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传统中医刻不容缓


首先声明,我不是中医,不懂医学,我的亲属也没有从事中医的,本文的文字表述也极不专业。我只是从自己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中医渊源中,感受到传统中医受到了严重挤压而走向没落,并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大医院藏龙卧虎,肯定有能够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中医高手,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高手不多,找一个真正懂中医、能准确判断病情,并能准确对症下药迅速解除病痛之苦的中医很难。


去所谓的三甲医院看中医,有些医生在简单的望闻问切之后如同西医一样开单叫你去做超声波、做CT、做磁共振、做血液检查,然后才能开单下药,你是不是感觉很滑稽?


开一次方子吃十天半个月让你先试试,然后再去复诊又是开十天半个月,或者做一大包药丸吃一两个月让你调理,花了不少钱未见效果你又找哪里说理去?


抛开医风医德不说,这种中医的诊疗手段和医术是不是让人值得怀疑?


而这些大医院的中医毫无例外都是学院派的,是具有雄厚中医理论并考有中医执业资格证书的。


找这种中医花了钱看不好病,中医不没落才怪。


所以我所呼吁的拯救传统中医绝不是这种学院派的中医,这种中医没落就让他没落去。


我呼吁要拯救的是民间中医,那种不讲理论、能治好某一种或者几种病且能做到药到病除甚至能够起死回生的传统中医,那些神奇的医治手法和方子,因为考不了证、因为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而不能公开坐诊,不能坐诊就不能以此谋生不能带徒弟,不能带徒弟就无法传承。


太可惜了!


仅我所接触过的就有三种祖传中医医术已经失传。


第一例是医治关节炎的。我读初中时学校住宿条件特别差,地板没有硬化,都是打地铺垫点稻草睡觉,两三年下来,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走路都很困难。父亲多方了解后带我到邻村找一位老人,看了一下膝盖,老人说要临时采药,第二天去取,还交代我父亲要去砍猪脚。第二天我父亲背回一大篓老人新挖的药兜,熬了一大锅,然后与猪脚汤兑着喝了七天。药很苦,但管用,第二天就见效,七天后所有不适症状全部消失,此后几十年都没有痛过。很可惜,这位老人过几年就去世了,几个儿子没一个学这手艺,方子也失传了。


第二例是蛇医。早几年下乡进村到一户农户家,正与这家的五十多岁的家主聊天,突然几个人用躺椅抬着一个昏迷的人进来,说是被蛇咬了,在家里出发的时候还知道痛,现在已经昏迷不醒,请这家的家主救命。这家家主不慌不忙,拿起剪刀剪开病人裤腿,看了下伤口,马上判定是什么蛇咬的,然后从后门出去到房子后山几分钟,回来时拿个瓦片,上面有一坨已经捣烂的植物叶子,然后先用小刀划开伤口,边挤出黑血边用火柴点着烧伤口处,挤不出黑血后,将捣烂的药物敷在伤口上包扎好。大概半小时后,伤者就哼哼唧唧知道痛了。然后交代他们抬回去,说一个时辰后伤者就不会痛了,明天他的肿也会逐步消失,后天就能够自己走路,叫他后天自己来换下药就可以。太神奇了!去年去那边下乡问起那家,村干部说那家家主早几年去世了,这家的蛇医医术也失传了。


第三例是治痔疮的,陪同一位老同事去找治痔疮的,不吃药、不打针,就在腰背腰椎部位慢慢揉几下,用缝衣针挑开一点皮,找到一根细细的肉眼很难看得见的经络线,轻轻挑断这根线,痔疮就开始慢慢收缩,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好了。当时我自己年轻,没有患痔疮,后来患了痔疮后再去找这位高手,已经不在了。


另外我还接触一位女医生治烧伤烫伤有特效的,不打针只敷药,半个月包好。几年前我80多岁的老母亲在我弟弟家做饭时,由于老鼠咬破液化气管产生泄漏,一开火产生爆炸,我母亲腿部严重烧伤,在医院医治半个月后不见好转。后经人介绍找到这位治烧伤烫伤的医生,第一天敷药,第二天去腐肉,第三天开始长新肉,七天就好了。2020年我孙子刚刚学会走路,自己去找水喝扳到了刚刚烧开的水壶,从耳后到下巴到右手都被烫伤起泡,我们直接找到这位医生,也是敷药,一个小时后宝宝就静下来睡着了,然后敷了16天的药,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烫伤的痕迹。熟悉后也问过这位医生,说是在石家庄一位民间医生中学的方子。庆幸的是,这位女医生声名远播,现在还在开着诊所,来找她的病人络绎不绝。


所以说,中医高手在民间,传统中医在民间。这些中医高手,大多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都是祖传医术或者拜师学艺而来,针对某一种或几种病有独特的医治方法。但大多数因为缺少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无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也就无法光明正大的发挥其专长,更无法以此为职业谋生,造成很多医术失传,令人无奈,更令人痛惜!


拯救传统中医,建议国家医药管理部门从两方面着手做好工作: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民间医术大普查,对那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民间医术进行登记,对不愿意公开其秘方的要给予经济上的补助予以购买或者确定传承人,确保不会失传;另一方面对其从医资格的考试放宽至某一单独或者几个病种,不要求系统考试,准予某个或几个病种的医疗执业。

对传统医学的保护和传承,当然应该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各位网友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起出谋划策,提出建议。但有一条,此项工作刻不容缓,希望各级医药管理部门迅速行动。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