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动海报| 文化中国行:临沂时光里的中国“非遗”
非遗
古人给予今人的厚重馈赠
当下回应往昔的悠长回声
它们是珍贵的文化信息资源
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柳琴戏、高桥手绣(鲁绣)
木旋玩具、临沭柳编
龙灯扛阁、鲁南五大调
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讲述岁月流逝
融入经纬交织
构成沂蒙儿女的根魂

一曲拉魂腔 两百年旧梦
柳琴戏因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书”
清代产生于临沂一带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柳琴戏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
徵调式温和缠绵 宫调式明快刚劲
表演粗犷朴实、节奏明快
乡土气息浓厚
其身段、步法多具民间歌舞的特点

竹筷击碟、酒盅伴奏
你听过鲁南五大调吗?
其因曲调悦耳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被当地民众誉为“老百姓的雅歌细曲”
鲁南五大调
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
多用筷子敲击碗碟或酒盅伴奏
歌词大多以叙事的形式
发表感慨或讴歌自然风光和人间真情
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郯城木旋玩具
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俗称“耍货”
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
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其造型精巧 形象逼真
色彩艳丽 夸张传神
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寄托着人们古朴的审美情感和
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一根绣针、一团彩线、一块绣布
彩线轻引 针尖“生花”
一针一线在指尖尽显芳华
高桥手绣色彩绚丽、装饰性强
且经济实用,深受普通百姓喜爱
高桥手绣作为鲁绣的典型代表
以沂水县高桥镇沭水村为核心传承区域
至今已有270余年历史
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临沭柳编是产自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
在临沭县已有1400多年的传承历史
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杞柳,一种常见而又不起眼的植物
在临沭人民的巧手中
却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被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让人叹为观止

彩龙绕阁 鼓点铿锵
龙灯扛阁舞蹁跹
带来一派喜庆欢腾的盛世景象
扛出沂蒙人民的豪情万丈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
龙灯扛阁发源并流传于
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社区一带
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
沂蒙人民
创造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宛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深深嵌入中华文明的脉络深处
诉说着民族悠久的历史
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