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悦读 | 夏至蝉响,万物繁盛,品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让我们生存环境美景永驻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期鮀城悦读为大家推荐一批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好书,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史、生态艺术史、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社科、文学、科普读物。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共建绿色家园!
●欢迎您在文章末尾扫码加入“南方⁺鮀城悦读”交流群,在朋友圈转发本书单,您将有机会获赠本书单内推荐的新书。
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智慧

《流动的森林》
张萌 著
史可鉴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1月版
推荐语:
一艘艘木筏顺流而下,将长江中上游的木材运送到下游城镇。林农、地主、伐木工、船工、牙行、钱庄、榷关,以及商帮与行会,组成了一个跨区域的庞大市场……通过木材的贸易与再生,森林仿佛“流动”起来,满足了整个清代中国的房屋、桥梁、舟车建造等需求。本书讲述了这个庞大的市场如何运作,揭示了清代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奥秘。
张萌为我们再现了清代木材供应和长途贸易的丰富图景,更为关键的是分析了清代的林木产权和交易制度——例如可分割、可转让的林地股份,资产证券化以及牙行制度,进而解开了一个悖论式的经济学之谜:林木再植明显存在生态外部性、数十年的生长周期等市场失灵问题。
从生态环境看中国艺术

《宋元山水画之变——从环境生态看中国艺术史》
汪涤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1月版
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从环境生态史研究视角出发的中国艺术史,它从自然环境美学的视角对山水画进行了独特的阐发,以宋元时期山水画的演变为枢纽,展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书中的篇章不局限于宋元时期,还包括了关于环境生态美学及其艺术史研究方法、中国南北环境生态与山水画起源、宋以前环境生态与早期山水画、明清时期环境生态与宋元山水画的评价等内容。作者通过具体的艺术案例认为环境对人有着客观的塑造,人对环境也有着主动的表达。
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秦汉史

《上林繁叶: 秦汉生态史丛说》
王子今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版
推荐语: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在前后400余年中,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书从气候、野生动物、植被、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条件的基本形势,也从思想史和观念史的角度阐述了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以及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的关系。对这一时期生态环境的若干个案,作者也进行了分析,如秦汉宫苑“林麓之饶”,太史公笔下“鼠”的故事,秦汉陵墓“列树成林”的礼俗等。既有史料解读,又有相关考古方面的最新发现,是一部以生态环境史角度切入的别具一格的历史读物。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隐蔽的宇宙》
[巴西]亚历山大·安东内利 著
喻柏雅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5月版
推荐语: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人类不断发现新奇的物种,也不断发现灭绝物种的遗迹。有结果表明,地球上存在过的物种有大约99.99%已经消失。一个物种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基因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所幸,我们仍有机会阻止情况变得更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重塑了我们关于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愿景、方针原则和战略选择,我们强调既要满足人类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保持自然生态的稳定性、多样性和持续性,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永驻。本书从生物多样性视角对如何践行这一理念做了系统性论述,既有理论分析,也有行动指南,可以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极行动并带来改变。
海洋,生命从这里开始

《我们的海洋》
[美] 蕾切尔·卡森 著
邹玲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5月版
推荐语:
从远古往今看,它诞生于地球形成之初,从无到有,孕育出早期的生物和陆地生命,以及至今生生不息、热闹繁复的海洋生命。从海面向下看,风、潮汐、洋流、山脉、海沟等,构筑了一个永不停息的世界,滋养着生也吸纳着死。这是我们从未远离的海洋,这是我们该爱之重之的海洋。
本书为环保运动之母、《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经典力作,远溯地球诞生之初,下探海底三万里,展现一个未受核污染水侵害的原生态海洋,一个生命涌动、变动不休、充满美与力量的海洋世界。海洋,生命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应对气候变化,拯救我们的地球

《地球之肺与人类未来》
[美]约翰·里德、托马斯·洛夫乔伊
王志彤 译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4月版
推荐语:
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摄氏度。曾经“百年一遇”的火灾、干旱、洪水和风暴,现在每年都在发生。2020年,澳大利亚迎来了其史上最热的夜晚,加利福尼亚山火燃烧的面积是以往的两倍……气候危机已经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和猜测的领域,它已成为真实的存在。
地球上现存着五大巨型森林,这些巨大的森林对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数千种文化和稳定的气候至关重要。本书作者为解决这些森林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大规模扩大保护区,到支持土著森林管理员,再到规划更智能的道路网络。本书还为政策制定者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并建议我们通过日常决定吃什么、建什么、买什么、去哪里以及如何到达这些地方,来帮助拯救大森林。
一堂令人愉快的生态学课程

《动物大审判》
[法]让-吕克·博尔盖 著
[法]亚采克·沃兹尼亚克 绘
肖芳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版
推荐语:
这是一个辛辣的讽刺寓言,也是一堂令人愉快的生态学课程。它邀请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动物世界,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呼吁人们保护自然和动物。
这本书通过一场别出心裁的动物审判,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动物世界中的生存法则,同时巧妙地讽刺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干预。作者将各种动物拟人,通过让各种动物为自己的存在意义“辩护”,既向读者讲述了许多关于动物和大自然的知识,又潜移默化地传递了环保的理念。
一部极具锋芒的生态资本论

《生命之网:生态与资本积累》
[美]詹森·W.摩尔 著
王毅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年2月版
推荐语:
金融、气候、食物、工作,21世纪的这些危机如何联系起来?本书作者认为,当今的全球动荡与世界危机有一个共同原因:资本主义那种组织自然的方式。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力量,都来自它创造与占用四个廉价自然——廉价劳动、廉价食物、廉价能源、廉价原材料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现在陷于困境了,廉价自然面临终结。
摩尔开创性地提出“世界-生态”观,将财富、力量和自然纳入生命之网中,极具锋芒地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起源,将读者带上一次壮观旅程:从资本主义的兴起到现代的危机交织,他提出了富有创意的框架,对于我们理解过去,认真思考改变未来,都具有启发意义。
一本书开启生态诗歌之旅

《偏僻之地》
[美]加里·斯奈德 著
杨子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10月版
推荐语:
本书是“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斯奈德的诗集,他从曾经伐木过的美国西部启程,跋涉日本、印度,带着东方哲学和精神归国并重新审视西方。
《偏僻之地》中的八十余首诗作,记录斯奈德寻找自我定义之旅,在荒凉凋敝的土地开辟意识的自得之境。本诗集还收录有斯奈德翻译的日本诗人宫泽贤治的诗。
【栏目主持】王绍贝
●欢迎您在文章末尾扫码加入“南方⁺鮀城悦读”交流群,在朋友圈转发本书单,您将有机会获赠本书单内推荐的新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王绍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