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衣服万元卖,消费升级的背后,割的是谁的韭菜!
最近原自美国的服饰品牌暇步士走上了风口浪尖:在四川成都、山东青岛以及上海等全国多家商场,有消费者花费几百元就购买到了平时需要万元的品牌衣服。虽然是品牌方以折扣为由搞促销,但我们断然可以猜测:无人做赔本的买卖,品牌衣服的价值最多也就在百元。

其实这并非个例。去年秋末冬初,羽绒服“刺客”的网络热梗也是火遍网络,大家猛然发现,以前花费百元就能买到的羽绒服突然很少甚至消失了,动不动就是几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

比如,畅销几十的某登,以前在国人眼中那就是亲民国货的代表,质优价廉。而如今店铺是越来越高大上,宣传是越来越有感染力,产品也是直接对标国际大牌,最重要的是价格更是翻了不知多少倍。

以前几百元就可以买一件过冬的厚厚羽绒服,现在买个羽绒马甲可能都不够。
离谱的还不止是衣服!鞋类也是如此。某些良心一点的鞋企,花费200元左右买双运动鞋,穿个几年没问题。而一些运动品牌,不论是国际亦或是国内品牌,都是国内生产,品质也是差不多,无非就是品牌不一样,动不动就大几百甚至千元。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所谓消费升级,品牌价值,实物价值能有多少?占比很低。

比如说曾经的国货代表某宁,那是不少人的首选,既因为情怀,也因为品质,还因为价格。而如今随着消费升级,很多消费者已经对店铺望而却步,或者只看不买,价格基本千元左右,已经脱离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

这一类现象不仅仅衣服鞋类,在快消品市场更是如此。比如,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出某蛋糕品牌,宁可将快过期的产品当作垃圾处理也不降价销售的新闻。一方面是蛋糕品牌的消费升级,价格水涨船高,一块小小的蛋糕就需要数十元,另一方面是对食材的极大浪费!

一块小小的蛋糕,无论做的再怎么精美,基本食材无非是面粉、鸡蛋和奶油,想想一斤面粉能做多少蛋糕,鸡蛋和奶油的价格有多少?

消费升级升的不是价格,品牌价值体现在消费端的也不仅仅是价格。消费升级升的应该是产品的品质和服务,品牌价值体现在消费端的也应该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赖和支持。如果消费升级的背后一味的将价格抬高,这样的升级消费者也许并不需要!

对比,大家也是有话要说:




其实不管是有经验、有内幕的网友,还是闲心看客,从自己的消费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可以体验到类似的感觉。
当我们漫步商场街头,很多小店是门可罗雀,购物的人很多。而在一些所谓的大牌店,虽然占据的位置十分醒目,装修的也是富丽堂皇,导购也是花枝招展,其实人并不多。但这些品牌店铺依然运行的挺好,甚至比小铺还挣钱,特别是关注一下品牌公司利润和分红,会更高。

正所谓,要么不开张,开张管一年。虽然达不到这个程度,起码也是这个意思。一天开几单就能实现高额利润。百元衣服万元卖,最后割的还是消费者的韭菜!

创作不易,请点赞关注!谢谢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