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讲历史:1945-1949年国民政府的经济
兵败如山倒,兵败的背后是经济决定的,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年国民政府在经济上都干了些什么?
一、经济政策
1.依靠美国。1946-1949年同美国签订了40个条约。1946年11月4日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最重要的,其主要内容为:
(1)“缔约国此方之国民,应许其进入彼方之领土,并许其在该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及经商”(第2条)。
(2)“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并为此取得适当之房屋,“并租赁适当之土地,选用代理人或员工”(第2条)。
(3)缔约此方依法组织之法人及团体,在彼方领土内应“承认其法律地位”,“应与缔约彼方法人及团体之待遇相同”(第3条)。
(4)缔约此方对缔约彼方商品之输入、销售、分配或使用,一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第16条)。
(5)‘’缔约此方之船舶,应许其在缔约彼方现在或将来对外国商务及航业开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起卸一部载货,再将余货运往上述之任何其他口岸、地方或领水”(第24条)。缔约此方之船舶,在遇到“任何危难”的借口下,可以“避入缔约彼方对外国商务不开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第22条)。
从形式上、文字上看,中美双方是平等的,但是,中国是个落后的国家,中国没有多余的资金输出到美国,美国人可以自由来华。美国商品像潮水一样涌入中国,中国企业竞争不过美国企业。
1946年12月《中美空中运输协定》对美国开放全部领空。
1947年9月《中美关于美国武装部队驻扎中国领土之换文》美国获得驻军特权。
1948年7月3日《关于经济援助之协定》美国可从中国获得任何资源及情报。
1948年2月,美国总统提出援华法案,战后美军剩余物资,部分让与或低价售与中国,共计291740万美元,其中属于赠与的233970万美元,列入贷款的34680万美元,剩余物资低价23090万美元。
1936年美国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19.6%,1946年占61.4%,1947年占57%,1948年占66.5%。
2.接收日产伪产。
1】接收日产。1945年日本劫收英美等国资产加上日本企业总计445160万美元,日本战败,被国民政府接收,美英等战胜国资产还给原主。
2】接收伪产。
日寇投降后,国民政府宣布将日本在中国设立的所有“公私事业资产及一切权益,一律接收,由中国政府管理或经营”。初由陆军总司令部主持日伪资产的接收。沦陷区的军统特务、各地军政机关以至反正的伪军都与重庆派去的大员争相“接收”,造成混乱。1945年10月26日行政院宣布成立收复区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下设苏浙皖区、鲁豫区、两广区和平津区四个敌伪产业管理局,指挥全国经济、交通、金融事业接收事宜。该委员会规定沦陷区日伪工厂设备原料成品由经济部负责,日伪产业中“与资源委员会所办国营事业性质相同者,交该会接办”。负责接收东北工矿企业的是经济部特派员办事处。台湾地区工矿企业接收工作由经济部特派员办公处与台弯省政府工矿处联合负责。
据各区敌产处理报告,全国共接收敌伪工厂、矿场9345个,发还原主的319个,移转(即直接移转给官僚资本经营)的4541个,标卖的2865个,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权势来扩充官僚资本。
3】伪币兑换。接收伪满洲国、伪国民政府、台湾日本银行之后,以1:200比例兑换法币,每人限5万元法币,限4个月兑完。兑换不了的就抢购物质,刺激物价飞涨。
4】接收变劫收。企业的贵重器材和原料被接收大员大批盗卖,落入私囊。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在北京、天津和青岛的财产发还,联营社在天津所存火柴及火柴原料大部分被盗卖,等到1947年1月发还时,只剩一堆破烂了。
3.公司法。
1946年4月,国民政府公布《新公司法》,第7节第1条规定“外国公司在中国设分公司经营企业者,其本国母公司可以不营业”。马寅初指出这是丧权辱国的法规,‘“假如总公司资本1亿美金,而分公司资本没有规定,则中国分公司盈利时可随便呈报资本,以减轻或逃避纳税。……股东红利所得税,因外国公司股东都在美国,亦都逃掉。……公司法规定不必定须营业后,它的总公司可能是一个空头公司,美国的捐税亦可逃掉”,无论在中国或美国,外国公司都可逃税,中国公司做生意还能与之竞争吗?
4.鼓励输入,开放外汇。
1945年底,国民政府有8.58亿美元外汇,历史上最大规模外汇。宋子文推行“鼓励输入”政策,衣食住行都依靠从美国输入。
1946年3月4日放开外汇管制,1美元=20元法币改为1美元=2020元法币,采取钉住政策,不管法币如何贬值,政府仍按此汇率供应进口所需的外汇。1月份是进2出1,2月份是进3出1,3月份是进5出1,5月份是进8出1,外汇迅速枯竭。8月19日改为1美元=3350元法币,仍然采取钉住制。1946年进口值6.531亿美元,入超4.743亿美元,是1936年入超0.7亿美元的6.8倍,用去外汇储备4.55亿美元。
1946年11月17日《修正进出口贸易暂行办法》,开始限制外汇供应,严格限制进口,对一切进口物品,均采取输入许可证制度,实施“输入限额分配”办法。
1947年2月1日国民政府宣布“经济紧急措施方案”,第一次公布进口货品第二类(属于工业原料及国内缺乏之重要物资)的第一季输入限额。1948年5月,中央银行的外汇还有0.28亿美元。
美国灯泡卖200元,国产灯泡成本即400元。美国六尺车床卖20万元,国产成本即120万元。中国茶成本20万元法币,在美国售价7万法币,因为锡兰茶就是这么便宜。其它商品类似。
5.货币贬值。
1】物价。1945年9月28日,重庆22种主要商品比1936年上涨1724倍,上海上涨84871倍。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上海物价上涨了14240倍。
2】上海黄金潮。当时只有上海抛售黄金,达官贵人都跑到上海购买黄金,1947年1月4日10两金条最高价458万元,2月13日涨到780万元。行政院长宋子文、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下台。出台“经济紧急措施方案”,禁止黄金交易、冻结工资,不到一个月被迫放弃,加速了法币的崩溃。
3】法币发行。法币发行,1945年10319亿元,1946年6月增至21125亿元,1948年8月21日发行6636946亿元。上海五家印钞厂印刷不过来,请美英帮忙,1947年2月14日交印1390000亿元,国内仅能印900亿元。
4】发行金圆券。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以金圆券1元折合法币300万元,回收法币。“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之发行,采十足准备制。前项发行准备中,必须有40%为黄金、白银及外汇,其余以有价证券及政府指定的国有事业资产充之”。当时,库存黄金只有200余万两,1948年1月外汇资产只有13000余万美元。当时,指定如天津纸浆公司、台湾糖业公司、台湾纸业公司、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国营招商局等的部分资产充作准备。以20亿元为限。强制收兑美元、黄金、白银、银元、港币等,共计19043万美元。实际发行,1949年1月14日达到110.7亿元,3月26日达到1612亿元,4月9日达到4355亿元。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上海物价上涨1281707倍。
5】发行银圆券。渡江战役后,国民政府逃往广州,发行银圆券,1元收兑金圆券5亿元,群众拒用。
6.赤字。
1945-1948年国民政府财政收支情况(亿元)
头一组数字见于财政部长俞鸿钧1948年4月13日在国民代表大会上做的《财政金融施政报告》 ,第二组数字见于中央银行总裁张嘉璈的《中国通货膨胀史》。俞、张都是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方面的最高负责人,但两人提供的数字却相去甚远,可见,当时主管方面根本拿不出一套有关这方面的统一的数字。为掩盖财政危机的严重性,官方在发表财政收支数时,有意夸大收入和压低支出,缩小赤字。张的《中国通货膨胀史》是他解放后流亡国外写成的,这时危机早已成为历史,因此,他所提供的数据,可能较为接近实际。
赤字主要源于军费,张嘉璈的数据是1946年占59.9%,1947年54.8%,1948年68.5%。
二、官僚资本膨胀
1.国家资本。
1】金融。1946年11月1日成立中央合作金库,同四行二局一样,经营储蓄、投资、贷款。1946年放款超过存款21%,1947年超过67%,1948年超过72%,刺激恶性通货膨胀。
2】贸易。中央信托局包办了如大米、面粉、小麦、煤炭、人造丝等物资的进口,又垄断了出口的大宗货源如生丝、茶叶、冰蛋、猪鬃、铜油、大豆等等,自己很少直接出口,而是委托华洋商行代理,给以佣金。
3】工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是最大的纺织工业企业,还插手进出出贸易,把持着国棉的收购。
2.官商合办。
中国植物油料厂、中国茶叶联营公司等。
中国植物油料厂垄断桐油外销66%。
3.大官僚资本。
宋子文系列孚中公司、中国进出口公司等,孔祥熙系列扬子建业公司、嘉陵公司等,陈立夫家族的华美贸易公司、太平兴业公司等,宋美龄系列中美实业公司等。
孚中公司取得美国伟力斯汽车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等12家大公司商品独家经营权,大量进口吉普车、发电机、水电设备等。扬子公司取得美国10家公司如宝华药厂、共和钢厂等在中国的总代理经销权。
4.重要企业。抗战前,官僚资本主要在重工业,战后迅速扩展到轻工业。
1】资源委员会。抗战胜利后,资委会将眼光转向等待接收的敌伪产业,决定对后方已有的企业进行调整和收缩。1945年底,资委会在后方自有和主办的生产性企业有93个。复员后,移交地方或租给民营的13个,结束或基本停工者33个,有47个继续经营。截止到1946年底,它接收的敌伪产业292个单位,资产折战前币值326588万元。在东北,资委会接收了216个单位,著名的鞍山钢铁公司、本溪煤矿、抚顺矿务局、东北电力公司都在其中。东北全部电力、煤矿(不包括零星小矿)、钢铁、电工、石油、造纸、金属矿和87%的机械、75%的水泥归资委会掌管。在台湾,资委会接收48家企业。台湾的糖业公司和台湾、东北的制纸公司属于轻工业范围,也破例被资委会接收。
2】中国纺织建设公司。1945年12月成立,由接收的上海、青岛、天津和东北的日本棉纺、毛纺、制麻、绢纺、印染、针织及其有关的机械、化工、木工等112个单位组成,拥有纱锭177万余枚,线锭33万余枚,布机4万余台。总公司设上海,在青岛、天津、东北设分公司,职员5504人,工人75000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企业。
3】国营招商局。抗战结束时,招商局只剩轮船18艘,23841吨。战后,招商局的轮船增加到479艘,412497吨。
4】中国粮食工业公司。1941年由粮食部、中央信托局、中国农民银行出资兴办,战后接收了海南岛22个、广州8个、武汉京各一个敌伪企业,标买20个粮食工厂。
5】中国植物油料公司。1936年由国民政府实业部与川、湘、鄂、皖、浙五省建设厅出资合办,战后接收大批敌产,拥有榨油厂、储炼厂15个、国内贸易机构37处,成了油料生产、国内外油料贸易的大型综合企业。
6】淮南路矿公司。宋系中国建设银公司参与投资并代理经营,战时沦于日寇。战后,宋子文抢先接收了淮南煤矿。
7】扬子电气公司。中国建设银公司参与投资并代理经营,所属首都电厂、戚墅堰电厂,1946年发还后,增加了一些发电设备,发电量超过战前。
8】中国盐业公司。1947年3月,在接收日寇掠取的盐田的基础上成立,总公司设天津,后迁
上海,再迁台湾。官股占80%,垄断食盐的生产和销售。
头几年,官营工矿业有较大发展,1946年产值9724万美元,1947年19697万美元。
三、私营企业萎缩
1.工厂倒闭潮。胜利突然来临,物价猛跌21%,到1946年5月,重庆368家工厂,歇业349家。
2.工厂东返。以荣氏家族的申新四厂为例,汉口的厂房、宿舍被军队和机关占用,全部收回修缮复工,已经到了1948年7月。原有5万锭,武汉解放前夕,只开工8000锭。
3.政府自食其言。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吸引沿海地区私营工业内迁,曾扬言战后的工业政策是重工业国营,轻工业民营,抗战胜利后日本赔偿所得的工厂设备将照此原则办理,并将一部分无偿分配给有关民营工厂,抵充战争中所受的损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置承诺于不顾,将日本棉纺织业全部收归“国营”,由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垄断经营。
抗战胜利,政府立即取消与重庆钢铁机器业的合同,向美国进口廉价而质量更好的产品,到1946年春,重庆钢铁机器业停产100多家。
4.沿海新开厂一度积极。胜利初期的进口政策有利于企业进口西方先进设备,英法厂矿没有恢复,物价暴涨导致囤积居奇,造成消费虚假现象,刺激企业家扩产。1945年私营工矿企业总产值4989万美元,1946年26157万美元,1947年26758万美元。由于美棉倾销,棉花价格低,申新的利润率超过80%。
5.开始衰落。1945年10月成立‘“经济部纺织事业管理委员会”,1947年限价收购,收购价大大低于成本价,后来改为议价,但和限价收购差不多。以火柴为例,限价72元金圆券一箱,成本就要114元。大家为了拿到低价货,订单大增,工厂按照订单生产,等到交货时,限价取消,物价飞涨,难以抵消原料成本。大批工厂就是这时候倒闭的。最大的问题是限价后又放弃限价,物价如脱缰的野马。到1949年4月,上海千余家企业,开工不到100家。
6.民生公司。由于在美国、加拿大购买和新造了一批大型的、性能较好的船只,战后民生公司的吨位急剧增长,将业务重心移到上海,开辟了北洋航线、南洋航线、东南亚航线。国民政府长期征用民生公司的船只用于军事运输,使公司正常营运的力量大减。到1947年,已无货可运,无旅客可载,只好一再收缩业务,大批船只滞留港口。1949年民生公司的总吨位较1945年增加178%,但1949年客运人数仅为1945年的16%。1947年货运量虽达到民生历史上的最高峰,但很大部分是运价低廉的军事运输。由于国民政府克扣和拖欠公差运费,客货运价的调整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公司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
四、农村经济凋敝
1.土地集中。
据对丽水县南明乡四个村的调查,1939、1946、1948年地主占有土地情况如下表:
2.捐税加重。浙江绍兴摊牌多达276种。
3.农产品出口锐减。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