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眼 | 打造全国一流便捷超充城市 重庆这样干

视频加载中...

第1眼-重庆广电


8月8日,重庆便捷超充之城建设峰会举行。来自全国的充电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齐聚山城,共同探讨城市超充建设之路。作为中国“汽车之城”,重庆提出的是打造全国一流便捷超充城市,而超充站,成为一展宏图的关键点、着力点。




今年上半年,“重庆造”汽车产量达到121.4万台,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台,同比增长1.5倍,增速领跑全国。




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亦提出更高、更紧迫需求,记者从日前举行的重庆便捷超充之城建设峰会上获悉,重庆正在完善“超充+快充+便充”充电生态,建设“桩端+车端+电网端”智能生态,建成“制造+研发+服务”产业生态。通过大力推进超充站建设,实现充电便捷、智能高效的新能源汽车补能服务体系。峰会上,九龙坡区与华为数字能源公司签订智能充电网络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协议,计划今年内在全市累计投建超充站150座、3年内投建超1000座。




便捷地找到一处充电站,为新能源汽车插上充电枪,快速充电、即充即走。这样的充电体验,无疑可以缓解新能源车主“充电焦虑”“里程焦虑”。今年4月,我市印发《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并配套出台《重庆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几个月时间,有何进展?朝着便捷超充之城目标,重庆又迈出了怎样的一步?




上午10点过,位于渝北区盘溪河的国家电网充换电能量矩阵内不断有车辆进入,这个集充电、换电和储能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补能站,建有33个充电桩,可以满足60多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站内投用的3个超充桩也成为“人气王”,不少市民专程前来体验。



不仅是在市区,我市还于近期启动了高速公路便捷超充建设。今年内,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将在全市完成76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超级充电桩改造建设,市民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再来看一组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已累计建成32万个充电桩,其中,公共充电桩3.6万个,个人充电桩28.6万个,平均车桩比约2: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我市在建及建成的超充站约500座,数量规模居于全国前列。俗话说,好马配好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充电设施建设。在业内看来,提速便捷超充之城建设,还有更进一步的含义,这或将是重庆转型新型电力城市的重要一步,随着重庆在储能产业、虚拟电厂等领域的重点布局逐步展开,一张完整清晰的新型能源网络正在迅速成形。




就在近日,江津首个新型储能电站建成并网,这是江津区投运的第一个电网侧储能电站,也是重庆市电网侧储能最大容量单体电站,对于支撑重庆市新能源消纳、推动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在近日,重庆市虚拟电厂正式上线运行,被誉为重庆数字能源建设迈出“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虚拟电厂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厂,既不建厂也不发电,而是一种创新的能源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分布式电源、用户侧储能等资源进行有效聚合和协调优化,提升电力调度能力。目前,重庆市虚拟电厂已接入国家电投重庆公司等11家虚拟电厂,聚合意向客户近6000户,意向可调能力22.09万千瓦,是中西部地区接入聚合商最多的省级虚拟电厂平台。




超充基础设施建设的背后,透射着能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怎样以建设全国一流“超充之城”为契机,来塑造优质的产业生态?在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陈坚教授看来,可以理解为这个超充是新能源2.0时代的一个标志,过去可能是由0到1,那么超充可能会带来1到100的这个变革,从而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的一个关键突破口;第二就是超充站的这个布局规划和建设,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助力。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完善的超充设施网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起到助推剂作用和解决消费者最后的这个顾虑;第三超充城市的建设,它不仅仅是电力资源相关的产业发展,实际上还包括现在的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以及智能调度、大数据等等相关产业,为重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带动整个西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很好的一个支点和撬动的作用。




打造一流便捷超充之城,正是着眼于发展大局,从技术来看,对电池材料、充电设施建设、电网负荷管理等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从产业链上下游看,它带来的是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升级变革。这是为新兴产业赋能,更是为创新驱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巨大动能。



(第1眼-重庆广电 傅了 邓静 丁琳 尹力 李波 陈力 报道)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