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教诗先生——记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教师李柏霖

(李柏霖获“怀化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她是谁?
有人说,她是扎根在教研现场,勤恳严谨却战功赫赫的角斗士;也有人说,她是三尺讲台,引领莘莘学子上下求索的引路人。站在教育一线,她用知识托举起学生的未来,用诗歌充盈“山里娃”的精神内核。从2017年参与教学工作至今,她指导学生用诗歌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和悲欢喜乐。七年间,孩子们共创作诗歌近两千首,她便是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副校长,怀化市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李柏霖。
祖孙间的师者情怀

(李柏霖带着学生在田野写诗)
生于1996年的李柏霖,出生于基层党员家庭,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奶奶曾是一名人民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和奶奶走在路上,奶奶的学生会主动打招呼,这是我第一次对‘桃李满天下’有了具像化的认知。”李柏霖告诉记者,受家庭因素影响,她自小便将成为党员和成为乡村语文教师作为奋斗目标。
初中毕业后,李柏霖因成绩优异,主动选择成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在大学读书期间,李柏霖深知今后为人师者的职业规划,在学业方面时刻不敢荒废。她积极发展兴趣爱好,主动阅读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时刻关注学习老师在讲课思路、姿态和神态等方面的变化。“这些未来都会用到,我希望自己站上讲台,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李柏霖说。
在校期间,李柏霖率先完成了自己成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心愿。表现突出的她,在每年获奖学金奖励之余,还多次获“学习标兵”“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毕业生”。
带着梦想回归故里,2017年8月,李柏霖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
用诗歌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李柏霖与学生在田野写诗)
古往今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在李柏霖看来,真正的师者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当一名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引路人”。
粟裕希望小学作为一个拥有1300多名学生的乡镇“大学校”,但留守儿童却占了半数以上。其间,不乏有因父亲罹患癌症而性格暴躁、因家庭贫困而自卑敏感、因父亲坐牢而心存芥蒂、因缺少父母陪伴而迷茫困惑的学生。“我班上的很多学生对语文兴趣不大,而且很多孩子或多或少受家庭影响存在心理问题,我想走进他们,帮助他们。”李柏霖说,她最初通过课前引领学生阅读半小时、讲故事比赛、古诗词大会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
无独有偶,在一次习题练习过程中,一名学生写下:“棉花吐出了丰收”,而正是这句不符合题目要求的话,却让李柏霖看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于是她有了一个想法——带领学生写诗。
“我是一棵树,只有叶子陪我,到了秋天,连叶子都陪不了我。”“鸟儿在树上唱歌,歌声很悦耳,就像零食一样美味。”……在引导学生写诗的路途上,李柏霖将课堂搬进山间田野,花草鱼虫、大地天空、山湖河流等自然景观都成了诗歌素材,在创作过程中,她鼓励学生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渐渐地,学生们放开手脚,用文字倾诉内心的真挚情感。这些纯真的文字里,李柏霖更走近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深藏内心角落的情绪和故事。
在一次集体创作中,一位同学写:“我想做一个伟大的盗贼,把爸爸妈妈姐姐的不健康偷走,把未来给爷爷奶奶。”通过这句诗,李柏霖看出了他的迷茫,于是她主动找到学生,与他谈梦想、聊未来、讲个人的存在价值。而后,学生再次写道:“上一代的树爸爸,把未来传给下一代树儿子。”
该名学生的情况并非特例。通过诗意的角度看待世界和生活,孩子们的敏感、害怕也得到了抚慰,他们开始变得大胆、积极、温柔,不少学生小学毕业后,主动参加作文比赛和文娱活动,并立下了将诗歌写得更好的愿望。
让诗歌教育在基层结出更多硕果

(李柏霖带领孩子们创作的部分诗歌)
师者,是正直的表率、是正义的榜样、品行的标准、美德的化身。2020 年李柏霖考取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更深入地研究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李柏霖常说:“教书这件事是件愉快的事,育人这件事也是件幸福的事”。 教书育人7年,李柏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仍在熊熊燃烧,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随着学校中越来越多孩子加入,李柏霖成立了“田野诗班”。2022年11月,她与七名同学作为特邀嘉宾登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为获奖诗人们颁奖;2024年,儿童诗集《田野诗班》在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大山里的诗歌,简约纯粹,却有着扣人心弦的力量。2024年春晚舞台上,李柏霖带领着12位天真可爱孩子,创作并朗诵了4首关于“年”的诗。而这次特别又宝贵的经历,也让更多孩子有了更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大山传出的文学的回响,唱响着当代中华文化的自信的旋律。“李柏霖与田野诗班”的故事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央广网、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她的教育教学方式得到《新闻周刊》《新闻当事人》《东方时空》等诸多电视栏目报道。
如今,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相关活动,孩子们用文字陪伴着自己成长,用诗歌记录着最乐观美好的童年,在此之前,最远只去过县城的孩子们,借由诗歌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有了“当诗人”“到北大读书”等更大的梦想。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乡村基层教育难度大但却极为重要。”谈及未来,李柏霖表示,她将继续深耕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让山区的孩子感受到诗和远方,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红)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