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两外轮发生碰撞,当事方为何选择在中国开庭审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曾少坤

两艘外轮在马六甲海峡发生碰撞,面对司法管辖的“选择难题”,他们共同把信任票投给了中国法院。经过宁波海事法院细致入微的调查审理,4月23日零时,这起诉讼标的额近1亿元的船舶碰撞纠纷案判决正式生效。

2022年9月,在繁忙的马六甲海峡水域,马绍尔群岛甲公司所属的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与乙公司所属的巴拿马籍大型油轮发生碰撞,两船严重受损。事故发生后,甲公司向宁波海事法院提出申请,对在舟山船坞修理的油轮进行扣押。

涉外船舶碰撞纠纷是海事审判中较为棘手的一类。根据相关国际条约,碰撞事故发生地、船舶公司注册地、船旗国、船舶扣押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面对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巴拿马、利比里亚、中国等选项,涉事双方最后选择了中国的宁波海事法院。

本案由宁波海事法院院长杜前担任审判长公开开庭审理 宁波海事法院供图

“之前的扣船环节只用了半天时间,宁波海事法院的速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甲公司代理人童律师说,宁波海事法院审理国际船舶碰撞案件经验丰富、专业高效,成了他们首选中国法院的重要原因。

围绕责任判断、损失认定等涉事双方的争议焦点,宁波海事法院详细研读2600多页中英文案卷材料,并充分听取当事人诉辩意见,最终判决原告甲公司、被告乙公司按照1:9比例承担事故责任,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损失3400余万元。

“审判过程中,能感受到双方当事人对中国法律和海事司法的信任。”宁波海事法院院长杜前说。在此类涉外民事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可协议选择案件适用哪国法律,当杜前在庭审中征求意见时,双方均给出了“我们相信中国法院,我们选择中国法律”的回答。

在判决生效后,乙公司代理人徐律师表示,承办法官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以及对海图轨道的专业分析、对国际公约的适用,彰显了中国良好的法治环境。

近年来,浙江自贸区保税修船、保税燃料油加注等吸引了更多外轮前来,涉外海事纠纷随之增加。宁波海事法院公正高效化解各类涉外纠纷,越来越多的中外当事人主动选择到宁波海事法院解决纠纷。2023年,宁波海事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海事纠纷数量同比增长36%。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宁波海事法院在涉外海事审判、海事司法服务等方面守正创新,全力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推动提升中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国际海事纠纷化解提供了中国智慧。”上海海事大学沈秋明教授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
评论 4
  • “甲公司向宁波海事法院提出申请,对在舟山船坞修理的油轮进行扣押”,甲公司聪明,选择宁波海事法院,扣船成本低,效率高。

  • 打造国际海事纠纷优选地,充分彰显了中国法治在相关领域的现实成效。

  • 跟中国宁波有啥关系呢?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