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的“大学校” 成都双流广都博物馆与多方携手共筑文化桥梁

第48届“国际博物馆日”广都博物馆系列活动现场。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第48届“国际博物馆日”广都博物馆系列活动现场。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成都5月19日电 (王凡)大学同学纷纷模仿陶俑动作打卡、家长专门带着孩子了解双流历史……牧马山下,成都市双流区广都博物馆内,历史文物和数字展厅展览吸引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

5月18日当天,第48届“国际博物馆日”广都博物馆系列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考古证明,双流有约1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4500年的文化史、2300多年建县史。双流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敬表示,双流作为蜀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将坚持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为引领,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创新博物馆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把博物馆事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何更好促进高校与博物馆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晓东表示,学校设有文物修复专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参与到文物发掘修复以及后期的文创产品设计,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双流区委宣传部、双流区教育局、双流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双流区怡心街道办事处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在全区文化的传承、教育、研究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会上还举行了馆校共建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及特聘专家受聘仪式。

活动举办了一场以“展开古蜀文明——考古、博物馆与地方”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会议邀请到多位文物和考古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成都平原考古新发现等相关议题,推动古蜀文明的研究和发展。此外,广都博物馆还展开了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让现场公众与学生直观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

未来,双流区将深化博物馆的研究与教育的职责,致力于把广都博物馆打造成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教育阵地,真正发挥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功能。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