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上毁三观的“和男朋友天天做饭”:新型羞耻,害惨中国年轻人

“和男朋友天天做饭”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一位网友无聊的刷着帖子,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标题为,“和男朋友住一起之后天天做饭”,本以为点进去后看到的会是香喷喷的美食图片,谁承想竟是“污言秽语”!
看似平平无奇的一句话,根本不是你所想的内容,你以为做饭只是做饭吗,你以为炒菜就是炒菜吗,所谓的厨艺也根本不是常人所理解的“厨艺”。

在新一代的年轻人眼中,这些词汇都隐藏着很多内涵,男朋友天天做、周周做、月月做,和男朋友一起做饭超级幸福,当然也不乏有网友真的晒出做饭分享,然而网络文化已经荼毒到每个年轻人的身上,明明是正儿八经的一个分享,评论区却变了味。

这个做饭啊,那没事了。

大家都挺忙的,没用的东西少发。

搞得人心黄黄,不涉X麻烦别推给我了,此类现象并不少见,似乎大家都有一种偷窥别人私生活的爱好,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将名词“污”化的现场并不少见,尤其是如今的网络用语。

“大雷”事件
其中不少词汇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如将女性的胸部称为“地雷”,将女性用品胸贴称为“奶盖”,卫生巾称为“面包”,这不仅是性别歧视,更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尊重。

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更是人们语言的匮乏,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网络词汇的泛滥,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语言表达能力,过度依赖网络热词,只会让我们的语言日渐贫乏,思维逐步趋于肤浅。

当我们习惯用“舍友”、“队友”“孕搭子”来称呼自己的另一半,用“卸货”来指代自己的孩子时,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已然失守,这种语言的“快餐化”倾向,不仅阻碍了有效沟通,更可能导致思维定式和创新能力的缺失。
然而在这个网络冲浪的时代,你如果不懂网络梗,似乎还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甚至还会被嘲笑为山顶洞人,而这些网络热梗荼毒最深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如今中小学的学生张口闭口就是“你个老6”,“come on的喂ABC” “鸡你太美”等,这些烂俗的网络热梗。

对于正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年纪,很容易将孩子们的三观带歪,尤其是在积累文化知识的时候,整天被一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烂梗荼毒,家长们就开始担心这些网络词汇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如此长久下去,人们极可能会患上“文字失语症”。
就类似于我们习惯键盘打字,当偶尔拿起笔写字的时候,即便是简单的字也会突然想不起来,这便叫做“提笔忘字”。

而“文字失语症”与“提笔忘字”异曲同工,长期使用这些网络词汇,人们将渐渐会出现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的情况。
在古代时期,古人表达困境时会说“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要么豪迈 要么潇洒,亦或者郁郁寡欢。

当代年轻人流行词语
而如今网络词汇的流行,当网友遇到困难的事情张口就是“我太难了”,或者就是“破大防了”等等,打开任何一个社交平台,各种网络词汇、字母缩写等网络黑话层出不穷,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靠着这样的简单词汇,有着更旺盛的表达欲。
例如一个网友的日常分享,短短的一段话中,竟全都是网络流行用语,“778”“绝绝子”“好吃到跺跺脚”,“集美”“我真的哭死”,“yyds”的衍生版“歪歪滴艾斯”,“无语子”“小狗勾”“在逃公主”,更是有网友辣评。

每一个字我都能看懂,怎么连着一起一句话也看不懂,这样说话真的觉得自己很可爱吗,不,只能凸显出你的无知,这不是流行,这是文明与文化的丧失。
网络热词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当代年轻人的语言生活,久而久之,便有清醒的网友发现,一旦离开了这些网络词汇,自己竟然不会表达了。

网上有一个名为“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帖子,在这个帖子里,有高达数十万的网友饱受“失语”的困扰,如怎么描述室友晾在衣架上的花,怎么描述黄昏水波和鲜花的交融。

类似这样的帖子并不是一句“YYDS”“绝绝子”所能表达的,之前有一项问卷调查,在2000名受访者中,超76%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常常词不达意语言贫乏,因此“文字失语症”其实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下降。
好像越来越懒得用文字去记录一些东西了,也越来越不会表达,经常性的词穷失语,小时候就很疯狂地看每一段文字,现在打开一本书都难,这是人类的退化吗,许是吧,也或许不是。

试问 语言匮乏完全就是网络流行语的锅吗,其实不然,就像之前说的任何事情都是双面性,网络流行语有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积极影响,例如“内卷”“打工人”,便是准确的表述当下社会状态,也能够引起网友的共鸣。
网友之所以对网络热梗痛斥,其实痛斥的是那些毫无意义空洞无内涵的文字,并不是说每个人说话都要之乎者也,但最起码当我们表达美好事物的时候,而不是一句“哇 好美”,也不是一句“yyds”,有些网络词汇可以给我们无聊的生活,平增一些乐趣。

例如“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本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台词,但却引发了网友们的各种造句热潮,同时也提醒着人们开车注意安全,再例如“奥利给”,奥利给因以为博主的口音太过魔性而火爆全网,这个词汇现在被网友惯用为“加油”。
结语
等等类似的网络词汇让人眼花缭乱,而如今语言的肤浅化和污名化,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尤为深远,当“做饭”成为性行为的代名词,“地雷”被用来形容女性身材,这种语言的庸俗化倾向,不仅会误导年轻人的价值观,还会让他们逐渐丧失对语言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肤浅和单一,这种语言生态的恶化,无疑会阻碍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语言是我们认识世界 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思想,也反映着我们的精神追求。
我们并非排斥网络用语的出现,而是希望新型文明的出现可以使得社会进步,而不是让被污染的语言继续蔓延,净化语言生态,重塑年轻人语言观,建立积极向上 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