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厂矿在农村是怎样招工的?最后哪些人被招进去当工人了?

现在,农民进厂当工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在改革开放前,那是一般人不敢想的事情!

在改革开放前,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农民都盼望进厂当工人。可是,这只是一种愿望,没有几个人能够实现。

几天前,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创作者冒充老年人诉说她七十年代进厂当工人的事,她说:“胡说八道!70年代,我们从农村来到工厂做学徒,一个月才拿到18元工资,连伙食费都用不完。厂里食堂的回锅肉一盘只要一毛五,粉蒸肉也只要两毛,萝卜肠子汤更是只要一毛钱一碗。我们都是过来人,对那个年代的生活非常了解,你们小编有意误导当时的情况,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不要误导年轻人对那个时代的认识。”


我不是怀疑这位年轻的创作者冒充老年人诉说七十年代进工当工人的待遇,而是说七十年代的农村人一般是进不了厂,当不成工人的!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予以驳斥。

我在文章《这才是真正的“胡说八道”!贼喊捉贼!黄毛丫头竟然冒充老年人!》中驳斥了这位年轻的创作者。可是,一些人却振振有词的反驳我,说七十年代要招农村人进厂当工人,他们就是那个时候被招进厂矿里面去的,并且还说了那个时候的情形。

“聪明的小鱼vv”说:“70年国家大量招工,很多农村年轻人进厂,开始学徒确实是18元,生活仔细点可以节约三四元钱。我今年75岁,69年招工去企业,学徒三年,生活费18元、20元、23元。”


“秦岭M008”说:“70年有大量的农村青年被招工进厂,这个是事实。学徒工资每一个月18、20、23元也是事实。这个工资吃饭绝对没有问题,如果节约点,略有剩余。”


“上进一丝不苟晚风11”说我:“少见多怪,那年代好多招工的,有当地的较多,也有外地的,只要条件符合,个人愿意,在村里开个介绍信,到公社盖个章,办个户口手续,自己带着走人报到去。”


“bfgch”说:“告诉你,九大后制定四个现代化大量项目建设起来了,我就是七0年从农村招进国营企业,我们一个生产队就招了四男一女,现早已退休了。”


“洪金华”说:“我队有去岳阳磷肥厂的,湘阴县氨肥厂的,有招到长沙市港务局的。你没见过就不等于没有招工的,还有招干的,当兵的。现实表现不好就去不了,他们首先要通过社会大会举手推荐。”


类似的反驳者还有,不一一列举了。我不怀疑他们说的那些,我只是说他们说的那些没有几个农村人能够办得到

在那个时候,正因为当工人的待遇高,所以农村人都想当工人。而在那个时候,也确实是有厂矿在农村招工的名额。但是,厂矿在农村招工的名额很少,而且一般的农民是不会被招进去当工人的!

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个时候确实有一些农民去当了工人。那个时候在农村招工的单位不少,像厂矿、煤矿、铁路等生产一线都要向农村招工。而那个时候,只要有招工名额,农民去当工人是比较容易的。

可是,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尤其是七十年代,农民去当工人就很难了。除了名额少以外,去当工人的“条件”是很“严格”的!

在那个时候,那些单位下到农村的招工名额,不是那些单位自己去招收的,而是由当地的公社和大队组织操办的。

那个时候,招工的条件要个人的思想好。于是,只有思想好的人才有资格被招收去当工人。

怎么衡量一个人的思想好不好呢?那就是推荐与领导决策!


可是,在推荐的时候,不是让社员来推荐,而是由基层干部来推荐。这样一来,只有那些有关系的人,才合符推荐的标准。有时候,为了掩人耳目,也要推荐一两个没有关系的人。可是,到最后定审的时候,没有关系的人就被刷下来了。于是,只有那些“思想好”的人才能去当工人。

那些反驳我的人,他们能去当工人,肯定是“思想好”的一族!其他“思想不好”的人,是没有他们那种资格的!

1975年秋,我们一个院子里面的一个姑娘,经非常要好的关系介绍到城里丝绸印染厂去弄茧子,一个月工资20元。可是,这个姑娘在厂里才做了不到两个月,就被大队的干部知道了。当即,大队干部就命令生产队的干部,叫生产队的干部给那个姑娘的父母说,叫他们去把他们的女儿喊回来。要不然,就不给他们全家人分粮。无奈,那家人只有去把他们的女儿喊回来了。

这还是一个临时工都尚且如此呢,还说去当正式工人!那些反驳我的人,他们虽然也是农村人,但是他们是农村人中“思想好”的一族,数量极少,一般的农村人是办不到的。

在那个时候,农村人要去当工人,只有父母是单位的工人,其子女才可以去顶班。而其他的人,是当不成工人的!

农民最大的福音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农民也可以当工人了。这才是公平,这才是平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