笑艺人、无国界医生、女团偶像、运动员等10位不同年龄层和背景的参演者,他们在AI合成的主持人M-phago的指令下进行游戏。

当AI成为“导演”参与到节目制作中,在提高制作效率、丰富物料、提供多样视角部分展现出了潜力,但尚未成熟,很多观众也没有适应这样的形式。

除了这两档节目,不少综艺中能窥见“AI”的存在。

优酷《盒子里的猫》,是一档以闯关为主题的游戏综艺。节目的设定是将玩家输送至虚构的游戏空间“盒子世界”并完成冒险。

这样的游戏设定下,数字人“厘里”作为出题官顺势出场。

大里大文娱数字人厘里并非第一次亮相,TA曾出演电视剧《异人之下》二壮一角,并延续了二壮的形象参演《盒子里的猫》。

同时,阿里大文娱工作人员表示,厘里的演技会随着AI算法优化和持续训练而不断提升。接下来,厘里还将参与纪录片《万物经济学》和科幻微短剧中。

腾讯视频的小鲜综《毛雪汪》和抖音综艺《大热门来了》均尝试用AI生成剧本;

芒果TV《全员加速中2023》加入“加速之城”概念,节目设定中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须臾系统”。该系统抓取节目中的高光看点,自动生成大量短视频。

韩国KBS将在五月播出播出音综《Synchro You》中,AI也将参与到舞台创作中。

在科技大年下,AI等新技术仍然是大热话题。一方面,综艺见证和记录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催发着AI与内容创作融合的新可能。

“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

AI赋能是大势所趋

今年年初Sora的发布,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一方面,Sora的问世拓宽了AI生成内容可能性的边界,内容创作、视频剪辑、音频制作等方面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同时,再次证明了AI的强大生产力。

(Sora生成的视频内容)

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制作成本、增强创意是普遍被提及的AI介入内容制作的优势。

“降本增效”依旧是当下长视频领域的关键词,而AI的长处能够与之契合。这也是各平台不断探索AI与内容制作结合的方式的原因之一。

各大视听平台正在积极参与文生视频大模型和世界模型的研发,其成果在长视频内容中也都有所体现。

优酷数字虚拟偶像厘里参演综艺与剧集;湖南广电研发的国内首个AI导演“爱芒”加入《我们仨》;
剧集《与凤行》也在结局播出了由AI制作的主角婚礼现场;即将在爱奇艺上线的剧集《大梦归离》中,虚拟拍摄素材量超过3000分钟……

除此之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今年推出了多部AI视频作品。
《千秋诗颂》是依托“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生成的动画片,将诗词转换为国风动画;
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和清华大学元宇宙实验室共同制作“中国神话系列微短剧”,是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CGTN推出的纪录片《来龙去脉》,AI承担了整个翻译制作的任务。

另一方面,大家对于AI的热切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于新技术有探索欲和好奇心,也有未知的恐惧。

即使AI没有深度参与内容制作中,作为热点议题存在也是热门选择。

去年年底播出的《王牌对王牌》第八季中,有利用AI测试嘉宾长相类型的环节,也有嘉宾们使用AI换脸与好友通话,相关的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上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

近日落幕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AIGC被高频提及,AI赋能是大势所趋。

诚如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央视频公司总经理过彤在演讲中提到的:“面对呼啸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不应变就会落伍陷入战略被动,不求变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机遇的挑战

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中,用AI“复活”逝者很火。

尤其是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已故的明星被AI复活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中,AI近乎被完美地还原了他们的生前的语言、行为习惯等。部分粉丝也对此作出了热情回应。
而随着这些视频的流行,他们的家属开始发声,表示难以接受这类视频,要求下架相关视频,必要时将采取法律行动予以对抗。
早在2020年,韩国MBC电视片纪录片《遇见你》就采用了AI+VR的形式,让失去至亲的人们再次见到逝者;同年韩国Mnet推出音综《再一次》,复活已故歌手翻唱歌曲。
今年北京卫视《生命缘》节目,也使用了AI“复活”技术,让青年歌手蒋智豪和病逝的母亲再次见面。

AI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完善,数字复活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广泛的需求也催生出了一条生意链,在一些平台中,网友可以花费5元至上万元不等的价格复活逝者。有媒体统计,目前能在网络上查到的能够提供该AI复活的服务提供商有1000余家。但相关的法律和平台监管措施并不完善。

随着AI在网络视听领域应用地越来越广泛,除了版权和伦理问题,各种各样的争议点也涌现出来。

“AI如何与内容创作融合得更巧妙?”

“AI如何更有人味?”

“AI技术是否会取代网络视听行业部分领域的从业者?”

譬如,近期被热议的综艺《我们仨》,作为国内首档AI导演参与的综艺,自然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审视。

不少观众对于AI导演的加入,持否定或怀疑态度。最近的观众和网友都青睐“活人感”,而AI导演所表现的特质似乎还没有戳到观众的内心。

对此,节目也在逐渐调整AI在节目中的份量。

同时,爱芒导演和嘉宾们在“相互驯服中”。

魏大勋评价爱芒导演首次剪辑的VLOG“稍显杂乱”,而第二次的VLOG,嘉宾们给出了更详细的指令和反馈,AI导演也在成长。

可以看出,AI如何既是“快餐”又是“细糠”,仍是挑战、也仍在寻求优解。

AI制作传播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此次浪潮将带着大船驶向何处,仍是未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AI将在视听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维持技术应用与创意表达的天平,如何处理AI创作与人类创作的关系,还需认真思索。


主编:罗姣姣
文:小Q
排版:小Q

举报
评论 0

    今日头条推荐引擎有 9 条更新

    国安部通报:徐某违规将涉密成果导入个人电脑,作为“投名状”带到新岗位,被处罚
    碾压5岁女童致死车主被取保候审!律师:如判车主有罪,也将起诉特斯拉
    “5岁男童被殴打致死案”生母是幼师:法庭上称只是想管教孩子;其男友练过9年武术,提议“狠狠打一顿”
    一夜过去,缅甸地震最新消息!
    太突然!确认停产!一代经典落幕
    官方审查开始,李嘉诚终于做出让步,美国却公开表态给李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