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女满身疥疮,因一场大病后身体莹白如玉,最终成为有名皇后

这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历史。

苟到大结局,必须给她办一张身份证。

姓名:谢道清。

籍贯:临海。

配偶:宋理宗赵昀。

封号:皇后。

生卒年:1210-1283。

17岁,谢道清入宫,不争不抢,2年后苟到了皇后,57岁太后,65岁太皇太后。

你肯定会说是因为她漂亮,天生丽质。

还真不是!

《宋史》记载:“后生而黧黑,瞖一目。渠伯早卒,家产益破坏。后尝躬亲汲饪。”

意思是她全身黢黑,一只眼睛还不好使,父亲早逝,家产也没有,自己做饭洗衣。

所以,她开局就是一手烂牌,3457,8910,属于少6少J的那种,连个顺子都组不成。

那她是如何逆袭的,咱还真得好好学学。

01

真龙不露爪,露爪非真龙。

谢道清的逆袭,全靠一次选秀。

说到选秀,得先提一个人,当朝太子的门客杨俊来。

杨俊来只是一个乡试举人,因为办事能力强,被太子重视。

这次太子就派给他一个任务:去民间物色妹子。

你以为选妃只是看看美貌?那就大错特错了。

杨俊来并不觉得这是美差。

自古帝王选妃,没有不劳民伤财的,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涉及到诸多政治势力的利益,所以看似选妃,实则是刀口舔血,稍有差池轻则掉帽,重则掉头。

杨俊来emo了:我这一生如履薄冰。

为了万无一失,他选择了

求佛。

没错,就是迷信,他要给自己来一卦。

于是私自跑到清国寺,说“佛祖,您给我来一卦吧”。

佛祖还真给了他一个上上签,签词:

问津桃源上天台,谢女咏絮灵水边;

道是琼台夜月凉,清辉不露霓裳仙;

寻人至,婚姻吉,财源进,鸿运来。

杨俊来从签词看出线索:天台,灵水。

那会儿有个天台县,但是没有灵水,他灵机一动,认为天台指的是“台州”,台州曾叫天台郡,临近有一条江叫“灵江”。

杨俊来动身前去台州,问了几个媒婆,得知这里有两名女子比较出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一人唤刘紫茵(记住她),

屈三春因已为人妇,只有刘紫茵被列入在册。

杨俊来决定去刘员外家拜访,探探门路,一睹刘紫茵芳容。

结果在行至崇和门东水沟时听得流水声,放眼望去,是一位年轻女子埋头洗菜。

本是正常的一幕,杨俊来却发现该女子洗菜时,将衣袖和手一起浸在水里。

“这不妥妥的DSB嘛!”

随着女子后面的一句回话,杨俊来立刻收回了内心的骂词。

他问:“姑娘,你洗菜为何不撸起袖子?”

“咱这是真龙不露爪,露爪非真龙。”

这句话对杨俊来的冲击,完全不亚于刘邦见秦始皇出游时的那句“大丈夫应如是”!

杨俊来不觉多瞄了几眼,但就是看不到真容。

当女子起身后,他也是惊为天人,虽没有看到容貌,但身体凹凸有致,轻盈曼妙,秀发偏偏。

可能心中意淫了一会儿吧,等杨想近前看看,却发现那女子已经提着菜篮子走远了。

此等女子,杨俊来肯定不想错过,如果能为本朝选得一名好嫔妃,对自己也有莫大的好处。

他决定前往朋友(王仁瑜)家,询问一番。

来到朋友家,开门的是一名女子,此女更是千娇百媚、国色天香、仪态万千。

还想着将她也列入在册,寒暄几句后才发现是大嫂。

原来该女子就是屈三春,当地屈员外的千金,因为恋爱脑,与杨俊来的学长王仁瑜私奔了。

屈三春有咏柳絮之才,御姐的样貌和身姿,却是女汉子的嗓音,当地人称她“奇女子”。

杨俊来迫不及待的将东水沟遇到的一幕讲给王仁瑜夫妇听,结果王仁瑜却哈哈大笑:

“杨贤弟,她是背影杀啊”!

“她一身恶疮,从手指到脚尖,全身长满,就连脸部也有,贤弟是不是看花眼了?”

这句话给杨俊来打击老大了,前脚还在水旁意淫,现在一下就嫣儿了。

但杨俊来还是不死心,她认为普通女子不可能说出那句话。

所以问了问名字。

“谢道清”。

杨俊来思索片刻,突然站起身来,像是悟了,嘴里嘟囔“天意啊!

原来杨俊来求的签词,每句开头首字连在一起就是“问谢道清”。

恰好屈三春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杨俊来彻底决定将谢道清送进宫。

02

见龙方可伸手。

屈三春说谢道清出身贫农,家族也不显赫。

谢道清由堂叔养大,因为堂叔家境贫寒,自己很小就学会洗菜淘米了。

《宋史》记载:“后尝躬亲汲饪。”

亭亭玉立后,就不便出门抛头露面了,所以在家中学女红,补贴家用。

谢道清原本眉清目秀的,就在媒婆争相踏门槛时,突然变得难看了。

她的手上开始长疮,然后蔓延到全身,就连身体也变的黢黑。

这在《宋史》上也是有记载的:

“后生而黧黑,瞖一目。”

你看,不仅难看了,还瞖了一只眼。“瞖”同“翳”,指眼角膜上所生的障蔽视线的白斑,其实就是白内障。

说来也奇怪,谢道清身上虽然长疮,但是却不痛不痒。

对此,屈三春的解释非常有说服力,一下就打消了杨俊来的顾虑。

她说:“断然是妹妹天生丽质,不容凡人染指,历史上大凡女子奇才奇貌者,必是为应运或者应劫而生,两者居其一,谢姑娘冰雪聪慧,若非突生怪病,求偶者必然络绎不绝,早就成为别人堂上妻子了。”

就这样,杨俊来将谢道清纳入名册,准备进宫选妃。

杨俊来虽然心一横,不怕圣上怪罪,但知府怕啊。

为了消除知府顾虑,屈三春一直亲力亲为,训练谢道清,教她礼仪,最终说服知府。

一个月后,谢道清便踏上了入京之路。

在路上,离奇的一幕发生了。

由于紧张,谢道清染上大病,一泻千里,上吐下泻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京城,人虚的不行。

就在进城门后,谢道清一觉睡醒,发现腹泻症好了,就连身上的疮也结痂脱落,整个人雪白如玉,后来连“白眼”也离奇的痊愈了。

你可能觉得假,我也这么认为的,但这是有正儿八经的记录的。

《宋史》:“后旋病疹,良已,肤蜕,莹白如玉;医又药去目瞖。”

脱胎换骨的谢道清欣喜若狂,再也不用遮遮掩掩了。

进宫后,皇帝亲自选未来后妃,其他女子都是想方设法,希望皇帝能青睐自己。

就在屈三春准备给她浓妆艳抹时,谢道清一口回绝了:咱就是要素颜,不争不抢。

事实证明,谢道清确实苟到了皇后之位,但并不是靠素颜。

有句话叫啥来着,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抢也不好使。

经过一番比试,有5位女子成为候选皇后,其中4位均出自名门望族,当地财阀,娘家背景可见一斑,唯独谢道清与众人不同。

当那些女子满头珠翠,双手套满钏环戒指时,她却双手陷于袖内。

接下来你就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叫对手”

皇帝惊问:“卿卿为何不舒指?”

“见龙方可伸手。”

还真是语出惊人。

你看,我都写了两千多字了,谢道清总共才说两句话。

如今皆成励志名言,这就是不凡之象。

这里有个细节,谢道清明知道对面就是“真龙”,为何还要说这句话?

如果你想苟的高超,就得学学人家。

谢道清就是想让皇帝亲自来为她展袖,摸她的手。

我总说人就得多看历史,很多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在古代都是已经有人趟过水的。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你能学到古代高人处世的皮毛,在公司苟到经理也是轻而易举的。

谢道清此举直接碾压其他4位小菜鸡,看似不争不抢,实则“快到碗里来”。

谢道清手指细长,不环不钏,如白玉一般,摊开手后还有一股淡淡的幽香。

这下你知道自己输在哪里了吧?

皇帝赞道:“好一双清白玉手。”

哎,这还没完,谢道清突然下跪,给皇帝一激灵!

还没等皇帝回神,谢说道:“妾手与皇上合手共扶社稷。”

4位姐姐震惊了:你是真会啊,谁能抢过你。姐姐跟你心连心,你跟姐姐玩脑筋啊。

这段选妃其实没有正史记载的,这般流传下来,无非是为了突出谢皇后的非凡之处,其他女子怎可与国母并论?

那么事实如何呢?

《宋史》:初,深甫为相,有援立杨太后功,太后德之。理宗即位,议择中宫,太后命选谢氏诸女。后独在室,兄弟欲纳入宫,诸父攑伯不可,曰:"即奉诏纳女,当厚奉资装,异时不过一老宫婢,事奚益?"会元夕,县有鹊来巢灯山,众以为后妃之祥。

这段话里面透露了几个信息:“深甫”、“援立杨太后”、“鹊”。

首先是“深甫”,这是一个人名,如果对这段历史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他是南宋的右丞相。

姓谢。

前面我写了,屈三春说谢道清家族不够显赫,其实不对,她的家族显赫,只是自己在堂叔家过苦日子而已。

这个谢深甫就是她的祖父。

他才是真的草根出身,一直想着跨越阶层,所以拼命读书,这也是当时实现跨越阶层的唯一路径。

《宋史》这样评价他:“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

几年不睡觉的程度,肯定是夸张的手法,但他确实刻苦,因为学习总犯困,谢深甫就将一瓶水放在脚背上,保持平衡,如果水撒出来,自己也就更清醒了。

通过这种不要命的努力,谢深甫考上进士,然后青云直上,官拜宰相,封鲁国公。

所以,以后谁跟我说读书没用我就跟他急。

其次是“援立杨太后”,这也是一段宫廷内斗。

杨太后是宋宁宗赵扩的第二任皇后杨桂枝,宋宁宗驾崩后,因为没有子嗣,百官为立新帝产生分歧。杨桂枝欲立赵昀为帝,便于自己垂帘听政。

谢深甫在这期间站对位置,誓死拥立杨桂枝。而后,杨太后非常感激,所以允谢氏诸女可以入宫选妃。

恰好谢氏未出阁的女子就只有谢道清一人,这泼天的富贵谢道清也算是接住了。

除了杨太后的指示,还有就是天生异象。

当初谢道清的伯父谢攑伯不同意她进宫的,主要是出不起嫁妆,他表示男方不出38.8万彩礼,女方还要出嫁妆,如果没选上就更亏。

所以谢攑伯打死都不干这赔本的买卖。

结果在几日后的元宵节上,好多喜鹊飞停在谢家的花灯上,这一异象也被街坊邻居看去,纷纷认为谢道清有一国之母的气运。

其实论姿色,宋理宗更喜欢贾氏。

但迫于杨太后的压力和封建迷信,最终选了谢道清,封她为通义郡夫人。

跟立太子一样,谢道清从此之后便是后宫之主了。

03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谢道清登上高位,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

《宋史》:“后既立,贾贵妃专宠;贵妃薨,阎贵妃又以色进。”

你看,宋理宗纵情声色,日日与贾贵妃缠绵,就算贾贵妃病逝,他转头又宠幸阎贵妃。

换作一般的女子,肯定开始作了。

但谢道清不同,她一直默默地支持赵昀,包容他的各种行为。

“后处之裕如,略不介怀。太后深贤之,而帝礼遇益加焉。”

这就是格局。

这样做至少能苟住位置,在后宫也不至于天天勾心斗角。而且杨太后认为她贤惠,宋理宗也愈发对她尊重,礼遇有加。

话分两头。

从1227年到1259年,正史对于谢道清的记载都不多,足以看出,谢道清确实做到了“后宫不干涉内政”。

毕竟谁能苟的过她呢。

让我纳闷的是,这期间32年,宋理宗跟她竟然没有自己的孩子。

既然没有孩子,谢道清就更加看得开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

按理说,剧情到这一步,反派该出现了。

公元1259年,元军渡过长江,临安告急。

按照赵氏传统,那必须迁都啊,宋哥压根没打算抵抗。

此时,谢道清作为一国之母,这点远见还是有的,她头一回干政就是这时候开始的。

她极力阻谏:迁都动摇民心,万万不可!

宋理宗见这原配难得出手,表示“听皇后的”。

其实谢道清的这个做法与后面是有冲突的,再看几百字你就知道了。

就这样,朝堂在元军的不断进攻下,战战兢兢的过了5年。

宋哥说:我不玩了,你们玩吧。

说完就永睡了。

公元1264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赵禥即位,其实这个烂摊子,赵禥也未必想接,坐在这个位置上,寿命都得少几十年。

因为太吓人了!

宋度宗7岁才会说话,智力堪忧,却玩得花。

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皇帝当晚临幸过的嫔妃,要在第二天早晨去皇帝那里感谢宠幸之恩的。而这种事情太监都会一一记录在册,不能怪太监多事,这样就知道哪些嫔妃怀孕,孩子是不是皇帝的?

所以《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记载:“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余人。”

这不,宋度宗比宋理宗还能玩,30多个一起嗨,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够这么糟蹋啊。

单纯的玩玩也不是不行,关键是宋度宗亲信贾似道,最后蒙军南下,贾似道始终不肯救援。

在这种情况下,宋度宗又菜又爱玩,玩的时候受惊吓,于1274年病死了。

宋度宗上位后,谢道清就已经是皇太后了,不过那时候宋度宗已经20来岁了,谢道清也不多问朝堂之事,在后宫继续苟。

现如今宋恭帝即位,还是个孩子(才3岁),谢道清作为太皇太后,按理说得垂帘听政啊。

历代皇后,能垂帘听政的,哪个不喜欢?吕雉、慈禧的快乐,谢道清并不是享受不到,只是谢道清确实喜欢苟。

可大臣急啊,就差自己上手了,他们纷纷劝谏:太皇太后,您就与宋恭帝一同听政吧!

如此三番五次,谢道清才答应出席。

其实也不能怪谢道清,自进了这后宫,虽成为后宫之主,却从未得到过真爱。自己年轻时无所求,如今花甲有余了,还抛头露面干啥。

不过谢道清有一点还是不错的,既然决定垂帘听政,那就撸起袖子干。

公元1275年,元兵如入无人之境,一路上沿着长江东进,南宋危矣。

彼时的临安是这副景象:

听闻国家有难,能人异士纷纷逃走。

其实这些逃亡已经是家常便饭了,逃的都很自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毕竟朝廷抛弃他们又不是一两次了。

出现这种现象,说白了就是底层人民亦或是达官贵族对上面已经不抱希望了。

谢道清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亲自裁减节俭宫中费用,让百姓看到“我们也在改变”。

同时还张贴榜文:

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

你看,连先帝都搬出来了,按照历史发展规律,高层一般是万不得已才会把真实的新闻告诉老百姓的,然后再打感情牌。

等这档子事过去了,谁还记得你是谁?

从谢道清发布的榜文看,南宋确实是遇到存亡危机了。

在她的感召下,确实出了一批忠心能人,例如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他们虽然没有挽狂澜于既倒,但这份爱国之心至今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276年,风雨飘摇的南宋,还是没能抗住元军的冲杀。

谢道清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决定再苟一波。

04

青灯古佛了终生

虽说谢道清一辈子没得到真爱,但对赵氏一脉还真没的说,她自知南宋崛起希望渺茫,但为了给赵氏留一香火,升赵昺(bǐng)为广王,镇守泉州。

其实临安被破后,南宋也就算是灭亡了。

赵昺逃亡后组建的“流亡政权”,最终还是兵败崖山,陆秀夫也为了帝王最后的尊严,抱着7岁的赵昺跳海殉国了。

自此,国祚319年的宋朝宣告灭亡。

反观谢道清,真的太稳了。

元军进入临安后,谢道清说为了不让生灵涂炭,敌人屠城,决定带领宋廷拜表请降。

宋恭帝与谢道清以及其他人,最终被押送到元大都。

为了侮辱,宋恭帝被降为瀛国公,谢道清则降封寿春郡夫人,做了7年亡国奴。

不对,是又苟了七年,何止是苟到大结局,都苟出番外了

正是能苟,所以后人对谢道清的评价不算高,而且名气也不大。

主要是她做的两件事不到位。

一是让宋恭帝跪拜元朝皇帝;

元军攻破临安时,元朝皇帝命令宋恭帝以及后宫自太皇太后以下嫔妃,全去元大都拜见。

其实作揖也好啊,谢道清却让宋恭帝跪下拜谢不杀之恩。

一国之君啊,尊严扫一地,也不怪那些能人纷纷逃亡。

这事还得看屈三春,当年谢道清为了报答她,封屈三春的丈夫王仁瑜当高官,屈三春觉得南宋气运已尽,所以推辞了,与丈夫隐于市外,这才是真正的稳如狗。

二是不该与宋恭帝投降;

投降还接受降封,确实没有气节。

在深院中苟活7年,又有什么意思?

为啥这样说,你看看一同前去朱静芬和刘紫茵(前面让大家记住的女子)是怎么做的?

朱静芬在袖子上题词:

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妾辈之死,守於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刘紫茵在袖口内写的诗:

宋女凌辱洗铅华,千里跋涉不见家。 名建高标应自赏,愿辞红粉到天涯。

从诗词来看,二人都是以死明志,为了名节和清白,国家的尊严,宁可失去生命。

比起此二人,谢道清肯定是没有骨气的。她的祖父谢深甫要是知道,能开棺爬起来掐死她!

在寂静的深院,谢道清自己削发为尼,与青灯古佛作伴,了却终生。

1283年,谢道清苟不下去了,享年74岁。

谢道清的一生,褒贬不一,她有超脱尘世间的心理,我的总结是“她悟了”。

见或者不见,她都在那里,不悲不喜。

再回到最初的起点,灵鹊之祥,何足信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