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该如何修复原生家庭的创伤?

艺术家刘耀华做过一个实验,在175颗未成熟的苹果中插入钢针。

很快,100颗苹果相继腐烂,仅有75颗苹果存活下来,但个个都变得干瘪、畸形。

有人说,这些苹果就像稚嫩的孩子,而钢针则是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

父母的忽视、打压、虐待……如利刃般扎入孩子体内,长大后依然隐隐作痛。

心理治疗师凯瑟琳·吉尔迪纳,就接触过很多像这样饱受原生家庭折磨的患者。

她在《早安,怪物》一书中,写下5个最令自己难忘的病人,以及他们英雄般的疗愈历程。

这本书被评为《早安美国》年度最佳图书,也是《新闻周刊》评选30本最佳图书之一。

书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

原生家庭的不幸,到底有多可怕。

而那些深入骨髓的伤痛,又要历经多少周折,才能被慢慢治愈。

1

每个满身刺的怪物,都是受过伤的孩子

书中的第一位来访者劳拉,令凯瑟琳印象深刻。

劳拉打从一进门,便一脸不耐烦,质疑凯瑟琳说的都是废话。

平日里,她也是一点就着的暴脾气,讲话时总是扯着嗓门大喊大叫。

跟同事闹矛盾时,她会大骂对方混蛋;跟伴侣吵架时,她会将食物砸到墙上。

面对最亲近的弟弟妹妹,劳拉更是没什么好脸色,还动不动就挖苦他们。

然而,看似强势的她,在真正遇到伤害时,却会选择逆来顺受。

不负责的男上司,把自己的分内之事都推给她,害得她一天到晚都在公司忙碌。

不靠谱的伴侣,酗酒、贩毒、出轨,还传染给她难以启齿的疾病,令她身心俱疲。

大多数人面对这些情况,或许都会想尽办法脱身。

劳拉却从未想过反抗,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只能任由他们予取予求。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劳拉不幸的童年。

劳拉8岁丧母,9岁被父亲抛弃,只能与年幼的弟弟妹妹相依为命。

一夜之间,她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被迫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为了不被送到孤儿院,她硬着头皮对老师和邻居撒谎,假装父亲一直陪在她身边。

家里的食物吃光以后,她不知该向谁求助,只好去商店里偷东西。

几个月后,她盗窃时被警察发现,警察了解前因后果后,将姐弟三人安置到了房东家。

但他们刚过上平静的生活,再婚的父亲又找上门来,将他们丢给后妈照顾。

父亲和后妈都有酗酒的恶习,喝醉了就会大吵大闹,或者打骂他们。

后来,父亲因盗窃入狱,他们被寄养到祖父母家,又遭到了祖父母的虐待。

为了在混乱的处境中自保,劳拉只能套上一层厚厚的壳,把自己伪装成张牙舞爪的怪物。

而在《早安,怪物》中,还有很多人像劳拉一样,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

华裔彼得从小被母亲关在阁楼,还遭到母亲的打骂与贬低。

长大后,他一看到异性就恐慌不安,30多岁还没谈过恋爱。

印第安人丹尼5岁时被迫与父母分开,进入寄宿学校,在那里频频遭到虐待。

成年后的他,失去了正常人的情感,就连妻女去世时也流不出一滴眼泪。

高智商女孩艾伦娜从4岁开始,被亲生父亲侵犯十年,身心备受摧残。

她长期挣扎于痛苦中,分裂出多重人格,成年后还多次试图自杀。

还有富二代玛德琳,童年时期被精神变态的母亲百般折磨,懦弱的父亲则袖手旁观。

即使长大成人,她也时刻处于不安与焦虑中,患上了严重的恐慌症。

遗弃、幽禁、虐待、性侵、暴力……可怕的童年经历,成了伴随他们一生的噩梦。

而生活中,也有无数人正困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

有人受制于父母的掌控,逐渐失去自我,整天活得浑浑噩噩;

有人从小就被父母忽视,内心极度缺爱,频频引来烂人烂事;

也有人被父母寄予高期待,多年饱受完美主义和拖延症的困扰……

作家林海音说:“每个人生理上的童年终将消逝,但心灵的童年总会伴随终生。”

童年,是人一生的起点,也是决定我们未来走向的关键。

在最需要关爱的年纪,你所受过的伤害,都会成为生命中挥之不去的烙印。

如果成年后的你内心敏感、浑身是刺,请相信,那根本不是你的错。

你也并非不被世界接纳的怪物,不过是困在残缺童年中,渴望被人看见的孩子。

2

原生家庭带来的“毒”,要靠你自己来解

心理学上有一种“暴露疗法”,指的是:

越是害怕某个事物或情境,越要不断直面它,达到逐渐适应、减轻恐惧和焦虑的效果。

在《早安,怪物》中,凯瑟琳便以这种方式,帮助劳拉克服了心理创伤。

治疗初期,谈到童年被遗弃的遭遇时,劳拉的语气漫不经心,仿佛这只是件稀松平常的事。

小时候,劳拉不许弟弟妹妹提起父亲离开的事,否则就会狠狠揍他们一顿。

长大后,她也在弟弟妹妹面前,刻意回避儿时的往事,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她不断美化父亲的形象,把父亲塑造成一个失去妻子、欠下债务,还要养育孩子的可怜人。

当凯瑟琳斥责她的父亲时,她极力辩解:“父亲也不想跟我们分开的,但他别无选择。”

她还自责没保护好弟弟妹妹,让他们至今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把日子过得一团糟。

当凯瑟琳指出她那时也只是个孩子时,她却驳斥道:“很多女孩九岁时就能照顾别人了。”

对她来说,那段过往就像是一间关满妖怪的房间。

她宁愿假装遗忘、自我欺骗,也不敢轻易打开门走进去。

而这样做,反而让她永远活在过去,不由自主地讨好跟父亲一样差劲的男人,不停地帮上司、男友收拾烂摊子。

但若想摆脱困境,劳拉必须鼓起勇气,直面并赶走房间里的妖怪。

在凯瑟琳的要求下,她第一次主动跟妹妹聊起父亲,安慰妹妹说:“我们小时候很不容易。”

通过与妹妹的交谈,她越来越意识到,父亲就是一个软弱自私、不负责任的人。

她也逐渐愿意承认,九岁的自己已经尽力了,做到了常人很难做到的一切。

从那以后,她开始拒绝做一个拯救者,不再帮上司完成工作,并跟男友提出了分手。

她也试图建立起“正常”的家庭模式,跟一个善良、诚实、有责任感的男人结了婚。

婚后,她积极帮助弟弟妹妹,在事业上也不断突破,成了一家基金会的负责人。

但令凯瑟琳惊讶的是,劳拉说就算有机会从头来过,她也不希望有任何改变。

她说:

生活就像是丛林,我手拿斧头生生开辟出一条道路,步行穿越过最黑暗的区域,还深入充满水蛭和鳄鱼的沼泽。

这也许不算英雄事迹,但也是种成就。

而除了劳拉之外,书中的其他来访者,也在回溯童年往事的过程中治愈了自己。

通过自我审视,他们认识到自己没做错什么,而是出生在了一个糟糕的家庭里。

这样的出身禁锢了他们,也磨炼了他们,让他们活成了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人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你可以决定你自己的未来。

你可以在过往中沉沦,也可以从痛苦中觉醒。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过:“不是每个创伤都是灾难,除非你允许这个灾难发生。”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童年的糟糕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这段经历的意义。

找到心底里那个受伤的小孩,听他诉说委屈与不甘,为他注入希望与力量,带他重新认知与定义自我。

一点点袒露内心,一寸寸直面伤痛,就是你不断疗愈自我的过程。

一个人只要足够勇敢,终究能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沼泽地里拔出来。

3

成年人的第一课,就是把自己重养一遍

或许,你也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经历过黯淡无光的童年。

那么该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牢笼,彻底治愈内心的伤痛呢?

在《早安,怪物》中,我总结出了3个建议:

1. 学会表达情绪,培养生命力。

书中的印第安人丹尼,儿时在白人开办的寄宿学校中,遭到了神父、医生的虐待与侵犯。

他想过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父母却视他为白人教出来的异类,对他的态度极为冷淡。

得不到任何回应的他,渐渐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感受,变得沉默寡言,情感麻木,毫无生命力。

白人同事嘲讽他,给他取外号,他充耳不闻;妻女车祸去世,他也显得异常平静,第二天照常上班。

直到接受心理治疗的第三年,他开始慢慢学会正视内心,去感受并表达每一种尖锐的情绪。

去给妻女扫墓时,他不再回避悲伤,对着墓碑诉说了自己的思念。

被同事取外号时,他不再克制愤怒,回应道:“不要再用这个名字叫我!”

当他看见、接纳并表达情绪后,整个人都变得更加有活力。

他开始积极参与社交、帮助他人,后来还成为给他人提供心灵疗愈的导师。

心理学家海蓝博士曾说:“人生最大的消耗就是,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和情绪的对抗上。”

情绪就像流沙,越是控制,越容易失控。

你若强行压抑情绪,它就会变成一种自我惩罚,吞噬掉你心中的力量。

诚实面对自己,想哭时哭,想笑就笑,生命力越旺盛的人,活得越通透自由。

2. 重构自我认知,培养配得感

人如果小时候生活匮乏,长大后也会习惯性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美好事物。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不配得感”。

书中,被父亲侵犯、遭祖母虐待的艾伦娜,便深受不配得感的折磨。

明明大学时期她门门功课优秀,她也觉得自己很差劲,中途选择了退学。

明明数学、计算机都能无师自通,她却指责自己很笨,随便找了份基础工作。

对此,凯瑟琳提出“重构”疗法。

就是以另一种视角,重新解读艾伦娜的童年,让她不再关注苦难本身,改为关注战胜苦难的自己。

艾伦娜逐渐明白:自己并不糟糕,而是奋力穿越荆棘丛的勇士,配得上世间最好的一切。

渐渐地,艾伦娜开始变得自信,不再动不动就贬低自己。

她主动向上司提出升职加薪,并自学大学课程,让生活走上了正轨。

现实中,很多人都渴望过得更好,但等到好事发生时,又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小到一件漂亮衣服、一个名牌包包;大到一个理想的伴侣、一个难得的机会。

结果,他们不仅错过了本就属于自己的美好,还让自己的人生逐渐偏航。

相反,那些运气好的人,始终坚信自己值得想要的一切。

修炼内心的配得感,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最后就会得到什么。

3. 停止自我苛责,培养松弛感

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所谓的松弛感,都是被爱出来的。

书中的玛德琳,从小事事都得照母亲的要求去做,否则就会遭到母亲的羞辱。

母亲还经常不许她吃饭,看见她偷吃零食时,会阴阳怪气地叫她“怪物”。

这让她误以为,只有当自己足够完美,才值得被爱。

于是,长大后的她拼命工作,一年到头都泡在公司,患病期间也不肯休息。

她还时刻感到不安,因害怕失事而不敢坐飞机,因患上“拔毛癖”而几乎拔光自己的眉毛。

遇见凯瑟琳后,她才恍然惊觉:自己从来都没做错什么,是母亲没有给予爱的能力。

她不再过度苛责自己,开始试着做自己的“母亲”,无条件地爱自己。

工作上,她放慢了节奏,留出休息时间;生活中,她也与母亲保持距离,不再百般讨好她。

当一个人开始确信,不管自己是什么样子都能被接纳和包容,才会真正放松下来。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家庭中获得这样的支撑,但你还可以学会好好爱自己。

让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允许自己脆弱、失败和不完美,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

毕淑敏说:“人惟有松弛才可达久远,惟有松弛才能更深入地开放潜能。

停止自我苛责,当你柔软地对待自己,对待整个世界,便能活出真正的自在从容。

书中,凯瑟琳将这五位患者,称为“勇敢的心理战士”。

在原生家庭中受过的伤,如毒液般渗透进他们的人生,摧残他们的身心。

但他们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童年的废墟之上,重新搭建了灵魂的避风港。

想起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以童年遭受的苦难和糟糕的原生家庭,作为自己堕落的借口。”

原生家庭无法改变,你不能选择你是谁,却可以选择成为谁。

从现在起,把自己当作一株嫩芽,精心呵护,用心培育,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为自己浇灌满满的爱意,即使出身于一片淤泥中,你也能活出属于你自己的灿烂人生。

点个赞吧 ,要相信,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而你永远都是自己最好的“父母”。

作者:洞见·许朝暮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