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八十年代的中专姜萍们用多年的现实给出了什么启示
这几天网络热度最高的人是姜萍,输入“姜萍”,16个词条中,9个热搜。

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入围名单中,姜萍,一个17岁的中专女生数学竞赛拿下全球12名。
在一众北大、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普林斯顿等世界顶级名校学生名单中,姜萍的目前在学的学校显得特别刺眼——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这是姜萍就读的学校,她在这所中专的服装设计专业就读。
如果不是姜萍,很多人可能都忘了还有中专这样的学校,也可能是不屑于这样的学校。
那咱们就看看一些中专的前世今生。
其实,八九十年代,中专的录取率并不比考大学容易。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初中的入学率为66.4%,高中为18.2%,大学为22%,但是中专的入学率仅为5.33%。
这一时期的中专生在智力水平上与现在的一本以上水平相当,甚至说他们不亚于现在的985大学生或一般二本院校的研究生也不为过。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专生被视为高学历群体,享有国家干部待遇,毕业后通常能获得国家统一分配的工作。
由于大学数量较少,招生规模不大,中专生在选拔上更为严格,通过者大多学业优异,因此他们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也非常高。

那时候还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好多农村的孩子,就为了考上就有了城镇户口,毕业就有的铁饭碗,复好几年课,不上高中考中专。
确实那时中专毕业生基本都包分配,他们被分配到师范学校、医院、银行等不同的单位。
于是,那时候,拥有城市户口的工人的孩子们,看着身边自己都快可以叫阿姨叔叔的同学们年复一年的复课,一脸的懵逼。
可没有多少年,现实就反转了。
那些八九十年代的中专姜萍们在学校执掌教鞭,地位和收入节节攀升的时候;那些卫校毕业的中专生们在医院领高工资的时候;那些进了银行成为白领的金融精英们天天数小钱钱的时候,工人们的娃娃刚进工厂就面临下岗了。
而且,后来高校制度改革,很多学校都并校或升级了。当年好多专科甚至都并入了“985”和“211”学校。

南京化工动力专科学校,现在成了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妥妥的211学校
所以,这么多年的现实告诉我们,生活压力下现实的选择最重要,也最清醒。
当年吃苦吃够了立志考中专的当年的姜萍们选择的岗位和职业直到现在都是妥妥的好职业。
历经多少年,任你建筑专业也好,计算机专业也好,都没有当年这些中专生们的选择经得住时代的风吹雨打。
又到一年报考季,看到姜萍的事,有感而发,愿所有学子都能如愿录取,从而开启人生光明之路!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