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后,穷得揭不开锅的德国突然有钱了,是哪里来的钱?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中会有5s广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希特勒做到了他的承诺,他把政权从软弱的政府中夺了过来,从狡猾的犹太人中夺了出来,至此,二战的硝烟味开始弥漫。

一、帝国的崛起
对于德国人而言,最大的隐患是什么,那自然是当下50万马克的面包,大家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而让他们连饭都吃不起的犹太人自然首当其冲,于是,对犹太人的屠杀开始。
在希特勒所领导的国家做出一系列对犹太人屠杀的暴行以后,他的目光开始向四周打量,他看了看自己国家内遍地萧条的经济情况,再看看周边富得流油的西欧国家,垂涎的目光怎么也收不回来。
于是1939年的闪击波兰开始了,二战的硝烟开始弥漫,西欧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够幸免,他将西欧的所有人都拖入了战争的狂潮,欧洲国家在此时进入了至暗时刻。

在这之前,《凡尔赛合约》让德意志这个一战战败国欠下了2690亿马克的欠款,这相当于9.6万吨黄金,直到1929年,这笔欠款被减少到1139亿马克,但是必须在59年内付清。
对战败国的德意志来说,这笔欠款根本无力支付,于是德意志国内的各种工业设备和矿物开采权被转移到外国人手中,同时,德意志国内失业人数大幅度增长,国民经济已经极度萧条。
直到希特勒上台,他拒绝支付此项战争赔款,并明目张胆地采取了一系列条约明令禁止的行动。

二、幸福的幻像
在希特勒上台的第二年,德意志国内的失业人数从600万变成了200万,工资大涨,福利大涨。
凭借着巨大的经济成果,国内的人民对他更加崇拜,他真的让所有人过上了吃得起面包喝得起牛奶的日子。
当辛登堡逝去后,希特勒把总理和总统两个职位合并,称为元首。在希特勒上台4年后,德国的失业率下降到几乎为0,失业人口下降到30万以下。同时,德国的经济相比1933年的737亿马克增长到1264亿。

1938年的夏天,希特勒向民众许诺,我们既然可以让你们每个人都吃上面包和牛奶,那我们也有能力让每个人开上一辆汽车,整个德国的民众都为这句话所沸腾,没人怀疑这位带他们走出困境的元首。
四年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或许民众还会对他半信半疑,但是四年后,他再次说出能让大家都拥有一辆小汽车后,每个人都对他深信不疑,那么问题来了,他的钱是从哪来的?
答案其实很简单,借来的。在希特勒上台前,德意志信奉自由经济主义,国家只负责收税,不去干预市场,但是在希特勒上台后,他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操纵。

他宣布,每年要修建1000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而且亲自前往工地奠基,希特勒上台4年时间,修建了67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这段路占如今德国高速公路的四分之一。
而且在修路的同时还耗费巨资打造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大量先进的军事装备被源源不断的送入德国境内,巨量的人手需求被创造了出来,失业率自然会下去,后来他甚至颁布了一个法令,国家内任何不服从国家分配工作的人视为违法。
这短短五年的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奇迹,但这奇迹是有代价的,而这一切的代价又是什么呢?代价就是,希特勒透支了国家未来的经济,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他的钱都是借来的。

但他又是怎么借到的?这就不得不提他在国内大量发行的债券了,他承诺只要到了规定时间就加倍奉还,依靠着这一法令,德国人民的钱被大量聚集到他手上。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际上大量借债,派遣特使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说服其他国家放款给他,同时联络其他的大资本家,让他们把钱借给他,然后拿这笔钱去修建高速公路和建立国家的军队。
而那个时候美国正好要通货膨胀,大量的真金白银再没个地方花就要造成通货膨胀,进而演变成金融危机,而德国正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时候。

希特勒通过自己的能力,说服了美国人借钱给德国,于是美国政府同意了放款给希特勒。连大资本家都借钱给了希特勒,希特勒自然就有了资本发展经济和福利。
三、代价的支付
还有一点,希特勒统领下的德国是建立在种族制度下的繁荣。1938年,德意志政府严重的入不敷出,于是有了历史上有名的“水晶之夜”。
在希特勒眼里,那些犹太人和少数民族是用了肮脏的手段才榨取了那么多财富出来,他们凭什么能凌驾于日耳曼人身上,这次冲突当中砸毁的玻璃比比利时半年的玻璃产量还多,于是被称为“水晶之夜”。

在这之后,希特勒开始系统性地没收境内犹太人和少数民族的财产,被没收财产的人要么被置入集中营,要么被驱逐出境。
而且还大量抓捕少数民族的青壮年,将他们充当努力和苦力送去挖矿,每天强迫他们工作22小时,只求榨干他们最后一滴血汗。
但光是上面这些措施想挽救德意志政府那金玉其外的经济还是有点难,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希特勒想着。
希特勒上台的第五年,他发行的国家债券即将到期了,如果再拿不到一笔钱,那么在他铁血手段下建立的政权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这一年,德意志政府的账务已经膨胀到了快连利息都还不起的程度,他只能将目光看向了国内的银行,希特勒再一次下场,强制要求银行购买他手里的债券。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剥削百姓,他们存在银行里的钱都被拿去用来购买了这一批债券。当然百姓们是不知道的,到了债券到期的日子,民众们看到债券兑现后欣喜若狂。
此时希特勒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在他眼里,这个德意志帝国在他来之前已经无可救药,他将民众的钱拿出来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次危机要是处理不好会演变成金融危机,德意志将再无翻盘的机会,他不会也不能允许这种事的发生。

虽然暂时安抚住了民众,但这是暂时的,德国已经没多少未来可以透支了,大量的债务成为了德意志政府的达利克摩斯之剑,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这四年的辉煌就如泡沫一般,一戳即破。
公路要想盈利最起码得花上几十年,而如果要让军队创造足以填补这窟窿的利益,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战争。
四、恶魔的诞生
德意志的邻居这时候还在经济危机里面无法自拔,法兰西也害怕德意志帝国趁机进攻,于是慌不择路向苏联请求结盟,希特勒抓住了这件事,声称这条约触犯了日耳曼人的利益。

法国和苏联的结盟是违背当时大部分国家利益的,大家不会坐视不理,然后希特勒提出了要收复莱茵兰。作为德法双方唯一的天然屏障,这是两边的预警地,也是战败方德国的耻辱柱。
德意志的人民看见要收复失地,自然是热血沸腾,只恨不能洗刷日耳曼人的耻辱,但是法国人认为他们不敢明目张胆撕毁《凡尔赛合约》,毅然决然地签下了法苏互助条约。
希特勒眼看有翻盘的机会,纠结万分地握住了它,他愤怒地跟大家说“勇敢的士兵们,到莱茵河去”,他刚宣布这一命令,声音便被淹没在士兵的怒嚎中。

希特勒这个大胆的计划没少被德军军部反对,他们扬言,只要有一个国家向德国开战,他们会立马推翻希特勒的统治,当时法国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本身就有同盟关系,更何况刚刚和苏联签订互助条约。
只要挑起战争就会和四国开战,一旦开战就会灰飞烟灭,但是士兵们不知道,他们成功进入了莱茵兰并驻扎下来,此时的气氛已经达到了冰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
希特勒在回忆录说过,这是他最难熬的四十八小说,他根本睡不着,他在赌桌压上了一切,他知道大部分地区都要爆发内战,压根没空理他,而且法国经济崩溃,且党派分割严重,英国也是后院起火,他们都没时间来管法国。

在法国调动了十三个师进入了马奇诺防线时,他惊出了一身冷汗,但是法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一场战争了,于是莱茵兰被成功收复。
自此,希特勒成了民众心中的神,人们自发站在元首府前,高呼元首万岁,此时的德国已经可以让希特勒如臂指使了。希特勒也如愿地获得了金钱。
结语
相信看到这,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德国哪来的钱了,这种经济其实就是泡沫,一戳就破,只是当时希特勒给予了日耳曼人近乎盲目的信心。
这的确是一种奇迹,只不过是有代价的奇迹,透支未来不可取,纳粹主义更不可取。
参考信息:
《深受民众“爱戴”的元首希特勒,为何临死前下令毁灭德国?》

《希特勒:眼瞅着帝国要凉,老弱妇孺也得给我上战场!》

《希特勒影响力究竟有多可怕?得知希特勒死亡, 320名女军官做蠢事》

犹太人借的?
[火炬][火炬][火炬]
美国