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以“三不”刷新青年干部“面貌”
作者:姜龙美
青年干部应当发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优良传统,充分认识修好基层这门课的重要性。勇于踏出“舒适圈”,善于深入“田地间”,才能在最平凡的岗位,干出一番真事业,练出一身真本领。
不怯懦,以从容姿态跳出“舒适圈”。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把握青春年华,坚定理想信念,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有勇立潮头的勇气,有不畏艰难险阻的骨气。一名有理想有情怀的青年干部,要始终保持拥有清醒的认知,要坚守一颗赤诚之心,养足朝气蓬勃的精气神,主动摒弃“躺平椅”,坚定走出“舒适圈”,乐于到条件最艰苦、任务最繁重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善用调查研究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本领,以“下基层”实现“察民情”,切实把群众的情况摸透、把民生政策吃透,甘愿成为“吃苦型”党员干部。
不坐等,以“凿井”之功破除“本领慌”。青年干部应勤奋刻苦,强化理论素养,补好精神之钙。我们必须广学博览,尽可能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牢固树立持久的学习理念,主动接受新事物、自觉领会新精神、积极掌握新技能,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补短板、强弱项,破解“本领恐慌”,在本职岗位上反复历练、积累沉淀、持续提升,做到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三服务”的行家里手和适应多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典型学,努力成为“善学型”青年干部。
不虚美,以实干笃行厚植“泥土气”。青年干部应当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奋斗状态建新功,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躬下身、沉下心、聊家常,在嘘寒问暖中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将群众之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对安排的工作,雷厉风行、紧抓快办,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发扬默默无闻的“螺丝钉”精神、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奔赴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基层事业中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永怀对党、对组织、对人民的感恩之心,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廉洁自律,用心用力用情工作,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