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园林人”】守护“花花世界” 将责任装进“四季”——专访阳泉市桃河公园管理中心马京元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郭卫卫)以前人们总以为种树种花只是个体力活,但实际上,要建设管理好一片绿地需要精确的专业知识。在这个平凡且忙碌的岗位上,却有着独具一心的工匠精神:“抢抓最佳黄金期,奔赴养护最前线”。
他们的角色像“大力士”,又像“造型师”,更像“守护者”,守护“绿植花草”,守护“绿色生态”,守护“城市底色”。系列报道【你好“园林人”】将聚焦这些默默奉献的“园林人”,本期专访阳泉市桃河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马京元。

“百科全书”般的桃河“大管家”
在城市的喧嚣中,总有那么一片宁静而美丽的绿洲,为市民带来清新与惬意。这片绿洲便是“桃河公园”,而它的“大管家”——马京元,已经在这里默默耕耘了10个春秋。

阳泉市桃河公园是以桃河综合治理为目标建设的生态型公园,作为阳泉市的地标之一,其承载着丰富的城市文化,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今年45岁的马京元,已踏入园林绿化管理这个领域20多年,也与“桃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在近10年时间里,他与桃河公园共同成长,见证了桃河公园从一片普通的绿地,逐渐蜕变为市民心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圣地”。
在桃河公园南岸健身步道的起点,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马京元,正细心地对种植的树木进行检查。在他看来,公园的一草一木都有“脉搏”,需要每天悉心照料,检查生长态势。
“像公园里种植的桃树,在叶子的背面会生出一些红蜘蛛(螨类)、蚜虫之类的,红蜘蛛的成虫、幼螨在叶背的叶脉附近吸取汁液,受害后使叶片发黄发红、变枯、脱落,导致作物早衰落叶,光杆枯死,红蜘蛛很小很小,不仔细看很难看到。你看,像这棵树,趁现在红蜘蛛还少,就得要全面打药才行。”马京元边说着,边在桃树间寻找虫子的踪迹。

马京元的性格并不张扬,甚至在接受专访时显得有些羞涩。但每当话题转向他热爱的绿化养护专业时,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滔滔不绝,分享着他的经验和见解。一本设计图纸,一个手提袋,是马京元工作的标配,用“细致”来形容马京元似乎还不够准确,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很是认真。但恰恰是如此,“干的活儿首先得过得了自己的眼”成了专访马京元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桃河公园在管理上确实还是有难度的,和别的公园不同,桃河公园属于带状公园,公园面积比较大,贯穿全市,南北两岸分别九公里,入口30多个,可以算是阳泉市辐射范围、服务范围比较大的公园,人们一提阳泉的公园,桃河公园肯定是首当其冲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下很大功夫去管理、规划整个公园,而且必须得把活干得细致扎实。”马京元说道。

作为桃河公园的“守护者”,马京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热情。他深知园林工作对于城市绿色生态的重要性,因此一直致力于推动公园的绿化与美化工作。他精心选择植物品种,注重植物之间的搭配与协调,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公园的管理水平和养护质量,让公园内的每一处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今的桃河公园,绿植种类日益丰富,景观布局更加合理,可谓“四季皆有景,季季有花香”。
“累”与“不累”之间 皆是热爱
再好的风景也需要精心养护,再平凡的工作也需要不平凡的态度。2023年,阳泉市桃河公园新增了两条供市民散步休闲的绿道。绿道总长16.5公里,宽2.4米,分布在桃河南岸和北岸,种植万余株桃树,一下成了市民赏花游园的最佳地。

“桃河健身步道是我们处里(阳泉市园林管理处)特别重视的工程项目,建成后它既能满足市民双向步行和跑步的需要,又能逐步解决市民春季赏花、夏季乘凉的需求,既美观又提升市民游园品质,所以我们去年到今年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把整条绿道建设完成,现在还需要把一些便民设施完善,以更好地服务全市居民。”马京元拿着图纸望着眼前的绿道向记者说道。

沿着桃河公园南侧健身步道起点,记者跟随马京元开始了他今天的工作任务。“现在的绿道建设好了,两边的桃树也都种下了,今年春天那会儿,桃花一开,绿道两边红的白的粉的景观初见成效,等再过两年桃树再长大一点,桃河真的就不一样了……”走在绿道上,马京元一直在向记者介绍着两侧的桃花,“这个品种就是绛桃,开花的时候玫红色,那一片是照手姬,粉得很别致,前面还有鸳鸯垂枝、红雨垂枝、白碧桃……”
马京元说着公园里花的品种,肢体都不自觉“舞动”了起来,每一株花他都了如指掌,品种习性、生活环境、养护要求、花期长短,仿佛就像“百度百科”一样,问啥便答啥。

当被问及“做公园的园林工作累吗”时,马京元像大多数人一样的表情仿佛在说“哪个行业都不好干!”但一瞬间表情又变成“谁让自己喜欢研究花花草草呢……”马京元最后给出的答案是:累,也不累。
“为什么?”
“累吧,不能‘喊累’全处那么多同事都在园林岗位上辛勤付出,咱也不能认怂、扯后腿。在园林岗位上工作既是责任也是热爱,要干就干好……,不累吧,有时也挺累,去年建设绿道时,早晨7点就得去现场到很晚才能下班,下班前还得和施工方交谈工程细节,那段时间直接瘦了10多斤,下班后得缓一会才能回家……”

用现在的话术来说,马京元跟记者抱怨了几句,但从他的眼神中不难看出,他对工作依旧保持着极高的专注和认真态度。“干活儿嘛,就得干得扎实,不能马虎,得让大多数人认可!”马京元一边用笔在绿道规划图上记录着,一边自言自语念叨着。
“图纸”到实地 从不“纸上谈兵”
阳泉桃河公园的健身绿道虽已建设完成,但设施配备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路灯、指示牌、健身公益牌、品牌介绍牌等都要在桃河两岸指定位置安放,这就是马京元今天的工作任务。“像绿道起点和终点要有标识牌,卫生间指示牌上也要写清楚还有多少米,立(标识牌)出来的东西得让人们一目了然。”马京元向记者说道。

在马京元手上的桃河绿道规划图,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标注,每一个落点都标记着一种类型指示牌。这些指示牌不仅是功能性的标记,更是对每一位“游园人”的细致指引和深切关怀。
马京元对于立牌的要求非常严格,“立出来的牌子不仅要美观,更重要的是要实用。我们得让这些牌子能够一目了然地传达出信息,让市民在公园中能够轻松了解周边环境。”马京元说道。

跟随马京元沿着健身绿道步行,仔细观察每一处地形和景观,想象着市民在游园时的场景。他会在脑海中模拟游客的行走路线,思考指示牌的最佳位置,以确保游客能够轻松找到目的地。
“光看图纸决定在哪安装其实是会有偏差的,图上看着距离很近,但实地一看可能就要多走个几百米,所以有时候不能嫌麻烦,这样我心里才能放心。”仅仅依赖图纸上的标注是不够的。因此,他始终认真核对,确保每一个指示牌都能准确无误地发挥其作用。
藏在园林人背后的匠心和坚持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绿化不仅仅是美观的点缀,更是维系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而在这背后,离不开像马京元这样的“园林人”默默付出和精心耕耘。

城市绿色生态的典范,正是由像马京元一样无数个默默奉献的“园林人”共同创造。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无论搬运多么沉重的苗木和工具,他们的身影总在城市公园的每个角落里忙碌着,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塑造出优质的园林景观。他们的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正是这些微小的努力,汇聚成了城市绿色生态的壮丽画卷。
在与马京元的交流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了他对园林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在专访到最后结束时,马京元向记者吐露了他内心最真挚的愿望:“我希望看到阳泉市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美丽。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关注园林绿化事业,共同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用绿色装点城市,让心灵在绿意中栖息。马京元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是种植一棵树,还是参与一次环保活动,我们都能为城市的绿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