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四不借,借了家败亡”,是哪四不借?为何不能借?要了解
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是因为亲戚的关系再好,但是距离远了,有时候遇到什么急事了,也未必能及时帮得上忙。而近邻的优势就在于这一点,如果有急事了,他们能求助他们。

而在日常生活中,借东西则是很常见的事情,今天家里来客人了,恰好没油了,或者是没菜了,就可以去邻居家借用一下,到时候有了还给邻居就行。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借的,其中在古代就有一句经典的古训:东西有四不借,借了家败亡的说法,那到底是哪“四不借”呢?虽然是很寻常的物件,但是也还是要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古代的时候,这“四不借”分别是指什么。第一样是指“拐杖”。
这个拐杖,就是指人年纪大了以后,因为行动不方便了,尤其是腿脚也没什么力气了,就需要用到的一种辅助的工具。

在古代,也把70岁以上的年纪称之为“杖国之年”。在《礼记·王制》中就有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它的意思是说,到了50岁的年纪,就可以在在家里拄拐杖了,而在60岁就是在乡间也能拄拐杖,而到了70岁以后可以拄拐杖在都城、国都内行走。如果是80岁了,见了皇帝也能拄拐杖。
而之所以说拐杖是不能借的,那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拐杖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一般是在老人去世了以后,拐杖才能借给别人。
但是它是陪伴着老人最后时光的随身物件,相当于是老人的遗物了,看到它就会想起亲人,因此对于亲人来说是有特别的意义,所以是不宜外借的。

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拐杖是去世老人的遗物,借它的话寓意不好,因为只有身体不硬朗,或者是腿部有病才会用到拐杖,所以不宜去借。何况能替代拐杖的东西太多了,随便去山里砍一根树枝都可以当拐杖的,完全没必要去找人借拐杖。
第二样是药罐子。
在过去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有药罐子的,因为在当时如果感冒、生病了等,都是需要用药罐子来熬药的。那为什么药罐子不能借?
也是因为药罐子是和疾病相关的物件,古人认为药罐子借了,就相当于是把疾病也借回去了。不过在有些地方也不是药罐子不能借,是借了以后不能主动归还。

如果主人家没来要,就不能还给他。借出药罐子可能意味着将疾病和不幸传递给他人,这在古代是极为忌讳的。
其实药罐子不能借,也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药罐子是熬药的,而不同的人疾病不同,而药物和药物之间也会发生反应的。如果没有清洗干净就来熬药,就容易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到时候就是给自家人惹来官司。
第三个是婴儿床不能外借。
这个估计很多人都是比较疑惑的,为何婴儿床不能借呢?那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大家都是对香火看得很重的,而婴儿床是孩子用的物件,就相当于是家里的香火的。把它借给他人,相当于把香火借出去了,对家族不利。

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婴儿床毕竟是大物件,如果孩子在婴儿床上发生了什么意外,也就比较麻烦了。搞不好就好心借给别人,反而还惹来了大麻烦。
第四个是杀猪刀。
这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普通家庭是没有杀猪刀的。而杀猪刀不仅可以杀猪,而且还常作为凶器的代表。所以对于这样的物件,更是不能轻易外借,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的“四不借”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四不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在新时代这四样东西反而是不能轻易外借的。

首先,车子。私家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代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车子借给他人,不仅可能面临车辆损坏、违章罚款等风险,还可能因为借车人的不当行为而卷入法律纠纷。这一点,大家一定要了解,关系再好也不要随便借车子。
其次,身份证。它是个人身份的重要凭证,它包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将身份证借给他人,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被冒用等风险,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轻易外借,是每个人应该牢记的原则。

再者,钱财。时代不同了,如今很多的人都没了契约精神,常有网友调侃“借钱是大爷,还钱是Sun子”,这话虽然有点难听,但也是事实。
将钱财借给他人,不仅可能面临无法收回借款的风险,还可能因为借贷纠纷而破坏彼此的关系。有多少人,就因为借钱的原因,最后连朋友、亲戚都成为了仇人。
最后,房产证。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的法律凭证,它代表着个人的财产权益。将房产证借给他人,可能面临房屋被非法处置、产权纠纷等风险。就算是关系再好,也不要轻易把房产证借给他人。

综上所述,“东西四不借,借了家败亡”这句俗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其背后的核心思想都是对财物和人际关系的谨慎处理。
我们应该学会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避免因为一时的疏忽或冲动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春日生活打卡季#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