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矫形康复师:“00”后姑娘的匠心之路

4月16日,昌平区南邵镇,于丽丽标记解剖学骨性标志。

于丽丽单膝跪地,身体前倾,认真检查患者足跟骨刺的状况,并仔细测量了足部和腿部的尺寸。随后,她小心翼翼地用保鲜膜将患者的脚和小腿包裹起来,拿起笔,在患者身上标记了几处解剖学骨性标记。她将石膏绷带慢慢地缠绕在保鲜膜覆盖的部位,重复了四次,直到石膏带完全固化。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跪地操作,于丽丽站起身来,她的黑色西裤上沾了些白色石膏,额头也冒出细密的汗珠。

这位出生于2000年的东北姑娘,已经在京城从事矫形器装配技术工作近三年。她扎着马尾,充满青春活力的脸上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看起来就像一名大学生。然而,她身穿白大褂的装扮,加上她沉静的神情和沉稳的语调,又让人觉得她成熟稳重、值得信赖。

4月16日,昌平区南邵镇,于丽丽跪在地上为患者取型。患者有些不好意思,于丽丽安慰她,半跪是我们的工作常态,这样很省力。

很少有年轻女性选择从事这一职业。于丽丽所在的公司有四位假肢矫形康复师,她是其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女性。

“可能很少有人,能吃得来这份苦”

3月30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大兴校区,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北京赛区选拔赛的实操比试现场,于丽丽正在进行矫形器装配的比拼。

矫形器是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具有固定、矫正、保护、代偿等功能。矫形器装配,则需要匠人的精细和工人的耐力。

5月9日,昌平区东小口镇,于丽丽一边帮小朋友佩戴矫形器,一边逗小朋友开心。于丽丽说,看着小朋友逐渐康复,让她感受到工作的意义。

于丽丽为小朋友确定脊柱侧弯支具的高度。

4月16日下午,工作间内,于丽丽低头弯腰,手上的锉刀精确地移动着,多余的石膏随之脱落,扬起的粉尘在空中飘荡。一个小时过去,她黑色的皮鞋上积了一层白灰。

于丽丽正在制作矫形器石膏模型。

于丽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石膏制作。

取型完成之后,她将石膏浆灌入成型,再按照之前记录的尺寸修补,最终形成踝足模具。完成修型后,她洗净满是石膏的双手,转动着僵麻的肩颈,捶了捶酸痛的腰部,准备开始热塑板抽真空成型等后续步骤。

4月16日,昌平区南邵镇的石膏修型室,于丽丽举起灌满石膏的模具。搬运沉重的模具对于女孩子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灌满石膏的模具很沉。几天前,于丽丽去医院为一位体重超过90公斤的患者进行腰部以下的取型,当取型进行到腿部时,她已满头大汗。取型完成后,灌入石膏,模具重量足有70多公斤,她根本无法搬动,只好叫来一位男同事,二人合力才将模具搬回工作间。一番折腾,她精疲力竭。

5月15日,昌平区东小口镇,于丽丽在公司的康复训练室纠正佩戴假肢患者的走路姿势。

于丽丽查看患者佩戴矫形器前后的X光片。

除了与石膏和各种工具打交道,于丽丽还要周旋于患者和家属之间。服务中,她会一边耐心讲解,一边及时回应患者的疑问,无论问题多么琐碎,她都耐心解答。矫形器是人工制作的,难免出现误差,在将矫形器送给患者时,她会随身携带工具,以便进行二次调整。对于那些难缠的患者和家属,他们会质疑甚至责备她,但于丽丽表示:“很难被理解,但也只能尽力解释。”

5月9日,昌平区龙锦二路,于丽丽驾驶公司的车前往患者处回访。

服务对象身体状况各异,有时她还需要克服生理障碍。记得刚入行的那个夏天,于丽丽去给一位卧床老人取型。一进门,她就被极其刺鼻的异味“顶”了出来。老人患有皮肤病,吃喝拉撒都在同一间屋子内,再加上天气炎热,窗户紧闭,“那种味道无法形容”,于丽丽说:“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现在我已经能从容应对了。”

于丽丽的同学中,很少人留在这个行业,“尤其是女孩,能吃得来这份苦,又脏又累,每天都灰头土脸。”

“有更扎实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

3月29日,北京市康复辅具技术中心,于丽丽在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理论考试前与一名女选手聊天。她感叹,这个比赛场上,女性实在是太少了。

“‘00后’生活条件较好,没有爱心就很难坚持下来。她能留下来,实在难能可贵。”于丽丽所在公司领导这样评价于丽丽。

3月30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大兴校区,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北京赛区选拔赛的实操比试现场摆放着多件石膏模型等待评分。

成为假肢矫形康复师不是误打误撞,而是她的主动选择。高中时,班上有位安装了腿部假肢的男同学,非常开朗,不因残疾而自卑,行动起来也很灵活。那时,于丽丽便对这类器具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主动去了解它们。“觉得很神奇,它能让残疾人像正常人一样行动。”

5月15日,昌平区东小口镇,办公室里,于丽丽正在测试一只肌电手的状态。

高三的一个假期,于丽丽与朋友去滑雪,朋友不慎摔伤导致小臂骨折,穿戴了矫形器。在了解到矫形器能固定和保护伤臂后,她对康复辅具的兴趣愈发浓厚,萌生了学习相关专业的想法。最终,她考入了专科学校,毕业后就成为一名假肢矫形康复师。

4月16日,昌平区南邵镇,于丽丽为患者腿部取型。

4月16日,昌平区南邵镇,正在进行修型的于丽丽既像艺术家又像装修工,粗糙的石膏在她“雕琢”下呈现出肌肉线条。

无论是在实习和正式工作中,她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反而对这份工作越来越热爱:“我的技术能够让患者和残疾人更便捷、更高质量地康复和生活,这让我非常开心。”

5月15日,昌平区,于丽丽在家中阅读矫形器和假肢的相关书籍。

在于丽丽的家里,有许多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和医疗类书籍,结束工作后,她会翻看学习。她认为自己不如老师傅经验丰富,需要不断学习。“这是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材料、技术迭代很快,沟通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更扎实的本领、更好地为患者和残疾人朋友服务。”

记者 王子诚 叶红梅 摄影报道

编辑 张英 校对 赵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