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春天后迎最热夏天?今夏后期或进入拉尼娜状态
北半球入夏以来,多国遭遇极端高温天气,“超级热”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的共同感受。印度高温逼近50℃,截至6月3日,印度全国因高温死亡人数上升至211人。眼下,我国北方的这轮高温热浪,也不容小觑,局地最高温已突破40℃。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区域受到不同性质的高压系统控制,形成了持续的高温天气。
继2023年成为地球最热一年后,很多人不由对2024年的夏天产生了担忧。气象专家表示,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已接近结束,但其影响仍有滞后性,今夏偏热形势依旧是主导。

1961_2024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单位:℃)
刚过去的春天,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今春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2024年春季(3-5月),全国平均气温12.3℃,较常年同期(10.9℃)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5月,全国平均气温17.7℃,较常年同期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今年以来,江苏气候总体呈现暖湿特征。江苏省气候中心统计,2024年1月1日—6月4日,全省平均气温11.5℃,较常年同期偏高0.7℃,其中二月气温高低起伏最大,3月中旬后气温以偏高为主;平均降水量331.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0.7成,其中2月降水量异常偏多1.7倍,为1961年来历史同期最多。
全球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是每次讨论地球变暖绕不开的因素。有研究指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的强度越强,对全球平均气温的提升也就越明显。

2024年春季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单位:℃)
厄尔尼诺现象存在滞后性,今夏气温依旧偏高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最新预测,2023年至2024年助推全球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显示出结束迹象,拉尼娜现象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
今夏后期拉尼娜现象出现,能否给夏日带来一些清凉?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说,拉尼娜对全球和我国的气温影响有非常大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从目前的预测来看,进入拉尼娜状态要到夏季后期,因此其对今年夏季气温的影响相对不是很大,预计夏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仍会以偏高为主。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蔻·巴雷特表示,自2023年6月以来,每个月的气温都创了新高,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迄今最热的一年。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长期气候变化的暂停,在未来几个月,极高的海面温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今夏后期或进入拉尼娜现象,为地球带来些许凉意
在中国气象局6月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说,厄尔尼诺事件已结束。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结果显示,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于2023年12月达到峰值,是一次中等强度事件。2024年以来,厄尔尼诺事件处于持续衰减阶段,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于5月结束,预计夏季后期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降低现象,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有关联。据悉,拉尼娜发展年的夏季,热带季风槽偏西偏北,菲律宾容易产生反气旋,台风生成偏少,盛夏中国北方降水易偏多。
此外,拉尼娜当年冬季,气温易偏低,出现冷冬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拉尼娜“回归”或使全球在经历创纪录高温后体验些许凉意。
今夏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江苏降水偏多2~5成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江南、华南等地的气温也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导致大气含水量增加、对流强度增强,使得强降水事件增多。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太湖流域、辽河流域可能出现较重汛情,区域性和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预计今夏,吉林东部、辽宁大部、山东、河南、江苏、上海、浙江大部、安徽大部、湖北西北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重庆、四川东部、陕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安徽中西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湖南东北部等地降水偏多5~8成,上述地区可能发生极端强降水过程,并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此外,预计今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为7~9个,较常年同期(11个)偏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综合
(国家气候中心官微截图)
广东到现在都还没开过空调
现在的山东大旱,还洪涝呢
转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